第二十七章嬴政葬扶苏冤死
十几天之后,车队缓慢进入了咸阳。因为天气炎热,始皇帝嬴政的尸体在行至九原郡的时候就已经发臭了,为了保证嬴政死亡的消息不屑露,赵高和李斯特地在嬴政的温车之上放了整整一车的鲍鱼,用鲍鱼的腥臭味儿来遮掩嬴政的尸臭味儿。嬴政生前何等的潇洒,死后却与鲍鱼堆放在一起。车队到了咸阳之后,得知消息的冯去疾带领着文武百官全都来到了城外迎接。那弥漫出来的鲍鱼味儿由远及近,淡淡在空气之中散发着,这让大家都十分的诧异。李斯却没有来得及让大家的好奇变为疑问,便挥了挥手驱散了众人,领着车队进了咸阳。
而进入咸阳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章邯第一时间把整个咸阳皇宫的侍卫以及所有精锐虎卫都给集结了起来。然后,李斯才传令各官员上朝。
众人本就十分奇怪,嬴政在回到咸阳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像以往一样让百姓参观,为什么没有再城外接见这些个臣子。等着收到上朝的命令之后,众人才稍稍平静,想着一会儿在朝堂之上,嬴政自然会有说辞。
然而等着大家都聚在朝堂上之后,却发现嬴政并没有上朝,反倒是李斯一个人站在大殿中央,一脸的肃穆仿佛发生了天大的事情。李斯此时是左丞相,而冯去疾右丞相,地位还在李斯之上。看到李斯堂而皇之站在龙椅下手,他有些不满意,上前问道:“李大人端然而坐,这是何意?”
李斯看了冯去疾一眼,然后又扫视了群臣一眼,看到人差不多都来全了,这才说道:“陛下已经驾崩了。”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大家先是一愣,没有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殿之内静悄悄的,原本还窃窃私语猜测着朝会内容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回过神来,但依旧大气都不敢喘,只是紧紧盯着李斯。
大殿之内的黑色地砖在这一刻仿佛是沉静的一池死水,所有人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浑然忘了自己。
李斯的声音固然不大,然而却像是一道比惊雷还要骇人的天火,一瞬间便把所有人都烧焦了。
冯去疾又问了一句:“李大人方才说什么?”
“始皇帝驾崩了!”
李斯又说了一句,这一句比方才还要大声。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朝堂上顿时就炸锅了。
御史大夫冯劫猛地一声:“什么?”
冯去疾也摇了摇头,李斯已经七十二了,自己已经六十三了,按虚岁来说,嬴政今年才五十,所有人都好端端的,偏偏锦衣玉食的嬴政去世了?他也不相信地说道:“怎么可能呢?陛下那么年轻?”
而御史大夫蒙毅则追问道:“什么时候驾崩的?”
大将军李信则眉头一皱,恶狠狠地问道:“为什么消息一直没有传回咸阳?”
王绾的儿子王洛则讥讽道:“方才的鲍鱼味儿怎么回事儿?”
“陛下遗体现在在什么地方?”
“陛下临死的时候说了什么?”
“陛下究竟是怎么死的?”
……
一句句疾风骤雨一般的追问朝着李斯汹涌而去,但是李斯却屹然不惧。在这朝堂之上,要是没有了嬴政,谁人是他李斯的对手呢?这些人追问的答案又不是什么秘密,他完全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诉所有人答案。因为早有准备,所以胸有成竹,李斯一丁点儿也不担忧。
注意到李斯的笑容之后,众人渐渐都平静了下来。
等着众人都不说话了,李斯这才上前走了两步,脸上的笑容也不知觉地收敛,肃穆哀伤的表情再次浮现,他说道:“陛下担心他驾崩的消息若是传回咸阳,会引起朝廷动荡,故而让我们隐藏消息,等着他到了咸阳之后在告知大家。”
“陛下究竟是怎么死的?”李信追问道。
朝堂上的武官之中,李信是资格最老的。即便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蒙恬在李信面前,也不够看。而王离等人作为李信的晚辈,对李信也是十分的尊敬,此时此刻,他问出了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惑。
嬴政在离开咸阳之前很少参加朝会,只是一个人在道观之中来回逡巡,与上苍躲猫猫玩儿,所以他的身体状况,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而在巡游天下的时候嬴政一开始强自支持,端坐在温车之上,看上去与正常人无意,所以大家都很难相信嬴政会突然死去。
李斯于是乎皱了皱眉头,说道:“陛下生前宠幸方士,专修炼丹之术。每日服用丹药。而那些丹药本就是害人之物,服用之后陛下身体每况愈下。而离开咸阳之时,陛下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这一路上舟车劳顿,走的又都是水路。即便是年轻的公子胡亥,都因为水土不服而上吐下泻,更何况陛下呢?所以等着到了琅琊郡之后,陛下吓了一次车就再也没有让我们见过,那个时候陛下就已经水食不进,奄奄一息了。最终,在走到沙丘地的时候,陛下因病驾崩了。”
嬴政服用丹药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而那一段时间嬴政确实身形消瘦,随后嬴政开始闭门不出,大家心中也是猜测纷纷。此时李斯这么一说,大家便立马都相信了。李斯这一段话说的固然完美,最重要的还是他顺带把胡亥给提了一下,让大家知道,嬴政最后一次巡游天下,带着的是胡亥。
不等着众大臣再次发问,李斯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卷羊皮,朗声念叨:“陛下临死之前,留有遗诏。遗诏在此,请诸君细听!”
看到李斯手上那羊皮卷,知道这上面记载的是嬴政生前最后的话,众大臣都沉默了,不少人心中都十分的悲伤。虽然嬴政生前做了许多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嬴政,是那个带着大家南征北战,一手建立起大秦帝国的人啊!
即便嬴政不求仙,在大家的眼中他也是神仙。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已经认可到了嬴政驾崩的这个消息,朝堂上所有的人都已经是眼中泫然,而冯去疾这样的老人,更是老泪纵横。
一片唏嘘声中,所有人都躬身行礼,仿佛是在和始皇帝告别。
“臣,恭听圣谕!”
李斯很是满意,随后念道:“真人亦难免一死,死后归葬骊山。朕悔为方士误,然为之晚矣!今立公子胡亥为太子,丧葬之后择时登基,为二世皇帝!”
听到嬴政在临死之前似乎有些幡然悔悟,众大臣们哭得更加伤心了,而在这伤心的情绪之中,立胡亥为太子的消息似乎已经被大家接受了。这比李斯想得容易太多了,原本他以为会有人出声反驳呢!看到大家忍不住哀声哭泣起来,李斯隐隐有些明白了。这些年来陛下宠溺胡亥,而最近又把扶苏给调到了边塞,而让胡亥跟着自己巡游天下,这其中的象征意味已经足够浓了。众大臣接受这个消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然就在李斯欣喜不已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传过来:“不可能!陛下怎么会立胡亥为太子呢?”
众人的哀哭声骤然停止,冯去疾等人纷纷擦着鼻涕眼泪朝着身旁看过去,看到此时说话正是将军李信。
李斯皱了皱眉头:“李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我就怀疑这诏书是假的!陛下根本不可能立胡亥为太子!”
李斯笑了:“李将军真是信口雌黄,此诏书为陛下口谕,赵高代笔,又加盖上了穿国玉玺,如何能是伪作?”
李信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在文臣们眼中,篡改遗诏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他们根本想不到有人敢这样做,但是李信身为一个草莽将军,对篡改遗照却没有太大的恐惧感,他说道:“陛下生子二十三人,其中每个都是从小便饱读诗书的人。大公子扶苏素有贤明,更有监国之举,陛下传之皇位已经早有定论。再说了,即便陛下不愿意扶苏公子接替皇位,那也不可能让胡亥接位!要知道,胡亥不过是一个阉人教出来的,而其他公子,那一个不是名师教导?胡亥他凭什么接替皇位?”
李斯听到李信这么一说,顿时皱了皱眉头。他本想要解释什么,可是李信的发问之后,所有大臣都已经起了疑心,他此时若是跟李信辩论开来,那只会使得众大臣的疑心更重。所以他在稍微思考之后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解释一句,只是说道:“这我也不知道。陛下并不层向我解释什么,只是把这诏书交到了我的手上。”
李斯这么一说,有些无赖的意思,但越发是这样的解释,越是让大臣们相信。如若不是遗诏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李斯的舌头,怎么会不辩论出一朵花儿来呢?而且李信这样一个将军,又怎么可能把以善谏善辩为名的李斯辩成这个样子呢?
李信听到李斯这么说,也有些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说什么。只好狠狠盯了李斯一眼,叹了一口气之后不说话了。
李斯不想让众人的思绪在这件事情上停留太长时间,当下说道:“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将陛下安葬,如今陛下已经回到了寝宫之中。五大夫以上的官员,今天可以按次序去见陛下最后一眼。”
……
丧葬之礼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前去瞻仰嬴政遗容的,看到嬴政发青发愁的遗体,一个个哭得泪人儿一般。随后骊山大墓被准备好,早已经铸成的金黄色九龙铜棺也被预备到了寝宫之外。
咸阳城的百姓们在听说嬴政驾崩的消息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欢呼,反倒是集体默哀起来。虽然嬴政生前滥用民力,使得百姓们多有怨言,然而嬴政死后,老百姓们却一个个伤心无比。在他们心中,嬴政是那个结束战争的神君!嬴政驾崩,他们也难免伤心。这是一种骄傲的陨落,一种自信的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