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采珠勿惊龙.2,鲲鹏之变》(22) - 秘宝局中局:绝境探险小说 - 二郎神犬马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六章《采珠勿惊龙.2,鲲鹏之变》(22)

大明混一

<1>

长江边的一处码头上,立着一老一少两人。老的穿着件旧款长袖衬衫、西裤、运动鞋;少的一身黑色行头,脖子上挂根大金链子,头顶小礼帽。“师父,你说我剪了头发不好,唬不住人。”杜志发看了苏家辉一眼,“但您这打扮,不是更唬不住吗?真的是太土了。运动鞋怎么能配西裤呢?”

苏家辉朝杜志发看看,然后又回头望向江面,没好气地说:“我们那个年代,能穿这一身,已经很体面了。”

“这都21世纪了,还您那个年代呢。您是躲了二十多年没出来,但社会可是一直在发展啊。”

苏家辉瞪了他一眼,像是生了气。杜志发便不再说话,点上根烟解嘲般朝别处看看。

这当口,一艘江里跑运输的船靠了岸,船舷上的名字怪得令人发笑,叫“虾米”号。

杜志发念着:“虾米号?”哈哈大笑起来。两人踩着艞板上了船,进到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跟苏家辉握了握手,然后轻轻拥抱了下,说:“老苏,好多年没见了。”

“是啊,老鬼,太久没见了。”

两人坐下,点上烟,那个老鬼递给杜志发一根,问:“这是?”

“是我徒弟,阿发。”

“小伙子很精干啊。”

苏家辉笑了笑,说:“嗯,不错的。”

“这次有什么计划?”老鬼问。他的名字叫桂清晖,年轻时在大轮船上做轮机长,行内一般将轮机长称为老鬼,而他又姓桂,所以这外号“老鬼”也就比较恰如其分了。

“我们想去找那条鬼船。”

“东海上那条?‘大明混一’号?”

“嗯。”

前一天苏家辉说了鬼船两个字之后,就闭口不提,所以杜志发憋了一肚子疑问,说:“我好像听说过远大目标六号之类的,属于十大鬼船。”

老鬼说:“那些只不过是空船,人无法解释船员去哪里了而已,其实没什么用,就算卖废铁都值不了几个钱。”杜志发捡个地方坐下,问:“那你说的这个‘大明混一’号是什么情况?”

老鬼说:“世界上,确实是存在鬼船的,只要你跑船的时间够长,肯定就会听说,甚至会自己见到。这些船,在特定的时候,就会在各自特定的水域出现,但是过去一定时间之后,又会神秘消失。所以你说的什么十大鬼船,那都是不懂的人胡扯的,那些就是空船而已,船员的去向嘛,很简单咯:被海盗杀了;起了内讧;因为货物丢了,怕老板追责或者坐牢,弃船跑了,可能性太多了。跑船航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太多可能,让人猜不透。”

杜志发点点头:“听起来有点道理。”

苏家辉在一旁轻声说:“真正的鬼船不是那样的。而‘大明混一’号,才是条真正的鬼船。”

“地下人的?”杜志发问。

老鬼愣了一下,奇道:“地下人?什么地下人?”

苏家辉马上扭头用很惊讶的目光朝杜志发看去,没料到他会突然说这个。杜志发见状,知道老鬼可能并不知道苏家辉告诉自己的这些,赶紧改口说:“没什么,没什么,你继续。”

老鬼接着说:“明朝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船队里最大的一些船称为宝船。最大的船有多大?”他朝杜志发看着,“你知道吗?最大的尺寸,足有一百五六十米长,五六十米宽,万吨级别。”

杜志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说:“真的假的?那可是明朝时期,这么大的船怎么可能?”

苏家辉道:“不要自己没见过,或者没听说过,就觉得不可能。郑和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是全球顶尖的,其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无可匹敌。哥伦布船队只有三艘帆船,最大的一艘叫‘圣玛利亚’号,才一百吨,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就是航母与小帆船之比,而郑和出海的舰队最多时有两百多艘船,几万人,你简直难以想象,那是发生在明朝的事情。”

老鬼说:“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就已经绘制有世界地图,叫作大明混一图。而老苏想找的这条船,因为见到的人都说船身上写着‘大明混一’四个字,并且又是木质扇形帆船,所以老水手都猜一定是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里的宝船龙头。为什么叫龙头呢?因为这‘大明混一’号的体量,比最大的宝船还要巨大,简直能吓死人,光线不好时,远远看去会误以为是座浮岛。”

杜志发越听越觉得玄乎,说:“等等,等等,这明朝郑和船队的船,怎么会存到现在呢?而且一直没被人发现?”

老鬼说:“你要问我为什么明朝的船能一直存到现在,我不知道。但若论发现,可不是只有我们知道,在东海捕鱼的渔民,很多都知道。这艘大船出现的时机不定,但基本在上海到日本九州岛之间的东海海面。”

苏家辉对着杜志发瞟了一眼,同时含含糊糊地说:“鬼船嘛,不死啊……”

杜志发顿时明白了,但心里有些嘀咕:早知道这不能说,那不能说,干吗不早点告诉我?但又问:“可这是条木头帆船,就算能弄到手,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要的是钢筋铁骨,大海轮。”

老鬼喝了口水,说:“小兄弟啊,你仔细想一想,那可是明朝的船,能完整保存到现在,并且还好端端地在海上航行。以现在的造船技术,哪家造船厂敢保证自己的钢铁船能用六百年?这简直就是神级船啊!我要是有这么一艘船,别人就算拿航母跟我换,我都不换。”

到这时,杜志发总算明白了苏家辉说的那句“我们不坐航母,我们坐鬼船”的含意。如同黑洞一般的漩涡,是任何钢铁船只都撑不住的,但这鬼船没准能行,因为它都航行六百年了,还不死不沉。

苏家辉踩灭烟头,说:“那咱们就订个计划吧。老鬼你说,这事儿怎么弄?”

桂清晖从兜里掏出个本子,打开来看了看,说:“虽然鬼船出没时间不定,但我长了个心眼,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打听这船的情况,所有自称见过这船的渔民,我基本都去了解过并记了下来,然后将出现的地点,以及出现的海域,进行了整理综合对照,竟然发现了规律。”

“能不能在这个月之内遇上?”苏家辉问。

“能,没问题。我可以保证,有一次我都差点把那条船弄到手了。”

苏家辉朝杜志发看看,然后说:“老鬼,我二十多年没有采珠了,你也知道的。所以,现在没钱给你,但你如果相信我的为人的话,我可以给你个承诺,只要我能带着珍珠活着出水,你可以抽水十分之一,作为这次找鬼船的酬劳。成不成?”

老鬼合上本子,略微掂量了片刻,最后说:“行,老兄弟,你说了算。”

<2>

东海的景象与杜志发自幼熟悉的南海,很不相同。前者就像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宰相,阴郁着面孔;而后者则像是性子暴烈的大将军,喜怒鲜明。

直到真正出了海,老鬼才说出他的具体计划。那天在船舱里,老鬼又翻出专门追踪记载“大明混一”号出没数据和线索的本子,说:“根据我的调查,‘大明混一’号的航线几乎是呈直线的,给人一种似乎卡在某道缝隙里,怎么也出不来的感觉。因为它的扇形帆总是斜迎南风或北风,也就是说,按照帆船操作来讲,这是一种强力转向状态,也即这条船是想偏离现在的东西航线的,却总无法出来。”

杜志发说:“哎呀,老鬼,你这么一讲,我怎么觉得有点恐怖啊。这大活人要是卡在下水道里出不来,那不得难受死。”桂清晖说:“嘿,这跟下水道有什么关系?别打岔,好吧?”然后继续说:“出现时间其实很有规律,应该是每个月,农历月份的三十。”

苏家辉皱着眉头说:“这个不太可能吧。如果每个月三十都会出现,不早就成为一大奇观了吗?就跟海市蜃楼一样,多少人抢着看呢。”

桂清晖说:“错。虽然每个月的三十都会出现,但你得想到,出现的地点却是不一样的啊,这条船可是在不断航行的。本月的三十在这里出现,下个月的三十就换地方了,一般人你是捉摸不透它的出现地点的。”

苏家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那你研究出来的出现地点是什么?”桂清晖说:“按照我的推算,‘大明混一’号每12小时,前进110海里。比如这个月的三十出现在这里,那么下个月的三十就会出现在以每12小时110海里的速度行驶一个月后的位置。”

杜志发也有点佩服了,说:“我天,这你都推算得出来,数学可以嘛。”

桂清晖把手里的本子朝桌上一丢,然后拨着侧面翻了一遍,说:“看看,看看,从前到后,密密麻麻,全是我这么多年打听到的数据和位置推测啊,容易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