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谜宝藏系列之二通天之塔(上)》(3) - 秘宝局中局:绝境探险小说 - 二郎神犬马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三十六章《谜宝藏系列之二通天之塔(上)》(3)

赤女采玉

马名扬走后,方济舟若有所思地回到房间,他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研究独目人的书籍,这些曾放在父亲书房里的书,现在一本不落地转移到了他的房间,而他研究这堆枯燥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父亲离家出走的线索。查阅完所有资料后,方济舟得出一个结论,父亲之所以会对独目人感兴趣,和他在沙漠里看到了天眼的‘神迹’有很大关系,虽然那只是一个海市蜃楼,但从描述上看,当时的情景一定相当的震撼,否则父亲不会对天眼如此着迷。

不过,单凭一幕海市蜃楼就将天眼和独目人联系在一起,怎么想都太过武断。而且他始终不明白,通天之塔和‘昆仑玉’有什么关系。

父亲一共给他留下了三个线索:首先是一张石人像图片,图片下方用签字笔涂鸦了几个字——采玉场石屋,弄得方济舟不知所云。其次是一个椭圆形符号,符号里画着一只白鸽,这个标记他熟悉,因为母亲的项链坠子里也刻着同样的白鸽符号,不过他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最后一条线索相对直观,是一句话,上面写着:

天眼,又叫通天之塔,坐落在金山深处。要想找到天眼,必须找到昆仑玉。

父亲留下的资料虽多,却只有这一处提到了‘通天之塔’。

所谓金山,就是xinjiang极北的阿尔泰山,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不仅如此,阿尔泰山是横贯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成吉思汗的铁骑就曾穿越阿尔泰山,横扫西亚和欧洲,成为震惊世界的上帝之鞭。

至于昆仑玉,自然就是赫赫有名的和田玉,玉石源头位于昆仑山系慕士塔格山五千多米海拔的采玉场,千百年来,无数中原人士慕名而至,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采玉,大部分人再也没有回去。所以,昆仑玉的源头也被称作采玉人的坟地。就连著名的中亚探险家斯坦因到了那里,也只能望着山路陡峭的巍巍昆仑摇头叹息,最后无功而返。

三条线索整齐罗列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父亲临走前,悄悄将笔记本放在方济舟的床头,当时年仅四岁的方济舟正在睡午觉。

通天之塔,阿尔泰山,和田玉,独目人,塔兹明古文化,这些看似不想关的东西,却又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方济舟想得入了神,他很希望那位博学的马教授能提供新的线索,但想到独目人,他又总觉得不合实际。

在研读父亲留下的资料前,他脑子里有关外星人的形象,无外乎是像马丁叔叔一样,头上插了两根天线,身上穿着连体宇航服。而即便是如此滑稽的扮相,他也觉得那么遥不可及。不过,父亲的资料一点点颠覆了他的传统观点。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证据被逐渐证实,许多著名的遗迹都多少和外星文明扯上了关系,从这方面讲,也许马名扬的观点也不能算错。

就在这时,包子敲门进来。他见方济舟在收拾东西,忍不住问:“波斯,你要出远门儿?”

“嗯,去趟和田。”

“去多久?”

“最多十天吧。”方济舟说:“你帮我看好店,要是忙不过来就请隔壁小四帮忙。”

包子犹豫着点点头,突然说:“波斯,能带我一块儿去吗?”

“你去和田干吗?”方济舟问。

“我,我在那儿有熟人,想去看看。”包子笑着说。

“真的?”方济舟看他欲言又止,好像有所隐瞒。

“当然是真的。”包子讨好地说:“就让我去吧!反正饭馆儿生意也不好,关几天也无所谓。”

一提到店里的生意问题,方济舟就觉得沉甸甸的,铺子是母亲省吃俭用盘下来的,原本生意还行。母亲过世后,他接了手,生意却一落千丈。

“波斯,你就带我去吧,大不了回来后我加倍干活儿,”包子想了想,又说:“铺面的粉刷我全包了行不?”

方济舟叹了口气,既然包子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他也不好再坚持:“好吧,那就一块儿去。”

“呵呵,谢谢波斯。”

第二天,两个人收拾好行李,关好铺子,去火车站与马名扬回合。三人乘火车去南宁,转车到敦煌,在那里沿315国道一路西行,直奔和田。

315国道路经民丰,且末,于田和和田,就像一串项链,点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是有名的丝绸之路南道。一路上,他们见到了很多具有民族风情的市集和村落,沿途城镇的繁华和方济舟想象中的大漠风景完全不同:不光具有现代都市的繁华,还保留了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比如像超大号窝窝头一样的土肥皂,味道独特的酸奶疙瘩,就连保存冰块用的土井也传承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精绝文明。

在路上,包子好奇地问:“听说和田到处都是玉,地上就能捡到,是不是真的?”

“有没有玉不知道,不过和田的确有沙埋宝藏的传说,”马名扬说:“和田古称于阗,梵文叫瞿萨旦那,意思是地上涌出的奶,可见古于阗是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西汉时期,尉迟氏建立于阗国,在西域南道中,于阗逐渐成为国势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因为这里是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也是西方商旅的集散地,东西方文化的融汇之地。有关和田沙埋宝藏的传说非常有趣,其中的佛教版本被记载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

佛去世后,有一佛生前所做立佛像从空中飞来于阗国北的曷劳落迦城,但不受人尊敬,后来,有罗汉来这里参拜佛像,城里的人见罗汉容貌服饰怪异,报告了国王。国王命令民众往罗汉身上抛洒沙土,还糊住他的嘴巴,不让吃饭。这时候,有一个人同情罗汉,暗中给他送饭,罗汉走时告诉这个人,七天之后,天降沙土,掩埋城市,让他早些逃走,这是民众向他抛洒沙土的惩罚,说完,罗汉消失了。这人将罗汉的话告诉自己的亲友,却遭到嘲笑。第二天,天上居然降下珠宝,人们就更不相信降灾之说。这个人只好自己挖洞逃出城去。第七天,果然天降沙土,淹没了城市。这人来到萞摩城,佛像也来到这里受人供奉。各国君王、外地豪绅曾多次企图发掘废城的宝物,但每次来到废墟时,就会狂风大作,失去方向。

类似故事还有一个伊斯兰版本,出现在明代中亚史学家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的著作《拉失德史》中。故事记载了‘吐鲁番和于阗’之间的罗布·怯台城被沙埋的故事。故事说:沙黑·扎马鲁丁在一次星期五聚礼后向教众宣布:我得到启事,由于你们不听忠告,现在真主将对这座城降下一场灾难。只有我可以逃开灾难,现在向你们告别。说完,扎马鲁丁走了,唤拜人也一起走了。走到半路,唤拜人又折回城里办一件事,当他回到城里再一次登上邦克楼呼喊唤拜词时,沙土从天而降,掩埋了全城,最有只有邦克楼的顶部露出地面,这座城市一直就在沙漠里,每遇大风,就可以看到露出的房舍和遗物。”

“你这些故事怎么听上去这么耳熟啊?”方济舟来了兴趣:“我也听说过类似的传说,不过不是沙土埋城,也不是佛教版或伊斯兰版本,而是基督教版本。《圣经·旧约·创世纪》里记载着罪恶之城所多玛与蛾摩拉的故事:

上帝想要毁掉所多玛和蛾摩拉,他派两个天使到所多玛调查情况,黄昏时分,天使到达所多玛城下,遇到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被罗得请到家中做客,就在这时,所多玛的人将罗得的房子团团围住,要他交出化身男子的天使。罗得出门请求,人们却依旧要他交出天使,天使略施小计,使门外的人双眼昏迷,这才得以脱身。他们告诉罗得,上帝打算毁掉所多玛,要他携妻带女离开这里,还要他们不能回头。罗得离开后,上帝耶和华将硫磺和火喷向所多玛和蛾摩拉,顷刻之间就毁掉了两座城市。罗得的妻子忍不住回头张望,瞬间变成了石头。这三个版本虽然发生地点不同,宗教背景也不一样,但同样都是毁灭城市,只有城中极少数先知得以逃生。”

马名扬说:“是啊,xinjiang的环塔克拉玛干地区是东西方宗教融汇的地方,即便是传说,也出现了三个内容相似的宗教版本。这其中,《圣经·旧约》成书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到公元前四百年之间,也是最古老的一个版本,说不定,另外两个版本都是受了基督教影响流传下来的。不过,和田沙埋宝藏的传说确实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而且…”

他发现包子的脸色有些不对劲,突然打住:“你怎么了?”

“没什么。”包子赶忙摇摇头。

赶到和田后,三人在旅馆办理入住后,直奔巴扎,希望能找到和‘昆仑玉’有关的线索,今天是星期五,正好是一周最热闹的一天。“巴扎”是weiwuer语,意思是集市,赶巴扎的日子各地方不一样,但大都每周一次。

和田的星期五巴扎非常热闹,到处人山人海。小贩们拉着三轮车,大声叫卖廉价服装,七大姑八大姨们将三轮车围得水泄不通,女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丝质衣裙,抓起这件看看,又抓起那件瞧瞧;另一边,一群男子围聚在一起,两只手上不知道捏着什么东西,总是遮遮掩掩的。

包子好奇地走过去,其中一个人立即拉了他一下,说了句维语,包子听不懂,睁大眼睛瞪了那人一眼,那人立即改成了语速缓慢的普通话:“要买玉吗?”

“玉?把你的玉拿出来瞧瞧。”包子来了兴趣,都说和田有三宝:玉石,丝绸和地毯,地毯西传而来,丝绸东进而至,只有玉石是和田本土的。

那人立即从外套内包里掏出两颗大拇指大小的玉石,乳白色的玉石温润圆滑,油性十足,看上去就像两滴泛着柔光的水滴。

“看好了,上好的羊脂籽玉啊!形状好,油性好,”那人拿起其中稍大一块,指着上面一个不起眼的棕色斑记说:“上面有烫皮儿,雕什么都可以,拿回去做个项坠儿正好。”

“羊脂籽玉是什么?”方济舟回头问马名扬。

马名扬回答:“和田玉分成三种,第一种以玉矿石形态存在,被称作山料。第二种虽然也是原生态玉矿石,却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砺,具有各式各样天然形状,这类玉石是人们从玉龙喀什河里采集到的原生态玉石,被人们称作籽玉。第三种则是经过人工打磨加工过的作品玉。在三种形态的玉石当中,上上品是和田羊脂籽玉。在市场上,一块上好的项坠儿大小的和田籽玉就能买到几千块钱,而一块重二十公斤左右的羊脂籽玉标价上千万。因为和田玉的价值很高,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的游客,这些人在夏季洪水过后的秋季来到这里,沿玉龙喀什河河床及河岸采玉寻宝。人多的时候甚至有上万人之多,非常壮观。

玉龙喀什河是和田河上游的一个分支,发源于昆仑山山脉的慕士塔格山,和另一条发源于喀拉昆仑山脉的喀拉喀什河一起汇成了和田河。两条河里都有玉,但喀拉喀什河里的玉有颜色,多为墨绿色,所以喀拉喀什河又叫墨玉河,羊脂籽玉只有在玉龙喀什河里才会有,所以这条河被称作白玉河。”

“没想到这块小石头还这么值钱?”包子挠挠头皮,问卖玉人:“我怎么知道你这颗玉石是真是假?”

“我们这里有家专门鉴定玉石的公司,我可以拿去那里,让专家当场鉴定给你看。”那人非常自信:“朋友,有心要的话,我给你个好价钱。”

包子听了,皱着眉头说:“我是外地人,怎么知道你和专家不是一伙的?不行,我要去看看你的采玉场才放心。”

卖玉人听了有些不高兴,看样子也是个急性子人。他指了指手上的玉,又看看包子,说:“好啊,我可以带你去看我们的采玉场,不过你看了以后必须买我的玉。”

“行,只要能证明这玉是真的,我就买。”包子见那人上了当,心里非常高兴。方济舟一眼就瞧出了他心里的小九九,只要找到了采玉场,就应该能找到玉。说起来,在玉龙喀什河里采玉是众所周知的事,大家都在同一条河里采玉,所谓采玉场也不过是河岸的一部分,算不上秘密,就算那人带包子去了采玉的地方,包子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可方济舟见他这么开心,也就没有点破。

谁知卖玉人非常神秘的凑到他跟前说:“白天不能去看,得晚上。今天晚上八点,你到这儿来找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