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迷宝藏系列之一沙海谜锦》(2) - 秘宝局中局:绝境探险小说 - 二郎神犬马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八章《迷宝藏系列之一沙海谜锦》(2)

包子

我叫宋方舟,诺亚方舟的方舟,按理说,我应该很喜欢水,不过事实正相反,我对沙漠特别感兴趣。读初中时,我暗恋一个女孩儿,女孩儿喜欢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为了和她有共同语言,我愣是熬了三个通宵,把这本书读完了。

结果,她关心的是荷西和三毛,我关心的是撒哈拉,我们最终还是没找到共同话题,女孩儿没看上我,倒培养了我对沙漠的爱好。

所有沙漠里,我最向往塔克拉玛干。

听说沙漠里找到了石油,所以一心想长大以后去做地质勘探,为祖国做贡献。

事实证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成绩不好的我,大学没考上,只好在家乡开了一家小饭馆儿。

包子是我聘请的大厨。

他和我同岁,家里很穷,初中都没毕业,做过学徒,跑过传销。

后来还跟着几个亡命徒跑去盗墓,最后九死一生逃了出来。

包小康是他长大后给自己改的名字,意思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说他这辈子穷怕了,一定要想办法挣钱,给自己谋个落脚的地方。

饭馆儿总共只有三十平米,生意不好也不坏,平时闲得很,就中午比较忙。

一年下来,我除了对“中午”这个词特别敏感外,基本没有别的长进。

有时候想起来,自己也觉得心里憋屈,想我一个大好青年,二十出头就在家里开饭馆儿,像个女人一样。

时间长了,我心里就像窝着一团火,总想找包子套磁,让他把当年那段盗墓的经历说出来,可是包子打死不说,只是告诉我:那不是人干的事儿。

闲来无聊,我也经常上网,谈过几次网恋,最后都不了了之。

到后来,我彻底灰了心,干脆连聊天室都不去了,在各种网站间瞎转悠。

按理说,像我这种人,和探险毫不沾边,但命运就是奇怪的东西,总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当我们历经艰辛,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才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必然只是来自于当初一瞬间的冲动。

这天,一个普通的网站成了改变我命运的导火索。

这是一个自驾游网站,浏览量不算大,里面的会员大都是些喜好旅游的人,他们自称驴子,背着一个包就能走遍天下。

这群人有的是朋友,有的互不相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织起来。

一个人发出邀请,有意向的人就回应,大家约好时间地点,到时候一起出发,组织松散却零而不乱,遇到困难互相帮扶着走,是名副其实的探险爱好者。

网站首页有一条醒目的logo: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寻找传说中失落的小河文明。

这个标题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赶忙点开页面,上面写着: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但也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孕育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遍地宝藏的地方,赫赫有名的小河墓地就是其中之一。

小河墓地,位于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沙漠里,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墓葬群。

据传里面有上千口棺材,大部分是船型棺。

但非常奇怪的是,小河墓地里的棺木并不是平行放置的,而是上下累叠在一起,至少在三层以上,这种墓葬形式极其少见。

考古学家挖掘了其中一部分,发现墓地中的陪葬物属于两种文化:

一种是楼兰土著,距今约三千多年;一种则是身着丝绸的上层人士。

小河墓地的发现令世界震惊,却也留下了诸多谜团:

为什么墓葬会层层叠压在一起?

为什么插在古墓上的胡杨木柱会被涂成红色?

古人大都有随墓而居的习惯,可为什么,墓地周围没有任何人类生存过的痕迹?

诸多谜团,使小河墓地被称为塔克拉玛干最神秘难解的墓葬。

有学者推测:古人之所以在小河旁修建古墓,是因为他们世代生活在水边,所以希望逝者如生,这是古人对祖辈的尊敬。

后来,小河因为某种原因断流了,居住在附近的人不得不寻找另一条小河。

他们不会因为一条河流的消失而放弃祖辈留下的传统,他们不会放弃小河,不会放弃这种独特的墓葬。

所以,小河墓地并不孤独,只是它的姊妹藏在一个未经发现的地方。

在那里,有着和小河墓地一样的胡杨木柱,一样蜿蜒曲折的古河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能在孔雀河沿岸找到另一条干涸的古河床,是不是就有可能发现另一座小河墓地呢?

因为在几千年前的交通条件下,古人就算迁徙,也不会走得太远,他们大都会选择沿自己熟悉的水流迁徙,也就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之间的区域。

那么,如果我们沿孔雀河一路南下,有没有可能找到另一座小河墓地?

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请在聊天室里留言,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寻找传说中失落的文明。

这个帖子对久居斗室,无聊透顶的我来说,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我一直对漫漫黄沙下掩埋的神秘古墓充满好奇,对鼎鼎大名的小河墓地也早有耳闻,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一探究竟。

另外,孔雀河位于塔克拉玛干东北边缘,相比起沙漠腹地要安全许多,对我这个菜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很快在帖子下方留言报名,发起人问我过去有没有徒步沙漠的经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