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七章:盐铁之事
马周一愣,忙问道:
“殿下此话何解?”他这两日看到百姓抢盐,心中已是愤怒到极点。
这时听见程处亮言说还有其他祸事,连忙问道。
“据那小六子的兄长所说,有百姓暗中到周边的州去买盐,供自己家中食用……”
程处亮回想起那日陈三郎所说的一切,心中不免泛起一阵恶寒。
“那官府竟然以买卖私盐为由,将这些买盐的百姓收押问罪,以绝百姓从其他地方买盐,解决盐患的可能!”
想要达成饥饿营销,就必须要保证对货品的绝对掌控权。
而盐,各州都有,赵州买不到盐,辛苦一点,跑到其他州,多少能有办法。
赵州官府抓捕这些买盐者,便是要杜绝这种可能。
为了保证自己的高价盐能售卖出去,宁愿百姓吃不上盐,也不会允许他们去其他州买盐。
马周一惊,骂道:
“他们这样做,难道就不怕天理昭昭,不怕我大唐天威临头吗?”
程处亮回想起两任刺史离奇死于任上,突然明白了过来。
想来这两任刺史已经知道了,赵州的情况,想要告知朝廷,所以才惨遭杀害的吧!
他又想到那布衣教招收苦力之事,于是将这事讲与马周听,请他分析一番。
“苦力?”
马周低头沉思,而后犹疑道:
“这赵州有何事需要大量苦力?通渠?治水?还是挖矿?或是征兵打仗?”
程处亮心中突然敞亮了起来,他从来没有从用途之上思考此事。
如若说大量苦力能用上的地方,也无非马周分析的几件事儿。
可能还要加上冶铁,制器等项。
无论是何事,这都是需要大唐警惕的大事。
通渠治水是不可能了,布衣教不是官府,也没有那么好的良心,替百姓解决水患。
挖矿,这矿乃是大唐的资源。
虽说如今的大唐朝廷并不重视矿藏的重要性。
但私开矿藏,绝对有损大唐的利益。
而征兵制器,那可都是造反的前兆啊!
制器,能制什么器?
私招苦力,偷偷制的,无非就是兵器。
他低头沉思,这种种可能,都会将整个赵州之地,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这布衣教真有不良居心,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缓了缓心神,踱步而行。
这其中似乎还缺了一环。
李家!
李家作为赵州的地头蛇,能不知道此地布衣教把控盐市,能不知道他们招收大量劳动力?
他连忙追问:“李家呢?他们在此事上有无嫌疑?”
他对李家的观感可不算好,一想到李家,第一时间便猜想他们有无造反或是暗中牟利的可能。”
马周摇了摇头,他的回答让程处亮大感意外。
“据我目前问到的情况,李家倒并无参加此事。
“他们不曾派人抢盐,也不曾参与殴打百姓。”
“并且,百姓对李家的口碑反而好得多。因为,李家曾多次开仓放盐,将自己家中存盐,以低价供给百姓。”
程处亮当然不相信李家有这等好心。
但李家不缺盐是显然的,他李家千年望族,官场权势极广。
想来,李家在其他地方弄到盐,不是什么难事。
况且赵州的州府,怕是也不敢阻拦李家在外地运盐进来。
毕竟是名门望族,州官想阻止李家进盐,或是想以贩卖私盐给李家定罪,怕是还不够格。
只是,李家真的只是暗中观望,还是想借此机会牟取民心呢?
亦或是,他们也参与了这布衣教之事,一方面从中牟利,而同时,还假作不知,放盐而获取民心呢?
一切的一切,都尚未可知。
“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