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章:蓄势待发
赵州,李氏。赵州原称赵郡,李渊武德年间改郡为州,自此赵郡便称赵州。
这燕赵之地,自古便是民风彪悍之地,常出英雄豪杰。
而在赵州,声名最为威赫的,便是这传承上千年的赵郡李氏。
李氏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可谓权势颇大。
家主李敬道,早年间曾随李渊征战天下。
如今身体不济,早已退守赵州,主持家政。
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活跃在朝堂之上。
更不提,还有诸多旁系分支,如李道卿这样的,为李氏的兴盛增砖添瓦。
但今日的李氏家宴之上,却愁云满罩。
人人脸上都是冷若冰霜。
席间气氛极为压抑。
“砰!”
此时,有一年轻人怒而拍桌,大声厉喝道:
“哼!这天杀的程处亮,上次在江南道,抹杀了道卿,我们李家就放过他一马。现在还敢上门打伤了晃儿,真真是岂有此理!”
说话的是李敬道的三子李睿,此人官拜冀州都督,作风刚猛,脾性暴烈。
他一开口,堂上诸人皆都蹙眉,似是都坚忍了许久的痛处,被揭开了疮疤。
“父亲,四弟此番是为您寻药,这才与那程处亮起了冲突。咱们李氏可不能叫人看低了啊!”
这是老大李劲,他和老四李晃一样,也在长安为官,高居兵部侍郎。
此刻他一脸急切,显然也很激动。
堂上的花甲老者,便是李敬道,他此刻依旧是沉默不语,皱眉深思。
终于,李敬道抬起了头,但他并未说话,而是看向了坐在另一侧的李家二子,李莫。
这李莫生得五官过于阴柔,甚至有一丝女儿气。
只见他终于开口:“此人要除……只是,我李家现在仍有要务,不能正面与其冲突……”
他言谈间话风内敛,并不似老三老大那般急切。
李敬道已点了点头,显然是同意老二李莫的观点。
“不错,莫儿,此时,我李家还有更为重要的事要做……”
他用力将手中的筷子捏断,而后扔在桌上:
“但是,这仇,我李家是记住了……”
席间愁云自李府飘出,一路飘满整个赵州的上空。
……
赵州的阴云并未影响到长安,此刻的长安仍是风和日丽。
但身处皇宫的李世民显然没有心情去享受此刻的好天气。
“哼!”
一脸阴郁的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甩了出去。
一旁的曹公公连忙跑过去捡了起来,又凑到书案边。
“陛下,此事当作何处理?”
李世民脸上的怒容还未散去,他胸口剧烈起伏,似在发泄胸中的怒火,喘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停歇。
“好一个赵州,好一个大唐治下的赵州。我煌煌盛世,竟有如此一块彪悍之地,敢擅杀我朝廷大员,地方长官,简直是目无法纪妄顾纲律!”
他刚收到赵州发来的丧报,赵州刺史刚刚上任三个月,便因疾病缠身,病死于任上。
所谓的疾病缠身,他当然不相信。
上一任赵州刺史曾于任上给他发来奏折,言说赵州民风彪悍,常有民变发生,难以教化。
但不久,这刺史便染病而死。
于是,李世民召来自己较为信任的鸿胪寺少卿常鸿,将其调入赵州任刺史,镇守此地。
那常鸿刚刚入职,便上报密信,言说赵州此地有诸多谜题,其民变之事,怕是尚有猫腻。
于是李世民暗令他彻查此事。
谁知刚刚三个月,这常鸿便染病身殒,一命呜呼。
这明摆着就是有人怕他暗查到什么,杀之以绝后患。
这样妄顾礼法的行为,这等嚣张跋扈的气焰,身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怎能忍得下?
他看了看曹公公,问道:“此事,你说当遣何人去?”
曹公公连忙敛首,低声道:“老奴不敢擅议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