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用心良苦(2)
郭成敏一如既往,说话严肃,说许一鸣的藤椅收到了,他一看那藤椅靠背的图案就知道许一鸣煞费苦心,不怕他郭成敏不接受,许一鸣哪里是送藤椅,分明就是送紧箍咒,“你许一鸣分明就是想让我郭成敏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个农家孩子,提醒自己虽然现在身居高位,但不能忘本,自己坐在办公室优哉游哉,但本省仍有不少贫困地区的乡亲度日如年。许一鸣啊许一鸣,你这是让我愧疚不已,如坐针毡啊。”
“郭省长您误会了,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许一鸣忙道。
“没有这个意思,那靠背上的图案又是几个意思?”郭成敏问。
“不是怕省长不收礼么。”许一鸣说知道省长对属下要求严格,对自身更是严苛,虽然给省长送藤椅为公不为私,想让省长帮排山的乡亲们打打广告,省长先前是有答应,但省长那般自律,还是难免有些诚惶诚恐,生怕省长拒之门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有必要在图案上做些文章,“这样省长肯定不会拒绝,因为省长是个念旧的人。”
“故技重施。”郭成敏说许一鸣此举与咸鸭蛋那事如出一辙,目的也是一样,说来说去,许一鸣就是拿捏了他郭成敏的命脉,逼着自己给周洛的乡亲们办事。
“哪敢拿捏省长。”许一鸣说,“省长懂得群众疾苦,给乡亲们办事甘心情愿,哪里存在拿捏。”
电话里郭成敏竟然一笑,说许一鸣随藤椅一同送来的资料已经看过了,许一鸣想用一张藤椅贿赂郭省长,如此轻易就想让郭省长在省长办公会议上投赞成票,似乎有些分量不够。
许一鸣说:“一条路,四千万。既解决了丹霞村重建资金紧缺的问题,半年后,还郭省长一个焕然一新的丹霞村;三年后,五个自然村,一万人口率先脱贫。这个分量,郭省长认为如何?”
“我记得去年你好像也这么说过,给周洛一个出口,还省长一个未来。现在出口已经有了,未来呢?在哪?”
许一鸣只能说:“快了。”
“多快?”
“半年。以现在的进度,开春后,候家桥就可以贯通通车,其影响自然不能立竿见影,会有滞后效应,半年后,虽然不能立即让省长您看到周洛的未来,但肯定会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周洛,那就是周洛的未来。”不同于下午和李铭群谈到这个问题时的模棱两可,许一鸣给了郭成敏一个准确的时间,李铭群只要省政府的阳光雨露能够洒向周洛就行,不会对这个问题紧揪不放,但郭成敏不一样,跟郭成敏模棱两可,那无异于自断生路,许一鸣咬紧牙关,向省长保证。
许一鸣同时向郭成敏检讨,虽然快速通道进展还算不错,但按计划,候家桥应该已经通车了,只是因为候家村村民节外生枝,让候家桥一度停工,并且今夏候家河河水暴涨,又让工程进度不得不放缓,而随着张志峰的离开,候家桥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意外之事接二连三,天不遂人愿,多重因素叠加,让候家桥的工期比原计划有所滞后,对周洛的发展有所影响。
这个郭成敏倒是能够理解:“贫困县的工作不好做,这是共识。你许一鸣没有遇困难而退缩,比什么都好。”
郭成敏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许一鸣以一条脱贫公路撬动丹霞村灾后重建,藉此发展山区旅游,从而让穷乡僻壤脱贫,方案是好,也具有可行性。但不管是先前的快速通道也好,现在的脱贫公路也罢,都牵扯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工作的延续性和执行力,一旦许一鸣挂职期满,这两条路的后续工作该怎么办?“方案再怎么完整,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这与候家桥的建设一样的道理,原本半年的工期,结果呢,一再滞后。脱贫公路也是一样,一旦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你回到了交通厅,结果还会像方案所描述的那样完美?”
这个许一鸣还真无法保证,方案也就是方案,虽然很重要,但细节同样决定成败,诸多细节还需策划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纠偏矫正,一旦继任者对方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还真有可能功亏一篑,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郭成敏的担心不无道理。
“你自己得有个心理准备。”郭成敏说。
许一鸣还没来得及理会郭成敏这话的意思,郭成敏话题一转,“伤口怎么样?”
很是关切,看来许一鸣受伤之事,郭成敏同样知晓。
许一鸣感谢省长关心,说就是骨裂,不影响行动,不碍事,当裂缝愈合了,也就好了。
郭成敏说许一鸣嘴硬,看在许一鸣不辞劳苦的份上,他也就不再批评了,“好好休息,少说话,少折腾。”
郭成敏挂了电话。有头没尾,让许一鸣当时好一阵发愣,那条路到底有没有希望,郭省长一句话都没说啊。
谢志刚咋舌,说郭成敏那么大个省长,那么严厉,别人只怕大气都不敢出一声,许一鸣倒好,轻松自如,还跟郭成敏讨价还价,“真是活腻了。”
许一鸣有些担心:“你说郭省长会不会极力推动那条路通过?要不然,就真把葛长远害惨了。”
“有戴德全厅长不遗余力地推进,有丹霞村的现实摆在那,更事关上万人的脱贫摘帽。应该没有问题,郭省长肯定不会置之不理。”谢志刚安慰许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