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毛骨悚然(1)
看到许一鸣,铁牛赶忙伸出手来,拉起许一鸣,把许一鸣拉到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面。
“情况怎么样?”许一鸣问组长。
组长是县国土资源局的总工程师。总工说狮子山的地质情况复杂,谁都不能说狮子山一定有事,但谁也不能担保狮子山就一定没事。
这话模棱两可,说了等于没说。许一鸣看着总工程师,“我想听的不是这个,你就告诉我,丹霞村现在该怎么做,需不需要转移?”
总工程师看着周围的同僚,支支吾吾,这个那个了好一阵,不敢轻易下结论。
许一鸣说事关重大,他知道这个结论不好下,弄不好就会遭人埋怨,让人耻笑。可作为党员,这个时候不应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得拿出点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出来。他现在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现在站在这,有没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大家点头,“这种感觉我们都有。”
总工程师说他们刚刚仔细观察了那几块新近掉下来的巨石,从断面看,齐刷刷的,看样子都是受到外力的作用脱离了整体。再一看那昂首的形如狮头的山岩,听着呼呼的风声和啪啪的雨声,悚然的感觉自是油然而生。
此时又有村里的青年跑来告诉铁牛,说又有红绸带断了。
“看看去。”许一鸣说。
新出现的情况离山崖百米左右,在两棵古树之间,两树之间的间隔大约三十米,红绸带已经从中断裂,像断线的风筝,一头系在树上,一头掉落在地。从绸带捆绑的位置来看,有一人多高,两树之间除了杂草,并没有其他树木,可以肯定,红绸带的断裂,绝对不会是走兽所为。
“你们怎么看?”许一鸣问专家组的成员。
专家组认为,从目测的情况来看,这两棵树没有任何异样,但有必要刨开树下的落叶看看究竟,如果树根处出现了裂层,那情况堪忧,问题比想象得还要严重,如果没有裂缝,那就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那还说什么,赶紧刨。
树下堆积的树叶发出腐臭的气味,很快,两棵大树周围的积叶被刨到一旁。其中一棵古树根部的上方有一道拳头宽的裂缝,有些从乱石堆流下来的雨水到了这里,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从裂缝中灌了下去,再也难觅踪影。专家组的成员一时面面相觑。总工让铁牛带人顺着这道裂缝一路刨下去。很快,这条裂缝的走向大致清楚,由西向东,越往西,裂缝越宽,最宽处有20厘米,而到了东端的狮子山中部,这条裂缝才算消失。裂缝带覆盖了西端的半个丹霞村。而先前两处绸缎被崩断的地方,都处在这条裂缝带上。
“这条裂缝说明什么?”许一鸣问。
“说明这座山的山体内部有可能发生了变化。”总工程师说,“如果裂缝继续胀大,那就有可能是山体在往下移动。”
山体下移,这不是最坏的。丹霞村有后山为依仗,这部分下滑的山体即便是形成泥石流,也会被后山阻挡,从而改变走向,流向右边的山凹,丹霞村照样无忧,先人将村址选在狮子山东端,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点。可问题是,狮子山今非昔比,山崖可能受到了外力的作用,这才使得山上的片石不断往下掉,一旦山体下移,就有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山体下滑会对狮子山形成一种拉力,内因外力,各种力量汇集,形如狮首的山崖只怕不想塌也得塌了。一旦成真,如此巨量的泥石流,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后山根本抵挡不住,反而会助纣为虐,后山的土方会加入到滚滚泥石流之中,一股脑朝村西的丹霞村涌去,顷刻之间就可将所到之处化为乌有。村西一旦为泥石流覆盖,至少会厚达十米。
“当然了。这是推测,是最坏的打算。”总工程师又说了,这话很明显属画蛇添足。
许一鸣知道总工程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就像刚才那句模棱两可的话一样,总工程师这是害怕承担责任。所处的位置不同,再加上周洛的官场生态,总工程师这种仁柔寡断,明哲保身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
这种时候,容不得许一鸣考虑。总工们可以瞻前顾后,模棱两可,许一鸣不行。
救灾,关键还在灾前预防,而不在灾后补救。试想村西都被夷为平地了,此时再言救灾,还有何用处?在厚达十米的泥石流下,任何生命都会在顷刻间荡然无存,根本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这时救灾,无非就是体现一个姿态,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劳民伤财,什么效果都没有。
许一鸣看了渐渐灰暗的天空一眼,再一看表,时间已是下午四点,许一鸣知道不能再犹豫了,当即下令,命令铁牛马上下山,通知山下,将村西口的那口挂在大树上的大铁钟敲响,鸣钟示警,让村西的村民赶紧往祠堂一带转移。
铁牛掏出手机,在拨打电话的同时跑步下山。
许一鸣同时命令专家组,在狮首这一带,再多装几个监控摄像头,为确保监控人员的安全,同时将丹霞村原有的监控点再往狮尾的山头移三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