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根源所在
愈演愈烈的党争让朱允熥非常非常的无奈。无论是清流派还是勋贵派,都已不再讲究什么是非曲直,纯粹就是为了争而争。
激烈的党争之下,朝廷的很多事物看起来好像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却时时刻刻都面临无数掣肘和羁绊,事实上就是处于一种“空转”状态,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结果:什么事都办不成。
“这有时候啊,朕真的很后悔,后悔做了这个皇帝。”朱允熥无奈的苦笑着:“朕名为天子,实在处处掣肘,一事无成……”
“臣死罪。”
“好了,好了,”在发了几句牢骚之后,朱允熥不得不做出一副温言勉励的神态,对着伏拜于地的张德祖说道:“张爱卿平身吧。”
张德祖这个“奉旨赈灾”的钦差大臣,在灾区仅仅只逗留了二十九天,满打满算都不到一个月呢,就不得不卸下所有职务,灰头土脸的回到了京城。
“赈灾不利”“昏聩无能”“以至激起民变”这些罪名虽然出自清流派之口,但却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张德祖这个钦差大臣确实不合格。
事情是明摆着的,张德祖去往湖广之前,灾区还能维持的好好的,他刚一过去,立马风云突变弄出种种事端,就差真的到了灾民“揭竿而起”的地步了。
清流派的弹劾奏章如同雪片一般挤在朱允熥的面前,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罪名早就给他准备好了。
张德祖很清楚的知道事已不可为,所以才主动请辞。
“老臣无能啊。”
“张爱卿既然去过湖广一趟,应该知道那边的情形到底如何?”
“回陛下,湖广灾情确实严重,各州各县损毁严重,人畜死伤极众。灾情之下人心惶惶,稍有应付不当之处,恐有不忍言之变呀。”
“连张大人这样的德高望重老臣都震不住局面,朕还能派谁去呢?”
那么大的一片灾区,总不能把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燕翰文庞大中他们吧?
医学院体系已经占据了太多的地方,若是再把湖广和长江中游交给他们,朝廷就真的变成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了,连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都不如。
因为勋贵派推举出来的张德祖把朝廷的差事办砸了,不仅搞的朝廷颜面尽失,还让整个勋贵派都非常被动,这就让朱允熥不得不考虑换一种方法:委派清流派的人去主持湖广那边的局面。
“老臣以为不可。”张德祖毫不客气的指出了清流派的缺陷:“朝中清流人物,虽有指摘时政臧否政务之能,却无治理地方之经验,委派他去主持湖广局面,必然会更加糟糕。”
虽然张德祖的这几句话说的比较委婉,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十分明确:清流派中人多是些负有监督、审查或者是律法方面的官员,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挑别人的毛病,但他们自己却没有办实事的能力。别看他们一个个站在朝堂之上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其实多是些只会讲大道理的空谈之辈。
朱允熥很清楚的知道清流官员是什么样子,但眼下这个情状,事实已经证明了勋贵派办不好此事,清流派却又派不上用场,还能派谁去呢?
“老臣驽钝,历经三朝,陛下能否听老臣一句肺腑之言?”
“连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都允张爱卿不讳龙凤,自然可以畅所欲言。”
虽然你的能力有问题,但你的忠诚度绝对值得相信,你的话我还是能听进去的。
张德祖犹豫了好半天,似乎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沉思良久才终于说道:“老臣多年不问政事,不过是仰赖浩荡皇恩虚食俸禄而已,这几十年来既无功绩又无良策,于江山社稷无尺寸之功……”
张德祖的这几句话,真可谓是推心置腹:我这个糟老头子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庸碌之人,对于国家对于朝廷真心没有什么作用。
能够承认这一点,足见真诚。
“太祖洪武皇帝和孝慈高皇后对待微臣,有天高地厚之恩德,老臣不敢藏私,唯有一句肺腑之言献于陛下……”张德祖抬起头来,说的语重心长:“别的地方老臣也说不好,但这湖广之地,老臣却已经看的很清楚了,无论谁过去都不行,都只会把局面弄的更糟。”
“唯今之计,万岁只有委任燕翰文庞大中之辈以重权,方可以维持局面绥靖地方,舍此再无他法。”
湖广之地的军权本就掌控在燕翰文、庞大中等人手中,若是再把治理地方的行政、财政大权交给他们,就等于是把整个湖广都给了他们。
如此一来,就算燕翰文庞大中之辈,没有诸侯之名却已经有了诸侯之实,差不多也就等于是事实上的割据势力了。
一直以来,朝廷都极力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但张德祖竟然这么说……
“老臣早已知晓万岁的心意,奈何形势比人强,不得不如此啊。”张德祖微微的昂着头,眸子里全都老年人看遍风云历经沧桑的眼神:“湖广之死结,并不在于人,而是在于物,说到底就只有一个字——钱!”
赈灾救灾恢复生产,所有的这些事情,不是说派一个钦差大臣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持:维持灾民生计所急需的钱粮物资,恢复生产必需的种子农具,还要组织大量人手修行水利改善民生施舍,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没有钱什么都办不成。
朝廷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救灾,而医学院却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不是朝廷做错了什么,而是朝廷什么都做不了。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情,医学院不仅展现出了极高的救灾热情,还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无论是物资的筹集运送还是人员的调度使用,都远远凌驾于朝廷之上。
“造成如今这个局势的根本,不在于燕翰文庞大中之流,也不在于朝廷的勋贵和清流之症。”此时此刻的张德祖,是他一生当中最清醒的时刻:“而是在于医学院。”
“昔日太祖洪武皇帝和孝慈高皇后曾有不讳龙凤之言,现如今老臣已不堪大用,不能继续为我大明效力,唯有一句真正不讳之言,还请万岁悉听。”
“张大人请讲。”
“无论实力与民心,医学院早已远远超过朝廷。若那执掌医学院之人真有那个心思,改朝换代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万岁不可不察呀。”
这一句话,仿佛一道照亮了夜空的闪电,瞬间就让朱允熥看清楚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