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君臣之间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52章君臣之间

燕翰文已经习惯于穿着黑色的学生制服,刚刚换上一身簇新的朝服之后,让他觉得很不自在。尤其是在走在空旷的御道上之时,甚至有点不知道应该先迈哪条腿的拘谨。“不用那么拘谨。”常森小声说道:“一会儿见到万岁之时,就按照刚才研礼的样子就可以了。”

常森这个人办事就是爽利,果然是言出必行,不久之前才允诺过要帮燕翰文弄了一个官职,这才刚刚过去没几天,就兑现了。

现如今,燕翰文已经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了。

所谓的“武德将军”,其实并不是正式的官职,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职权,仅仅只能算是一个头衔。按照大明朝的制度,“武德将军”这样的头衔大多给与那些功臣子弟,就好像文臣的子弟会赐“进士出身”一样,只能算是一种“恩封”。

按照惯例,刚刚得到这个头衔的燕翰文就在常森的带领之下进宫“谢恩”来了。

过了奉先殿之后,绕过西北角的御花园,来到坤宁宫后面的“小花园”。远远的看到那个身穿明黄常服的身影,常森就小声的叮嘱了一句:“快去给万岁行礼。”

燕翰文快步上前,按照研礼之时学来的理解行跪拜之礼。

“这里不是朝堂,不用如此多礼。”朱允熥双手虚虚一扶,笑呵呵的说道:“燕爱卿平身。”

一身便装的朱允熥用欣赏的目光打量着燕翰文:“不愧是吴少保一手栽培出来的俊彦,果然是英气逼人。真要说起来,朕与燕爱卿还算是同门呢。”

似乎是为了证明这一点,朱允熥指着前面的宫阙说道:“想当年,朕就在前面的文华堂中,听吴少保讲述天文地理。燕爱卿又是吴少保的学生,岂不就是正经的师兄弟了嘛,哈哈……”

“微臣惶恐。”

“赐座,赐座。”

当朱允熥身边的宫女搬来一张坐器之时,燕翰文很自然的坐了上去。旁边的常森赶紧给他打了个眼色:皇帝面前,你怎么能直接坐下呢?至少也应该先谢座吧?

得到常森的暗示之后,燕翰文才猛然记起就算是要坐下,还有一套宫廷礼仪。

他赶紧站起来说道:“我……微臣久在医学院,不知宫廷之礼,陛下恕罪。”

对于这个不大不小的失礼行为,朱允熥一点都不在意,反而面带微笑的说道:“朕早就听闻你们医学院里边素无上下之分,也就不必讲究那些繁文缛礼了。兴国侯曾在朕的面前屡屡提起,说你才干过人精通兵事,乃是不世出的斑斑大才,故尔格外开恩,赏你一个武德将军……”

大多数情况下,武德将军这样的头像,都是因为父祖辈有卓越功勋,才会赏赐被功臣子弟。象燕翰文这种出身低微的,能得到这个头衔,确确实实就是“格外开恩”了。

“我……微臣感念浩荡皇恩,虽九死不足以报答万一……”

看着燕翰文诚惶诚恐的样子,朱允熥心中暗暗得意,不动声色的说起了正题:“朕听兴国侯说,你对京营训作有一番高论,以你之见,朝廷组建的京营火器兵有几分成色呀?”

“这个……”燕翰文犹豫着没有直接回答。

“但说无妨。”

“按说我就是应该说京营新军雄壮齐整,讨万岁和兴国侯的欢心。但那是唯心之言,若是真那么说了,就是误国误军。”

“好,好,好,朕就喜欢你这种直言敢谏的风格。其实朕又何尝不知朝廷的京营远不如你们这些学生呢?”

“岂止是不如?分明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燕翰文说的非常直白:“京营的火器兵空有其形而无其神。就拿最简单的步炮协同来说吧……”

和那些满口“运筹帷幄”的夸夸其谈之辈不同,燕翰文一上来就切中要害,直接指出了京营火器兵的最大缺陷:“京营的火器兵,连火炮延射都不通,他们甚至计算不出延射的角度和弧度……”

和常森不一样,朱允熥毕竟曾经接受过吴子山的教育,他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技术概念,所有说起这些技术细节的时候,反而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从燕翰文口中说出的那些“新鲜名词”。

说到精彩处,燕翰文甚至不顾“君前礼仪”,竟然拿起桌子上的茶杯、茶碗等物,当做是炮兵和步兵。

“比方说,这条镇尺就是地方的骑兵,而我方火枪兵在前而火炮置于后。为防敌骑之快速冲级,当以炮火覆盖在我军步兵阵前,四炮……至多到了第六炮,我军步兵就必须止步……”

“为何要止步?”朱允熥问道。

“这是因为我军的野战炮的连射极限就是六炮,再多就不行了。”

“这是为何?”

“为了降低火炮的自重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移动跟进,我军的野战火炮是铜胎铁身,两种金属在受热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而铜铁两种金属的受热效应不同,铜大而铁小,就一定会出现膛内气压减弱,若是继续强行使用,不仅无法做到精准轰击,还有可能导致炮身破裂,所以必须预留出自然冷却的时间……到了这个时候,前方火枪兵必须掩护后方的火炮矩阵……”

这一番话听了在常森的耳朵里,就好像是在听天书一般,完全不懂燕翰文在说些什么,但朱允熥却听懂了……至少他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以前吴子山给他讲课的时候,说起风云雷电这样的自然现象之时,曾经提到过“气压”这个概念。但他也就仅仅只是知道一个概念而已,想不到火炮的发射竟然也和这个概念有关。

正是因为朱允熥曾经接受过一点点少的可怜的“基础科学教育”,所以他才能知道“气压”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眼儿当中,到底蕴含着多少深奥难懂的技术。

至于说通过计算抛物线的弧度和角度来延伸炮火,就已经超出了朱允熥的理解范畴。

虽然朱允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但他却知道所有的这一切,全都建立在“技术”二字的基础之上。

所有的这些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然后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这些东西,不是说朝夕之间就可以学会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