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民变在即
为了防止自己的田地被收走,百姓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一手举着加盖了官府大印的地契,一手拿着锄头、草叉,准备用武力保护自己的财产。面对这些“不法刁民”,朝廷变得很没有耐心,当即就派了一百多兵丁过来。
虽然百姓们数量众多,足足有一千多人,但军队毕竟是军队,仅仅只是百十个手持刀枪的士兵,就让这些百姓心生畏惧。
“大胆刁民,竟然殴打宫使,你们想干什么?想要造反吗?”
当为首的那个小头目喊出这句话的时候,百姓们顿时就馁了。
虽然他们很不愿意放弃自己手里的田地,而且他们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银钱粮米购买这些田地,但他们手里有地契啊。
“地凭契文官凭印”,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则。
只要有了地契,田地就有了归属,这些田地原本就已经属于自己了,现在又要掏钱买回来,天底下何曾有过这样的道理?
“我不管地契是会给你们的,我只晓得这是皇田,是万岁爷的产业……”
“可是……”一个老农终于想起了钟宝山钟县尊的那句话:“县尊大人说了,私产神圣不可侵犯。”
“明明是皇田,怎么就成你们的私产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听说过没有?这天下都是万岁爷的,谁要是不服就是造反。”士兵头目把眼睛瞪的如同铜铃一般,气势汹汹的盯着众人:“哪个活腻了敢造反?”
巍巍皇权之下,造反二字具有无比强大的心理压迫力,谁也不敢和这两个字沾边。
“侵夺百姓田地,还污蔑百姓造反?若真是这样的话,本官先反了。”谁也不知道钟宝山钟县尊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你……你……”本地县令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士兵头目登时就急眼了,他指着钟宝山厉声喝问:“你身为朝廷命官,竟然敢说出这个反字,信不信老子先一绳子把你捆了?”
“造反二字怎就不能说了?”仅有一条臂膀的钟宝山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大踏步走上前来,身旁的百姓纷纷给他让出一条道路,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他的身旁:“太祖洪武皇帝,原本是淮右布衣,若是不反哪来的大明朝?照你这么说,太祖洪武皇帝就不该造反,是不是?”
“我……太祖洪武皇帝受命于天,不堪蒙元暴政,这才……”
“蒙元暴政?当年的蒙元想要侵夺百姓田产还需巧立名目,你们却直接率军来抢,还不如当年的蒙元。”
“你……你眼里还有朝廷吗?”
“朝廷?”钟宝山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挖苦之意:“你是不是说那个弃京城于不顾,弃合城百姓于不顾的朝廷?若不是我等拼死作战,哪来的什么朝廷?”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士兵头目气急败坏的大叫着。
原本以为,这个区区的七品县令就算再怎么胆大妄为,也不敢承担这个“反”字,但他明显误判了局势,因为钟宝山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息事宁人,而是尽可能的把事情闹大。
钟宝山故意往前一撞,那士兵头目顺势一推,钟宝山顿时栽倒在地。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猛然爆发出一声呐喊:“官军打伤了钟大人,打他们……”
也不知从哪冒出几十个年纪轻轻的少年,这些少年手里拎着崭新的锄头、木棒等物,不由分说就是一通乱打。
只要动了手,那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士兵们纷纷挺起刀枪还击,开始的时候他们还算是比较有节制,只是用枪柄和刀背胡乱的拍打。但那些少年却是异常的悍勇,抡起锄头、棒子劈头盖脸的乱打乱砸。
片刻之前,士兵们就被打了个头破血流,吃了大亏之后也就不管不顾了,局势顿时一片混乱。
士兵们根本就分布清楚那些是“良民”那些是“刁民”,为了保证自己不挨揍,就只能没头没连的乱打。
于是乎,挨了打的百姓们纷纷加入战团,一场更大规模的殴斗就这么开始了……
虽然百姓们的数量十倍于官军,但他们终究是乌合之众,按说不可能打得过官军士兵。
奇怪之处也就在这里了,因为那些官军根本就组织不起来。
每当他们试图组成战阵的时候,那些少年就会在最“恰当”的时候冲上来,把他们的战争冲的七零八落。
这些官军也不傻子,被狠狠的打了几棒子之后,已渐渐的意识到了点什么:那些少年不仅身手矫健,而且进退有据配合默契,耕田种地的老百姓,不可能有这样的战斗力。明显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只不过是没有穿军装更没有手持制式武器而已。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哎呀……”
士兵头目似乎想查明这些少年的真实身份,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呼啸而下的木棒打趴下了。
混战当中,钟宝山钟县尊厉声高呼:“打,给我往死里打,天塌下来我给你们顶着,大不了大家一起去告御状,我就不信万岁爷连老百姓的死活都不管了……”
上元县和江宁县,本就是“一城两县”的格局,上元这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江宁县也在上演同样的故事。
发生在江宁县的“民变事件”和上元县的这一幕完全相同,甚而至于连剧情都一模一样:因为田地的归属问题激起了民变,同样“爱民如子”同样“敢作敢当”的江宁县令,和上元县令钟宝山一样,正在个官军展开一场混战。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县,连具体的战斗细节都完全相同:不知从哪冒出来一群少年充当了急先锋,他们最先动手和官军打成一团……
就连最终的“战斗结果”都惊人的一致:官军被打的凄凄惨惨,只能灰溜溜的退走。
其实,同样的剧情不仅仅只是在江宁和上元两县发生,溧水、溧阳、句容等县也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甚至连京城都不能幸免!
似乎在一夜之间,各地的百姓都在反抗朝廷暴政,大有一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