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摧枯拉朽
什么叫做摧枯拉朽?
什么叫做所向无敌?
楚世子终于体验到了。楚世子带着第二批攻入京城的楚军,从小北门而入,旌旗所指之处,完全可以用望风披靡来形容。
楚世子牢牢记着楚王的叮嘱,绝不和城中的官军纠缠,一路高歌猛进直奔皇宫方向而来。
这京城就是大明的核心,而皇宫则是核心的核心。只要占领了皇宫,就等于是掌控了大明朝的三万里河山,这样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还有些零星的抵抗,甚至时不时的有些冷箭从隐蔽的角落射出来,但也就仅仅如此罢了,除了让人感到厌烦和耽误了时间之外,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不可能改变大局。
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抵抗,一路之上狂飙突进,那些四散而逃的溃兵跑的比兔子还要快,再也不能构成什么威胁了。
“命令各部,不要再浪费时间追赶溃兵,尽快占领皇宫。”
没有什么比占领皇宫更重要,此时此刻的楚世子,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好而又壮美的人生图景:只要占领了皇宫,就代表着战争的最终胜利。到时候父王就以摄政王的名义稳住局面,然后就去“迎请”朱允炆登基……如果朱允炆还活着的话。
要是朱允炆已经被朝廷杀死,那是最好的局面。如果他还没有死,会有一百种方法让他去死,然后就说是朱允熥杀了他,刚好可以打出“为正朔复仇”的旗号。然后给他追封一个皇帝名号,给他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再然后父王就可以在百官“劝进”之下,勉为其难的登基称帝了。
至于说那些正在造反的藩王……不就是封疆力土嘛,好说的很。先想方设法的把他们安抚下去,然后再个个击破,打造出大明王朝的太平盛世。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增“王世子”的头衔早就已经换成了“皇太子”,等父王千秋百年之后,自己就可以做皇帝了……
一想到自己可以统领天下坐拥四海的未来,楚世子就忍不住的志得意满起来!
“报,前方敌军阻路……”
对于这样的报告,楚世子已经有些腻了,他很没耐心的挥了挥手:“冲散他们,不要耽误太多时间……”
但事实远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没过多久,就传来一个让楚世子非常不满意的消息:“前锋遭遇重挫,急需增援。”
自从进城之后,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就更别提什么对手了。
想不到的是,马上就要冲进皇宫了,竟然遭遇重挫。
想一想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皇宫已然不远,伪朝廷的精锐必然会在这一带严防死守,遭遇点小小的挫折实属正常。
于是,楚世子又调集了一些人马过去增援,仅仅只过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又遭遇了重挫,而且死伤惨重,足足损失了七百多人。
这一次,楚世子没有继续派兵增援过去,他敏锐的意识到遭遇的对手可能比想象当中的更加强悍一些。一次又一次的增援只会打成最糟糕的“添油战”,还不如倾尽全力彻底击溃对手。
当楚世子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赶到战场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群手持火铳身穿黑色衣衫的军队。
“果然是他们。”根据前两次的“重挫”,楚世子已经知道了对手的身份:就是曾经击败过李增枝的那些火铳兵。
这些火铳兵能把李增指打的兵败被俘,足以说明他们的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这样的精锐敢战之兵被部署在皇宫附近,完全就在情理之中。
这应该是朱允熥最后的筹码了。
楚世子本能的把这群身穿黑色衣衫的学生当成了朝廷的军队,以为他们是要保卫皇宫,为事实已经完蛋了的皇帝朱允熥尽忠。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判。
对于楚世子而言,这样的误判根本就无所谓,因为他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对手是谁,他只想着尽快占领皇宫。
无论是谁只要挡住了他前进的脚步,就必须消灭掉。
“疾风骑前突,破阵营跟上……”
还不等楚世子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猛然响起一阵火炮的轰鸣。
通常情况下,只有在野战当中才会使用火炮,谁也没有想到对手竟然在这么拥挤狭小的战场上动用火炮。
火炮是如此的密集,仅只一轮齐射,就把楚军打懵了。
楚军不是没有见识过火炮的菜鸟,但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对手的火炮,甚至找不到对手的火炮到底在哪儿。
在这种“脸贴脸”的巷战当中,对手的火炮居然如此的密集,简直闻所未闻。
在清脆的铜哨声中,火炮的轰鸣声持续不断,就好像是长了眼睛一样,专门轰击人多之处。
要不是有刚才所向无敌的惯性,仅凭这一轮密集的火炮轰击,就一定会军心浮动甚至有可能导致溃败。
好在楚世子还算懂些兵家战事,马上把最精锐的亲兵调上来顶在最前面。
当那些身披重甲的亲兵呐喊着往前冲的时候,楚世子看到了一幕永世难忘的情形:对手的炮火突然收敛回去,变得空前密集,就在那些“火铳兵”的前方不远处,编织成为一片火焰升腾硝烟弥漫的“火毯”。
那些火铳兵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平端着长长的火铳,仿佛一面黑色的墙壁,在清脆的铜哨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从硝烟当中钻出来,就好像凭空出现在眼前一样。
好不容易才穿过炮火覆盖区域的亲兵,随着火铳声响,就好像暴风中的稻田,成排成排的矮了下去……
“顶住,顶住,后退者斩……”
眼瞅着那些排着整齐队伍的“火铳兵”越来越近,楚世子已经有点慌了,骑着神骏的高头大马,挥舞着装饰华丽的佩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战场纪律。
督战队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毫不留情的抡起雪亮的大砍刀,如同砍瓜切菜般砍杀着后退的士兵。
那些身穿黑衣的“火铳兵”,根本就不像是战兵,因为他们既没有奋勇前冲,也没有发出狂野的呐喊。而是始终保持着沉默,保持着极其严整的队形,平端着火铳一言不发的收割着生命。
他们根本就不像人,反而更像是一架战争机器。
这架由很多年轻人构成的战争机器,是那么的精密,那么的严整,那么的冰冷无情,丝毫没有受到战场气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