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副总指挥
“下勤王大诏?”朱允熥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有用吗?”每逢君王有难,则颁布勤王诏,诏令天下忠义之辈进京勤王,看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个勤王诏书不是那么好下的。
一旦真的下达了勤王诏书,就会显露出中枢朝廷根本无力应对局面的虚弱本质,朝廷的威权一定会进一步衰落,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下勤王诏书。
更加值得玩味之处还在于,这场战争本就是朱氏家族的内战,无论造反者还是平叛者,都是姓朱的。几乎所有的藩王和地方实力派都不想参与其中,更不想卷入这场战场。
连朱氏家族的内部成员都不想管这个事儿,就算真的下了勤王大诏,又有谁会来支援呢?
在真实的历史上,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仅仅只是一支燕军就最终篡夺了江山,现如今是好几家藩王造反,朱允熥面对的局面比真实历史当中的朱允炆要困难的多,也凶险的多。
吴子山早已看出了朱允熥的顾虑,就好像当初在文华堂给他上课时的情形一样,吴子山开始认真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叛军打起了遵奉正朔的旗号,打着拥护吴王的幌子。若是他们真的打进了京城,会遵奉吴王为天下之主吗?”
“肯定不会。”朱允熥回答的十分干脆:“他们一定会自己做皇帝。”
所谓的“拥戴朱允炆”,不过是个借口而已,真要是造反成功,登基为帝的一定是某个藩王,而不可能是朱允炆。
关于这一点,连已经精神分裂的朱允炆都看的清清楚楚,朱允熥怎么可能会不明白?
“所以,万岁不要纠结吴王之事,而是抓住太宗文皇帝这面招牌……”
就算朱允熥的这个皇位是通过政变手段得来的,但他终究是朱标的儿子。
朱标的基本盘还在,虽然不一定都是拥护朱允熥的,总是有些作用。按照吴子山的意思,就说这天下就应该由朱标的子孙来继承,和任何藩王都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起兵的藩王都是在反对太宗文皇帝朱标。
如此一来,就把反对朱允熥变成了反对朱标。
在一切都讲究“法统”的封建时代,这样的宣传还是很有用的。
明确了统战的“中心思想”之后,接下来就要布置具体的“京城保卫战”细节了:“京师城高池深,看似坚不可摧,但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有防守成功的先例。无论是三国时代的孙吴,还是后来的东晋以及南北朝,每一次大战,这京师之地就从来没有守住过。所谓的长江天险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说法。”
仅仅只是死守京城,那是肯定守不住的。
历史上无数个例子早就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隋灭南陈也好,宋灭南唐也罢,就是最好的注脚。
“好在我们也不是困守孤城,朝廷的主力大军尚存。”吴子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也不需要真的击败楚军,只要死死的拖延下去就可以了。”
只要尽可能的拖延,保证京城不在短时间内被攻破,蓝玉、耿炳文所率领的朝廷主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外面征战。
京城争夺战看似关键,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外部主力之间的决战。
主力之间的战争,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
“我已经明白了……哦,不,朕已经明白了。”朱允熥本就是非常务实的人,马上就振奋起来:“吴师傅……吴爱卿说的对,局面还远没有到沮丧的地步,朕还没有到四面楚歌的时候。这就下旨组织防御……”
“京城保卫战,应重内而轻外,就算外围全部丢失也并非不可接受,只要这天下枢机之地还在手中,一切就还有回旋的机会。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这防御京城的人选,一定要慎之又慎。”
吴子山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既然这只是一场单纯的防御战,只要死守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多么精妙的指挥技巧,也不需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但这个人必须绝对的忠诚,绝不可以出现第二个李增枝。
“吴师傅……吴爱卿是朕之师,又有拥戴之功,朕看你就最合适。”
想当初,是吴子山最先给蓝玉报信,才让朱允熥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铁杆的“允熥党”,忠诚度绝对是满的,绝不可能出现背叛的情形。
“万岁如此信赖,微臣万般惶恐。”虽然口口声声的说着惶恐,脸上却没有任何惶恐的表情,这仅仅只是一句客套话而已,吴子山面带微笑的说道:“守御京城职责重大,这最高指挥一职微臣万万不敢。不过微臣可以推荐一人……”
“谁?”
“兴国侯。”
兴国侯常森是常遇春的幼子,开国公常升的弟弟,蓝玉的亲外甥,同时也是朱允熥的舅舅,正经的皇亲国戚。
作为典型的外戚,常家和朱允熥有着最密切的血缘关系,忠诚度绝对可以放心。
早年间,兴国侯常森曾在执掌天下兵马的大都督任职,后来朱元璋为了分散军权,那大都督一分为五,变成了五军都督府。常森就在后军都督府挂了个总兵官的头衔,但他却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将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仅仅只是负责招募训练新兵这些细务。
而且这已是洪武时代的事情了。
“小舅……兴国侯的忠诚朕绝不怀疑,但他终究没有亲历过战阵,他行吗?”
让一个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的军官担任京城总指挥,会不会成为大明版的赵括?
虽然朱允熥不怀疑自己的亲舅舅,但却严重怀疑他的能力。
“兴国侯重在忠诚,且在军中有些人脉故旧,由他出任最高指挥,可以号召更多人马。而且……在前方作战的开国公和大将军也更加放心……”吴子山笑道:“若是万岁担心兴国侯能力不足,可以委派几个忠诚可靠之人作为副手……”
朱允熥立刻就明白了:让自己那个能力不足的舅舅做最高指挥,纯粹就是出于政治影响,具体的军事实务还是要交给几个可靠的副手。
“好,就那如此办理吧。”朱允熥当场作出了决定:“就由吴师傅和兵部的程尚书做副手,负责京城一带的防务。”
“微臣必不负万岁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