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最后心愿
这祭天大典原本就是炎炎烈日之下举行,各式各样的“幡火”炙烤之下,朱元璋早就热的汗流浃背,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落,登时就浇了里外精湿。奈何这祭天大典实在太重要,还有许许多多繁杂琐碎的礼节,骤热乍寒之下,就算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经受不住。
虽然凭借超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但是回宫之后,朱元璋立刻就病倒了。
虽然朱元璋的身子骨还算不错,终究已是一把年纪的人了,病倒之后虽经太医屡屡医治,终究起效甚微,又坚持了十来天的时间,随着病情的发展,朱元璋已是卧床不起。
自从朱元璋患病以来,太子朱标衣不解带的在朱元璋身旁服侍左右。
作为自己最心爱的儿子,能在这个时候守在身旁,原本是一件“至孝”之事,却惹的朱元璋大发雷霆:“宫里这么多人,轮得到你来伺候朕?”
“你整天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朝廷的事情还要不要办了?”在朱元璋的心目当中,朱标就应该按部就班的去处理国家大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伺候自己。
“标儿,你是至孝之人,朕是知道的,这就已经够了……咳……咳……”又是一阵让人揪心的咳嗽之后,躺坐在床榻上的朱元璋艰难的挺直了上半身:“卧冰求鲤,黄香温席之类的,仅仅只是故事,不过是儒生们教化他人的说法,你切切不可如此迂腐。”
“你在朕的身边送汤进药,朕的病情就能好起来吗?真是笑话!”虽然朱元璋一直都在强调自己“尊儒重教”,其实他的骨子里根本就看不起儒家的那一套,当然这种话也就只能对自己的接班人说一说而已,“人生而有年,生老病死本是寻常,朕已是这般年纪……”
“父皇春秋鼎盛,必然长命百岁……”
“别说这种废话了,无论秦汉隋唐,哪个皇帝又曾真的活到过一百岁?”朱元璋吐了一口浓痰,呼吸变得顺畅了许多,脸色却更加的苍白:“从孝慈皇后归天的那一刻开始,朕就知道时日无多了……”
朱标似乎还想说几句安慰人的宽心话,朱元璋却根本不想听那些没有营养的废话,很粗暴的摆了摆手,示意朱标不要开口:“孝慈皇后说的对,自家的身子骨自家最清楚,朕是真的不行了……”
“父皇……”
“你莫说话,听朕说就好。”
“儿臣遵命。”
“朕这一辈子,起于微末,成就大明,以严刑峻法治理吏治,杀过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后世子孙会如何评说,朕一点都不在乎。”
朱元璋本就已经很老了,又身患重病,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但精神头却依旧很好,依旧霸气凛然,正应了那句俗语——虎老雄风在。
“孝慈皇后说的对,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朕已经开创了大明三万里河山,但这只是开了个头。朕原本还是想做些事情的……现在看来,恐怕是没有那个时间了……”
“朕开创的卫所制度,本是为了杜绝弥兵弥饷,期许不花费朝廷资材而成百万雄兵,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可能有些过于的天真了。”
卫所制度乃是朱元璋的首创,虽然他的初衷确实是好的,但近年来卫所制度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仅仅只是去年一年,逃亡的军户就超过了三万,但却没有人敢于提出任何意见。
大家都惧怕朱元璋的威势,谁也不敢说他创立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更改卫所制度,已是势在必行之事,这事只能交给你去做了。”
“还有一事,朕深为忧虑,便是你的那些兄弟们……”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语气出现了明显的停顿,过了好半天才终于再次开口:“各地藩王的权力还是太大了……”
朱元璋的子嗣众多,全都分封到各地去做藩王。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有了元朝的前车之鉴。
在大明朝开国的过程当中,和元朝之间的战争并不怎么激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元朝末期,已经出现了权臣做大的迹象。虽然元朝兵多将广,却存在太多的内斗。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大明重演,朱元璋才分封皇子,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一旦天下有变,不管是外敌入侵还是权臣作乱,朱氏子孙完全有能力群起而攻之。
削除开国功臣,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们“让路”,这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最根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朱氏王朝的世代绵延。
虽然朱元璋终究了蒙元的残暴统治,开创了煌煌大明。但说到底,不管他再怎么雄才大略,终究只是个传统的皇帝,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举措,勤政爱民也好,铁腕铲除贪官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大明王朝的延续。
朱氏子孙即为大明国祚。
这就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的思想。
在消除了朝廷内部的权臣之后,在蒙元法统已彻底断绝的情况之下,朱元璋已经看的很清楚了:自己一手创立的王朝,最大的威胁很有可能来自内部。
尤其是那几个权力太大的藩王,隐隐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作为开国的皇帝,朱元璋拥有绝对的权威,无论哪个藩王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谁也不敢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在朱元璋的刻意栽培之下,朱标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实权太子,又有“嫡长子”的身份,虽然他的手腕远远不如朱元璋那么强硬,照样可以把其他的藩王形成全面压制。
但以后呢?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谁也不敢保证。
虽然朱元璋早就有了削藩的打算,但考虑到自己的那些藩王儿子们还有很大用途,一直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削藩。
随着蒙古的分裂,最大的外部威胁已不能再对大明王朝构成威胁,藩王儿子们的作用立刻就变得很小了,甚至有可能成为副作用。
“必须削藩,你明白么?”
“儿臣明白。”
“你比朕仁厚,应该不至于弄出兄弟相残的局面,朕还是放心的。”朱元璋很随意的摆了摆手:“你去吧,忙你应该忙的事情去吧,不用守着朕这个老头子了,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