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大敌当前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22章大敌当前

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吴子山的心里其实一点底气都没有。虽说乃吉部的人口数量并不算很少,差不多也有两千帐上下的样子,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骑兵已经出去追赶敌人的杂兵,一时之间根本就调不回来。部落里只剩下些被临时武装起来的老幼妇孺,虽然还有些其他部落的人手,却多是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辅兵或者奴兵。

敌人的精锐即将到来,这一仗……真的很玄。

和忐忑难安的吴子山相比,身为副使的翁和珍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等奉朝廷钦命宣慰各部,各部齐心协力,自然可以一举退敌……”

在翁和珍看来,自己代表着煌煌大明,天然就属于正义的一方。那些个瓦剌蛮夷无故侵犯乃吉部的疆土,本身就是邪恶的侵略行为。好几个部落聚集在大明的旗帜之下,胜负完全不用担心,这就叫邪不胜正。

对于这个老书呆子的说法,吴子山根本就懒得反驳:在草原上,实力强大才是生存的根本,至于说正义或者邪恶……那一点都不重要。还有这个老书呆子说的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在草原上,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弱肉强食就是亘古不变的法则,眼下这个情况,就算是孟子他老人家亲临现场,也没有半点作用。

另外一个副使关擒虎终究是个武官,在这种事情上比翁和珍这个老书呆子的表现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眼下的局面虽是敌强我弱,终有一战之力,其实也不需要与强敌硬碰硬的死拼,只需拖延周旋,待我看可战之兵返回,自然可制全胜。”

关擒虎的这一番说的很对,但却全都是没有营养的废话:每一个人都很清楚的知道,只要死死的拖住敌人,等到己方的精锐军队回来,就可以打败他们。

道理大家都懂,但这里已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了,你拿头去拖住敌人吗?

“此间有乃吉、哈尔哈、下格鲁、纳颜、乌鲁各部,汹汹万众,只需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更有吴节使居中指挥,自然可以如臂使指,区区两千瓦剌之兵,何足道哉?”

关擒虎的这一番话,给吴子山的印象只有一个字:扯!

这个关擒虎虽的个武官,但他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说出的每一句听起来都好像很有道理,但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象他刚才说的那样,这里确实聚集了好几个部落,乱七八糟的一万多人,但却都是些毫无战斗力的老幼妇孺,就算是人数再多几倍,也不可能抵挡得住。

敌人是两千精锐骑兵啊。

只怕这个关擒虎还不知道两千精锐骑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至于他说的“齐心协力”“同仇敌忾”,那就更扯了:自从听说了敌人已经从身后包抄过来的消息之后,这几个部落自己就先吵了个热火朝天。

虽然已经定下了联手御敌的方略,但是在由谁来充当“最高总指挥”这个问题上,几个部落首领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要不是有大敌当前估计他们自己就能先打起来。

到了最后,不得不各退一步,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案:由官职最高的吴子山充当这次联合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吴子山本就不是什么身经百战的名将,指挥这样一群临时拼凑起来且又没什么战斗力可言的军队,虽然强做镇定,做出一副很信心的样子,其实心里一点都没有。

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职武官关擒虎却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在我看来,那两千瓦剌骑兵也不过如此,连兵贵神速的道理都不懂。这都已经过去多久了?他们还没有过来,足见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关擒虎的话音未落,敌人就来了。

当吴子山这个“最高指挥官”率领着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摆开阵势之时,西边的太阳正斜斜的照耀着空旷的草原,微风轻轻吹拂,天气不冷也不热,正是适合厮杀的好时节。

敌人确实已经来了。

在一个并不是十分遥远的视距范围之内,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大群敌军。

那是五七百个瓦剌骑兵,他们打着一面绘有苍鹰图案的三角旗,排着稀稀拉拉的松散队伍,正在慢悠悠的做着最后的战前准备。

“军容涣散,队形散乱,必是乌合之众,只需出一支精锐既然可以击溃之……”

到了这个时候,关擒虎还在夸夸其谈的卖弄他那些自以为是的“军事常识”。

在关擒虎的心目当中,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闪电般的冲杀才他们最大的战斗力。眼前的这股骑兵来的很慢,而且队形散乱军容不整,和心目当中“队形整齐”“来去如风”的经典骑兵形象大相径庭。

这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嘛,只要随便一冲就能把他们打的狼奔豕突仓皇逃窜。

吴子山却很清楚的知道,关擒虎的认知完全就是错误的,眼前几百个看起来很不怎么样的骑兵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绝对拥有很可怕的战斗力。

吴子山毕竟曾经亲身经历过几场真正的大战,很清楚的知道眼前这一支看起来有些散漫的骑兵就是一股可怕的毁灭力量。

真正的骑兵,从来就不是始终骑在马上,事实恰恰相反。有经验的骑兵非常爱惜自己的战马,如无绝对之必要,不会骑在马上高速奔跑,那会极大消耗战马的体力。

在很多时候,骑兵其实就是牵着马步行前进,这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保持战马的体力。

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排着整整齐齐的队形风驰电掣,只有仪仗队才会那么做,真正的骑兵绝对不会如此。

“吴节使,”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雇佣兵,赵钱孙一眼就看出对面的那几百个瓦剌骑兵乃是劲敌,马上就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看这个架势,他们应该是在等待后续的队伍跟上来,并不急于发起战斗。以小人之意,万不可让他们如此从容,最好先冲他们一下子,要是能让他们分兵追赶那是最好,要是他们不上当,也可以打乱他们的部署……”

在具体的战斗细节上,吴子山知道自己远远比不上这个雇佣兵,立刻就同意了他的观点:“好,那就先冲一下试试看,千万要记得保存实力,万万不可和他们硬碰硬……”

赵钱孙嘿嘿的笑着:“小人打了几十年仗,吃的就是这口刀头舔血的饭,知道应该怎么做,吴节使放心就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