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绝对的太子
当吴子山再次来到太子府的时候,已是申时初刻前后了。这是他第二次来太子府“汇报工作”,但这一次他并没有立刻见到太子殿下,他还在等着朱标的召见。
和他一起等的还有几个吏部和刑部的官员。
随着朱元璋有意识的“放权”给太子,朱标的权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官员的任免还是司法判决,都要由他做主。
在很大程度上,朱标已经取代了朱元璋,拿到了很大一部分“行政权力”,开始全面掌控大明王朝的日常运作。尤其是他正式管辖六部以后,隐然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总管”。
就算是没有监国太子之名,至少已经有了监国太子之实了。
随着“郭桓案”的愈演愈烈,朝廷的局势越来越动荡,几乎已经达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牵连进这桩案子当中,竟然有很多官员在上朝之前会给自己准备好棺材,若是能够平安无事的回到家中,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
尤其是那些卷入“郭桓案”的朝廷官员,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太子的门路。
只要有太子点头,基本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平安,最次也能保住一条命。
太子朱标本就性情宽厚仁和,当此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之际,他确实力保了很多官员。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太子系的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甚至在私下里把太子府称为“小朝廷”。
从秦汉开始直至今日,从来就没有哪个太子拥有朱标这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按说早就应该引起朝廷的警觉和猜忌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每一个建立新朝的开国之君都很强势,尤其是开创了煌煌大明的朱元璋,更是超级强势。
废中书杀丞相,彻底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掣肘和威胁,并且将当初的那一批开国功臣杀的不剩下几个,但强势的朱元璋从来都不会觉得太子是一种威胁,也完全不用担心会发生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
因为这本就是朱元璋追求的效果。
朱元璋一直都在公开的培养太子朱标,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不管朱元璋在吏治方面有多么残酷,至少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朱元璋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大明朝的未来全都系在朱标的身上。
甚至可以说,朱标就是大明的未来。
残存于北方的草原帝国已不能再对大明王朝构成根本威胁,又三番五次的掀起大案,将那一批开国元勋清洗的所剩无几。大明朝外无强敌内无权臣,至于那些个已经开始坐大的藩王……
不管是秦王、晋王还是燕王、周王,他们的权力和实力确实不容小觑,但和朱标比起来,还是差的太多太多。
且不说朱标的嫡长子身份,本身就具备天然的法理基础,仅凭朱标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就已经对那些藩王形成了碾压优势,他们根本就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现在的大明王朝,空前的稳固,朱元璋唯一担心的就是太子朱标“治理天下”的手腕和水平。
这次“放权”,其实就是一次实验,就是在检验朱标的能力。
事实证明,朱标干的相当不错,虽然还远远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但却绝对合格。
在这次“郭桓案”当中,朱元璋之所以高举屠刀,未必没有给太子扫清障碍的意思。
恶名由自己承担,给下一代留下空前美好的治理空间,进一步坐实太子的“仁厚”之名,唯有如此才能相仿当年的“文景之治”,打造出大明王朝的鼎盛局面……
从太子朱标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已经明白了朱元璋的这一番良苦用心……
“户部奏事。”
听到传唤之声,吴子山和几个户部的同僚终于见到了太子本人,开始正式“汇报工作”。
“……今冬黄河大工已经开始,预备拨给山西一省二十四万缗钱,并十六万石粮米……”
历朝历代都在治理黄河,但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治好过。三年一小灾五年一泛滥,治理黄河已经成了封建王朝的日常事务,大明朝也不例外。
“才这么点钱粮?”这个数字让朱标很不满意:“山西布政使司要七十四万缗钱,折算成银子也有六十万两了,你是户部山西清吏司的管事官员,怎么才这么一点点钱?”
“原本还是有点盈余的,”吴子山回奏道:“只是朝廷有旨,要为北伐将士留出些赏赐,所以……”
主管财政的户部就那么点钱,分到山西的更少了,方方面面都要钱,财政确实捉襟见肘。
“这么点钱粮可不够啊。”
治理黄河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由山西、陕西两省共同完成。陕西的钱粮资金已经到位了,山西这边还差的很远,朝廷不可能厚此薄彼。
“要不……殿下可以让地方上筹措些钱粮……”
这笔钱本就拨给山西布政使司的,要是他们能自行筹措钱粮,也就不必这么麻烦了。
吴子山说的“地方上”分明就是别的意思。
太子朱标立刻就听懂了,呵呵一笑:“也好,那就找三弟打打秋风。”
晋王很有钱,太子准保向晋王“借钱”了。
晋王的钱是他的私人财产,户部肯定借不出来,只能动用太子的私人关系:“好了,这事我已经知道了,回头我给三弟去一封书信,想必他不会不借。”
太子张口借钱,晋王必须“慷慨解囊”。
“若是殿下没有别的吩咐,臣就告退了。”
“你走吧。”说话之间,太子殿下拿出一方大巾,随手扔给了吴子山:“这是你家的东西,拿回去吧。”
看到这一方略显陈旧的大巾,吴子山顿时汗流浃背。
前几天晚上,朱允炆曾经用这方大巾包裹了“白倌儿”回到太子府。
原以为那孩子偷偷摸摸的从太子府跑出来,太子应该是不知道的,想不到他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自己的儿子抱着猫跑到吴子山家里去,这种事情朱标怎么可能不知道?
朱标不仅知道自己的儿子曾经偷偷的找过吴子山,他还知道朱允炆现在就在吴子山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