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张世泽首战告捷
当崇祯说完之后,去看向众大臣的时候,满朝文武不由的低下了头。
“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不相信朕所说的,甚至还会在心里说朕是冤枉他们,不相信不要紧,朕有证据。
传东厂厂督周绎”
“传东厂厂督周绎觐见……”
此时的周绎早已在宫门口等待多时,一听里面传来的声音,当即二话不说的便向金銮殿走去。
“臣东厂厂督周绎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皇上――
此时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将目光看向这个东厂的新头子,也就是当今的国舅爷。
对于这些大臣来说,自从皇上登基以来,锦衣卫和东厂虽然偶有活动,但是对于百官的监视以及压制,有了很大的遏制。
再加上锦衣卫和东厂的活动渐渐的开始隐蔽了起来,一般朝廷的抓捕行动崇祯也多使用刑部和大理寺,百官也开始不再注意锦衣卫和东厂的活动。
“你准备的东西那?”
“启禀皇上,在这。”说着,周绎从怀里拿出了一叠信封,高高的举了起来。
王承恩这时从上面走了下来,将东西拿过来呈给了崇祯。
崇祯并没有看,而是摆了摆手说道:“朕不看了,你先拿给诸位爱卿看看吧!”
“……”
站在前面的几位军机大臣纷纷将王承恩递过来的东西接了过来。
整个朝堂的目光都将视线集中到了几位大臣手中的书信,一个个不由的在心中暗暗的猜测了起来。
众人纷纷打开书信看了起来,书信的内容不由得让几位军机大臣心里一震,看完之后,则将书信递给了身后的其他大臣。
直到所有人将书信看完,这才想起皇上刚刚说起的话,暗道原来皇上早有准备,一个个不由的再次沉默了下来,就连范景文才是也是满脸愧疚。
原来,这正是汝宁府知府陈安与当地士绅勾结以及双方达成合作的证据,这份证据让朝廷内本来准备大发雷霆的人,顿时熄了火。
崇祯这时朝下面走了下去,一边走一边看着低下头的文武百官说道:“你们中,有很多是这些人的代表,朕不怪你们,但是等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到时候也不要怪朕,朕绝不会手下留情。”
“皇上,臣等有罪。”
“罢了,罢了。退朝……”
“退朝……”
“恭送皇上……”
崇祯的身影很快的便脱离了众人的视野,一些人这才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河南孙士美的事情解决了,东厂以及锦衣卫的出现在,再次给众人的头上悬了一把利剑,转移满朝文武的注意力。
崇祯也并没没因此去责备和处罚任何人,毕竟如今朝堂之上的空置已经好多了,官员有些问题是应该的,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时间飞逝,转眼间便来到了崇祯六年的六月份,此时北京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百花盛开的季节,却无百花的胜景。
虽然国内时局举步维艰,但是在崇祯的主张下,朝廷再次重启了对漠南地区的征战,三路兵马,在其他两路兵马还未动身的时候,张世泽的中路大军,便率先发起了进攻。
在张世泽的带领下,三个月时间,大军渡过黄河,顺着黄河一路向北扫去,攻打东胜城、力克归化城,随后渡过阴山山脉,在没有后勤的保证下,在沙井地区竟然横扫数十个小的部落,打到了瀚海边境,占领了整个内蒙古高原。
此战,让整个朝廷不由的震惊了起来,同时也切断了漠南东部与西部的彻底联系,明军将众多部落的居民,集中了起来,全部分置与三城,同时利用战俘开始修通三城之间的大路,想要让三城联系起来,形成一道防线。
同时,这条道路,也是明军可以随时支援三城,加大三城的联系。
不过,对于城中百姓的政策,朝廷却是争论纷纷,有的建议分等级治理,毕竟这些人都是蛮夷,有的则赞同同化政策。
对此,崇祯直接一人拍定了下来,反抗者杀,以汉语的水平,来实施汉籍的并同政策,派遣一批教授宣传汉文化的官员,在当地宣传汉文化,并且要求当地居民必须说汉语,至于当地人的习俗则可以保存。
当然此举遭到了很多当地鞑靼人、蒙古人的抗拒,但是在张世泽的屠刀之下,漠南无论是鞑靼人、蒙古人软弱了下来,开始纷纷接受汉文化。
张世泽的战绩如此辉煌,自然是遭到了孙传庭以及满桂的眼红,毕竟按照资历来说,二人还都属于张世泽的前辈加上司,现在竟然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二人。
于是,二人开始紧急的备战了起来,孙传庭开始在大漠中一边寻找插汉、虎敦兔等部的踪迹,一便派人去漠南各地勘探地形,为开战做准备。
满桂这边,虽然极力寻找察哈尔部的下落,但是察哈尔部却如同失踪了一般,根本没有任何的踪迹。
两人虽然非常为难,但是对手隐蔽了起来,却让两部没有任何办法,只得默默的等待了起来。
终于,就在孙传庭有些忍耐不住的时候,对河套地区极为熟悉的马世龙,发现了两部的踪迹,原来两部并没有远遁大漠,而是隐藏在亦不剌山,时刻关注明军的动向,并且还时不时的回去补充大军的给养。
因为没有发现两部的大军,所以对于河套地区的各城,明军并没有擅自去攻取,就是怕两部的大军突然从背后绕了过来,到时候大军在大漠中,又是被两面夹击,如何打得过插汉、虎敦兔两部。
但是如今既然找到了二部的具体下落,无论是孙传庭还是宁夏伯马世龙,都决定快速解决两部的问题。
崇祯六年七月初,此时正是暑天来临的日子,河套地区更是热气腾腾,就连大漠里吹过来的凤,都是冒着热气的。
孙传庭带过来的皆是陕甘地区的将士,虽然有些不太习惯这样的天气,但是因为陕甘地区与宁夏比较近的缘故,再加上都是北方,所以反应并不是特别大,
宁夏城中,经历了几个月的修养之后,宁夏城再次成为了附近百姓交易的地方,孙传庭的大军此时也驻扎在宁夏城之内。
孙传庭的府邸,此时的孙传庭正在教导刚刚十几岁的李定国,对于这个义子,孙传庭可谓是格外的喜欢,因为李定国仿佛天生的统帅一般,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甚至有时候孙传庭都感觉到惭愧。
所以,孙传庭更加努力的开始教导李定国,甚至有时候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会让在站在一旁听着大家的讨论,李定国也丝毫不让孙传庭后悔,往往能说出一些计策的不满之处。
今天,孙传庭和马世龙二人,再次将军内的大小官员以及宁夏府的一些武将都叫了过来,一起商议对插汉、虎敦兔两部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