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证据
崇祯的眉头紧邹,眼带怒火,直接将其看向了一旁的刘宗周。
任谁都能看出崇祯脸上的怒气,不管怎么说,皇后代表的就是她,此刻刘宗周诋毁皇后,不就是在打他的脸。
“刘大人,慎言,皇后乃一国之母,不容诋毁。如果刘大人有什么证据尽管拿出来,如果没有,那刘大人此言就是致皇后娘娘于不义的位置。
刘大人应该知道,此事一旦传出去,天下百姓会怎么议论皇上和皇后?”
这时左都御史范景文站了出来,看了看皇上,眼睛直视着刘宗周问道。
就连站在一旁的吴宗达也站了出来。
“刘大人,你如此大逆不道的诋毁皇后娘娘,居心何在?”
刘宗周突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话中的不对,慌忙磕头认错。
“皇上,臣慌不择言,诋毁了皇后娘娘,请皇上降罪。”
这时,一旁的张道泽再次站了出来。
“皇上,臣以为刘大人此言虽然过激,不应牵扯到皇后娘娘。但也是为了皇后娘娘,毕竟现在民间的流言四起,如果朝廷不能妥善处理,必然会产生对朝廷不利,对大明不利的后果。”
崇祯陷入了两难之中,这时候查办周奎,无异于是不利于自己的。
崇祯再将目光在皇极殿内扫了一圈,发现很多人脸上竟然有些幸灾乐祸。
“传旨,右都御史刘宗周诋毁皇后,即日起免除其右都御史之职。另外,周奎一事,交由锦衣卫全权查办。”崇祯脸色阴沉的看着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旨意。
不过,崇祯的圣旨还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
刘宗周被罢免一事,在他们看来就是皇上大题小做,但是毕竟逼迫皇上做出这个决定,总要让皇上发泄发泄。
而且,刚刚刘宗周却是说话太过于直白,皇上生气也是应该的。
反倒是周奎交由锦衣卫一事,让很多人有些不解。
要知道周奎可是周绎的父亲,按照朝廷的规矩,因为涉及到周奎,周绎不应该参与这件事的。
可是皇上竟然反其道而行,将这件事交给周绎,这不是告诉满朝文武,朕就是要让他们自家人包庇自家人吗?
就在众人不解的时候,李标率先站了出来。
“皇上圣明,臣等遵旨。”
李标的发话,让很多还想站出来反驳的官员,顿时停下了脚步。
“臣等遵旨……”
“退朝……”
今天的朝会让崇祯很不高兴,于是便直接甩了甩袖子,当即离开了皇极殿。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会过后,百官都是心思各异的离开了紫禁城。
朝廷对于这些事情的调查也终于开始了,各方势力开始进行最后的角逐。
崇祯九年,二月初,经锦衣卫审查张谏认罪,但是并没有供认李标,而是供认出了李邦华。
张谏的供认,让李标以及李邦华等人都是没有想到的。
李标自接任案子以来,外紧内松,一件件供词被送到宫里,但是却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
对于李标的动作,崇祯一直以来都是冷眼相观,他倒要看看李标想干什么。
张谏将李邦华供认之后,因为没有确切证据,李标便将此事压了下去,并且没有拘押李邦华。
对于供词,李标也是稍微修改了一下,改动了一下之后,这些供词就显得非常无力。
暗地里,李标还在将自己以及李邦华在这些事情中的痕迹一点点抹掉。
然后,李标利用主审的权利,将张谏的罪名一一记录,随后私下交给了崇祯。
崇祯九年二月三日申时时分,寒风依旧,李标带着张谏的罪证,赶往了干清宫。
崇祯看到了张谏的罪证之后,直接将张谏给发配到了河套地区。
张谏被发配的圣旨一下,让朝堂上的很多人都惊呆了。
李标此举,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无论张谏、李邦华都是李标党的核心,手中掌握了李标的诸多罪证。
如今的情况看来,只要李标愿意出手保住张谏,张谏是完全可以活下来的。
而且,张谏并没有供人李标的事情,也是很多人所知道的。
很多人都猜想,李标会选择救出张谏。
毕竟从李标的角度来看,李邦华私藏刺客的事情,一旦被皇上知道了,那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李标还是选择舍弃张谏救出李邦华,他先是将李邦华以及暖风阁的关系给悄悄断了。
又私自将从暖风阁带回来的人的供词给模糊了,想要把暖风阁的人定罪,为李邦华顶罪。
此事一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虽然这件事是由三司会审,但是李标作为主审,却经常将三司手中的权力给抽空。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张谏等人也被一个个定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