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兵围张献忠 - 穿越之大明帝国 - 爱历史的小蜗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81章 兵围张献忠

据孙传庭所查,居于子午岭的张献忠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下山采购粮食等。

因此,只要堵住几个关键的路口,要不了多久,山里的粮食吃光了之后,乱贼必定会想办法下山筹粮。

关键路口又被明军把守,张献忠无奈,必定会借机突出重围。

孙传庭早已经在各个口子外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张献忠敢带人踏出子午岭,就是他葬身在自己手中的时候。

只是,这个计划需要时间。而很显然,满桂的这封信告诉了二人,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实在不行,就只能有第二个办法了。”孙传庭一脸凝重的说道。

之前在商议的时候,便制定了两个计划,只是因为第一个计划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却不会伤及附近的府县。

但是第二个计划却不一样,第二个计划就是利用乱贼的心理。

这次之所以能发现乱贼藏身子午岭的线索,就是因为乱贼想借陕甘地方闹灾荒的时候,重新造成动乱。

然后借此下山,壮大自己。

只是,却万万没想到,计划还没开始,朝廷这边便已经反应了过来,在各地开始赈灾,以至于没有灾民闹事,他们也鼓动不起来人。

孙传庭等人的计划就是在子午岭附近选择一个县,在里面造成动乱,诱惑子午岭内的乱军出来。

只是,这个计划虽然更加省力,但是却会苦了被选中的县内的百姓。

毕竟一旦乱贼被包围在县城之内,到时候最先遭殃的就是县城内的百姓。

因此,虽然这个计划很好,但是却被二人给放弃了。

要知道上一个实行这计划的袁崇焕,可是还在河套地区待着里。

此时的二人依旧充满了犹豫,这等大事做决定可不是那么容易。

最后终究还是孙传庭站了起来,他明白犹豫不决是为将者的大忌。

“情势危急,当以大局为重。本官决定,以华池县为诱饵,将敌人引出子午岭,然后一举击溃。”孙传庭站起来脸色严肃的说道。

但杨嗣昌还是有些犹豫,他看着孙传庭劝解道:“孙大人三思啊!此时无论成功与否,一旦被朝廷之内有心人利用。到时候你我可都百口莫辩!”

“那怎么办?我总不能看着河套被白白舍弃,瓦剌人入侵到关内烧杀抢掠。

如果不能清除乱贼便北上,一旦乱贼趁机出山作乱,到时候腹背受敌,乃是兵家大忌。”

杨嗣昌也知道没有了别的办法,顿时有些泄气。

他没想到自己刚刚出来,就面对这样的选择,不过想到王洽、王从义等人对自己担保以及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他顿时点了点头。

事到如今,稳定西北大局乃是重中之重,以后就算被人弹劾自己也将无愧于心。

“此时是不是要向朝廷上奏?向皇上请示一番?”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满桂将军也深知,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将书信送到了西安府你我的手中。

皇上也曾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事,都有各地总督负责,紧急情况,可以先斩后奏。”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去办吧!无论出了什么事情,我杨嗣昌与你孙传庭共同承担。”杨嗣昌看着孙传庭,眼神坚定的说道。

孙传庭也没想到杨嗣昌会这么说,顿时有些感动。

毕竟这种事情,谁也不想惹祸上身,杨嗣昌这时候能够站出来与自己共同承担责任,说明此人值得信任。

也让他看出了如今朝廷上风气与之前的不同,皇上用官开始更注重能力而不注重名气。

“谢孙大人,不过,孙大人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孙传庭看向杨嗣昌认真的说道。

杨嗣昌顿时有些不解,还以为孙传庭看不起自己。

“为何?孙大人莫不是……”

“杨大人误会了。”杨嗣昌还未说完,便被孙传庭直接打断了。

只见孙传庭面带笑意,将手指向挂在墙上的陕甘地图。“清剿叛军虽然重要,但是坐镇中心,掌控全局同样重要。杨大人虽然识的兵法,但是对陕西地势却并不熟悉。

而且叛军势力并不大,只是因为隐藏在子午岭内,才会难以剿灭,只要出了子午岭,就是瓮中之鳖罢了。

我一旦离开,陕甘、宁夏、河套地区就需要有人来统筹安排,这就需要劳烦杨大人了。”

杨嗣昌一听,顿时有些惭愧,他也明白孙传庭话中的意思。

自己虽然读过兵书,通晓兵事,但是在孙传庭面前,却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最主要的是,自己确实不如孙传庭更加熟悉陕甘地势地貌,还不如坐镇中心,为孙传庭稳定大局,这样他也可以安心剿贼。

想到这里,杨嗣昌站了起来,冲孙传庭拱手说道:“是在下误会了孙大人,望孙大人勿要见怪。既然孙大人不嫌弃,杨某愿坐镇西安府。”

孙传庭一听,顿时大喜。“好啊!有杨大人在,乱贼何愁不平,瓦剌人何愁不能退。”

虽然,二人开始商议计划。

因为时间比较急促,二人连夜将计划给制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大军开始整顿之后,分成小股开始向华清县附近赶去。

因为担心被乱贼察觉到了,孙传庭只得非常小心。

另外,孙传庭当天一大早便带领着自己的几名亲卫,换上一身便装便出发了。

情况危急,他要亲自坐镇华清县,势必做到万无一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