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治病 - 穿越之大明帝国 - 爱历史的小蜗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94章 治病

依照原本洪武皇帝所指定的系统,都察院更像是反腐官员的部门,可都察院往往高高在上,眼睛只盯住朝堂上的百官,对于六部之下,各衙门之下的人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一个区区的工部就有如此多的人吃空俸,更别说整个六部以及各地官府是什么情况,这都不用崇祯去想。

他上位以来,官员的俸禄提了三次,翻了三倍,如果说以前的俸禄勉强温饱,那现在的俸禄已经可以有不错的生活了,可他们依旧作出这种事情,那自己就不客气了。

“来人”正在干清宫走来走去的崇祯突然停了下来,冲着门外大喝一声。

王承恩立即从外面冲了进来,跑到崇祯身边道:“主子,奴婢在。”

“去,立即去召将四位军机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范景文、刑部尚书郑三俊、大理寺卿张九德几位进宫。”

“是主子,奴婢这就去办!”

被崇祯召见的几人也没有想到,早朝刚刚回来没多久,便又被皇上给召了过去,让他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军机处四人走在紫禁城的走道上,一脸的疑问。

“皇上急召我们四人进宫,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旁的吴宗达率先开口问道。

三人都是摇了摇头,军机处主管各部事情,最近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唯一的大事便是新火药局的事情,只是皇上早朝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

“老夫猜测应该是昨夜新火药局的事情?”王洽捋了捋胡子,猜测道。

身旁的马懋才也点了点头道:“火药局爆炸已经不是一次的问题,皇上这次这么生气也是应该的。”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干清宫走了过去,还未走到干清宫,便看到刑部尚书郑三俊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范景文也从远处走了过来。

四人一愣,心中暗道皇上原来不只是叫了他们四人,看来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几人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疑问。

“四位大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皇上如此着急的将我们都召进宫。”四人还未开口,范景文便率先看着四人开口问道。

要知道刑部和都察院,一般没有什么事情,皇上是很少召见他们的。

四人也是摇了摇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走吧!进去就知道了。”郑三俊一脸正色的说了一声,然后径直向宫中走去。

一行人点了点头,也向干清宫走了进去。

“皇上,你召的人除了张九德张大人还未到,其余的人已经在干清宫外面候着了。”干清宫内,王承恩站在崇祯身旁提醒道。

“张九德怎么还未到?”

“这个,奴婢派的人在大理寺和张大人的府邸都没有找到张大人的身影,不过奴婢已经另外派人去找了,一旦找到张大人,就会立即将其带过来。”

“嗯,我知道了!先让他们进来吧!”崇祯点了点头道。

“是……”

一行六人分别走进干清宫内,一眼便看到崇祯正坐在上面看着他们。

“臣等参见皇上……”

“都起来吧!”

“谢皇上……”

“承恩,给六位爱卿赐座……”

“谢皇上赐座……”

几人分别坐了下来,崇祯则面露笑意的看着几人说道:“你们都是朝中重臣,朕这时候将你们叫过来,是有要事要与你们商议。至于张九德,你们有谁见到他了?”

几人对视,皆是摇了摇头,他们早朝之后便各自回到军机处和所属部门,自然不曾见过张九德的身影。

“回皇上,臣等早朝之后并未见过张大人。”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等他了,朕今天要说的事,就是朝廷内部官员贪腐一事,该如何整治?

就在刚刚的新火药局爆炸一案中,就牵扯了工部底层官员吃空俸的事情。

有人说,吃空俸是在六部都有的事情,以前流传下来的老毛病,朕不管他是以前还是现在产生的,朕都不能容忍,要将此事给从根本上杜绝。

你们都是朝之重臣,朕想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事情。”崇祯环视一圈众人,语气严肃的问道。

崇祯问完之后,几人开始相互议论了起来,崇祯也不吭声,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

直到良久,几人已经没有了声音,崇祯这才继续看向几人道:“商量的怎么样了?都说说吧!”

这时一旁的范景文率先站了出来,他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专司监查官员贪腐一事,自然要先站出来表明态度。

“皇上,都察院都御史虽能监督朝廷百官和一些边关大吏,可对于一些低级官吏的监督却往往非常少。

臣以为对于这些小的官吏,不可放纵,其与民接触甚多,往往对百姓的伤害也就越重,臣建议当以重刑惩治,严法才能让他们生出畏惧之心。”

范景文一脸的嫉恶如仇,谈起对贪官的话语,往往恨不得亲手杀了他们。

崇祯点了点头,但是却并未说话,至于怎么处理?这个还要先能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才行。

“不可,皇上,酷刑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腐,臣以为当提升各级官吏的俸禄,使之不在为生计发愁,自然也不会轻易的贪腐。”

“王大人此言差矣,自皇上继位以来,已经三次上调各级官吏的俸禄,可他们依旧贪腐,这说明人之欲望无穷无尽,单纯的依靠俸禄,是很难使其满意的。”

王洽刚刚说完,马懋才便站出来驳斥了他的说法,确实,崇祯提高了三次,一些人该贪还是贪。

且官员俸禄也是一笔不小的朝政之处,以俸禄养廉,这是宋朝干过的事情,可不还是养出了一大群的贪官污吏,这条道是很难走通的。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但都不能让崇祯满意,毕竟大明历经二三百年,官场贪腐之风甚浓,除非撅其根,否则多是治标不治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