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成功收购
“请你们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收购提议。”吴勇又加了一句。安静了片刻,波萨克和桑蒂对望一眼,前者犹豫道:“先生,让我们考虑一下。”
他们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失去控股权,甚至经营权,只是担心思科会成为资本公司牟利的工具,压榨干净后便甩手走人,这会违背他们创立思科公司的初衷。
吴勇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有戏了,恐怕波萨克和桑蒂夫妇心中已经有了意动。
其实在来思科公司之前,吴勇就知道收购行动很可能获得成功。
因为通过历史他知道,波萨克和桑蒂夫妇俩真正专情的是他们的多协议路由器产品,而不是死守思科公司的人。
要不然他们两人在1988年之后,也不会把思科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出让给约翰-莫里奇等人,让其掌管,并且在1990年退出了思科公司了。
听了吴勇的话,波萨克和桑蒂对望一眼,默默的点头认可。
风投公司一般投资科技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推动目标公司上市获利的。
吴勇能做出不急于推动公司上市的表态,的确让他们非常的感动,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吴勇的诚意。
最终,波萨克和桑蒂两人商量了一会后,同意了吴勇的注资方案。
千玺投资注资四百五十万美元,获得思科公司70%的股权,波萨克和桑蒂夫妇持有30%的股权。
思科公司成立董事会,波萨克和桑蒂夫妇任董事兼技术部部长,千玺投资指派监管财务的代表,并且寻找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接管公司。
双方签字后,接下来由普华律师行的人处理后续手续,这也是收购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现在的思科不过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但它却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这方面一向是m国管控最严格的部分。
如果稍有差池,很有可能会被m国有关部门解读是华夏政府在意图获取美国的先进技术,从而引来政府部门的介入,取消此次收购。
幸好,此刻的思科还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技术,多协议路由器还在研发之中。
与此同时,因为m国和华夏处于短暂蜜月期之中,对外投资审查并没有后世的那么严格,关注的对象也不是落后的华夏,而是汹涌而来的东瀛资金。
特别是富士通收购拥有敏感技术的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后,进一步加入了美国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直接导致m国国会明年通过了“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其实质核心内容就是授权总统可以采取措施,中止或禁止任何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国收购、并购或接管从事州际贸易的美国公司的行为。
并且明年美国会成立专门管理外国投资的部门,m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外资收购将面临重重阻挠。
可以说,这次是吴勇收购思科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
吴勇焦急的在酒店等候普华那边的消息,终于,历经一个月的重重审批,当史密斯将那份敲有m国公章的股权转让协议书送到吴勇手上的时候。
当他翻开这份股权转让协议书的时候,顿时有种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感觉。
呼!
他长长舒了口气,微笑着放下了心里的担忧。
成功了!
完成了注资协议,吴勇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还需要为思科寻找两个真正的掌舵人,那就是约翰-莫里奇和约翰-钱伯斯。
前世,思科之所以能奠定网络设备市场的世界霸主地位,除了保持先进的技术革新以外,这两个人苦心经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约翰-莫里奇在1988年加盟思科,担任ceo兼总裁。
在他担任ceo期间,1990年将思科成功上市,将一个1988年500万美元的公司,转变为1995年10亿美元的巨头,从只有34人的小型公司变成了2260人的大公司。
而约翰-钱伯斯则是在1991年,加入思科,担任高级副总裁;1995年以后,升任思科ceo兼总裁。
钱伯斯的运营策略喜欢暴力兼并,在一些小公司研发的出某种新技术之前,花费巨资收购过来,安以思科的名义发售。
在他天才般的经营下,将思科公司的市值由1995年的10亿美元,膨胀到2000年的5550亿美元,成为与微软、intel齐名的公司。
签订完协议后的一天,吴勇来思科公司开董事会,并与公司的几个技术骨干会面。
会议结束后,吴勇问道:“波萨克,请问你认识一个叫约翰-莫里奇的人么?”
波萨克愣了一下后问道:“莫里奇?他是我和桑蒂的好友,在我们学校作兼职教授,你找他有事情么?”
原来离得这么近,吴勇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波萨克,道:“说实话,我想聘请摩格里奇先生为思科高级副总裁。”
“真的吗?其实我们早有这个意愿了,但因为找不到风投公司,一直没和摩格里奇联系。”波萨克兴奋道:“我之前和摩格里奇聊过,我想他一定会爽快的答应。”
“那太好了,事不宜迟,明天请摩格里奇先生来一趟吧。”吴勇微笑道:“另外,我再去找另一位管理人选。”
“谁?”
“王安公司的钱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