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卖糖
一行人进屋稍微歇息说话,讨论一下买卖甜菜的事情。
“祠堂的甜菜没剩下多少了,我们今天回村的时候,得买些甜菜回去。”顾里正道。
“去码头看看吧,之前有个货商手里的甜菜,品质很不错。”
“行。”
“……”
外面传来敲门的声响,屋里众人说话声音一顿。
顾文承觉得应该就是昨天的货商,便走出去开门。
周家父子昨天基本一晚上没睡,都在想昨天找来的那个顾童生手里有多少糖。
他们老家在北方,并不产糖,糖基本都是南方产的蔗糖,因此糖的价格很是昂贵。
可据他们所知这宁隆县似乎也是不产糖的,而且昨天他们吃的,貌似也不是麦芽糖。
不过,多想无益,还是等他们见到糖以后再说吧。
顾文承打开门就见周氏父子站在外面,他把对方迎进来,“二位请进。”
周家父子进去之后,就发现屋子里有不少人,二人进屋坐在椅子上,一行人开始谈生意。
顾文承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打开放在屋子里的其中一个麻袋。
“周老板请看。”
周福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有人用麻袋装糖的。
糖这种金贵的东西,必须盛放在干燥的地方。一旦潮湿,糖就会发粘,严重了甚至会变味。这也是为什么他做了走商生意这么多年也没有倒卖过糖的原因。
毕竟他是走的水路,水上潮湿,万一出了什么事,那可真是赔的血本无归了。
这次要不是因为自家原本的棉布生意受损,其实他也不会冒险收糖的。
等看见麻袋里的糖以后,周福江整个人都愣住了。
周运生在一旁站着,也忍不住上前两步,于是就看见一个麻袋里装着满满一麻袋的糖。
周运生:……
这么随便的吗!
顾文承从麻袋里拿出两小块糖,分别递给他们两个人,“二位请尝一下。”
周老板父子二人接过糖,纷纷尝了一口,然后二人对视一眼,这糖的味道和昨天的一样,香甜十足,品质非常好。
而且不知是不是他们的错觉,总感觉这两次吃到的糖,比以往的糖更香一些。
周老板尝着嘴里的甜味,心想,这糖好是好,但是恐怕价格低不了。这次收棉布不顺利,收些糖回去,勉强也亏不了本。
周运生见老爹没说话,他轻轻咳嗽一声,看向顾文承:“敢问,这糖怎么卖?”
顾文承道:“我们这边有四旦糖,少东家觉得什么价格合适呢?”
周家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四石的糖啊,竟然有这么多!
宁隆县挨着河道地理位置很好,只要是从南方走水路往北方走货的,十有八九都要经过宁隆县。
因此宁隆县要比一般的县城富贵,而且糖价也要比他们那边便宜些,一般都在五十文左右一斤。
他们老家那里一斤糖普遍的价格都在五十五文,要是过年的时候,甚至能到六十文一斤。
周老板沉思一会儿,开道:“四十五文一斤,如果顾童生把手里的四旦糖都卖给我的话,您看这个价格怎么样?”
这个价格也算是诚意十足了,顾文承当然满意,但是……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四十文一斤卖给周老板。”
顾文承说完这句话后,看见周福江和周运生父子二人脸上的惊讶。
“实不相瞒,我们这次是打算和周老板做长远生意的。”顾文承道:“这批糖是我们拿来试水的,后续还会拿糖出来卖,既然要做长远生意,我们自然也会拿出诚意来。”
周家父子二人这次脸上的表情已经转变成震惊了,竟然还有糖,还是长远生意,这让他们怎么不震惊。
周运生年轻,到底是性子急一些,当即忍不住出声询问,“顾童生此话当真!”
顾文承肯定道:“自然是真的。”
听到顾文承肯定的回答,周老板沉默了一会儿,“这批糖我要了,此外咱们还可以定下次购买的契约,我可以先付定金。敢问顾童生,您这里下一批的糖什么时候出。”
顾文承看向大伯,顾里正道:“下批糖大概在十天后,应该有个七八旦的样子。”
周老板一咬牙:“好,我先定下。十天以后我会再次来宁隆县收糖。”
反正他也已经收了一些棉布了,再收一批糖,明天就返程,十天时间怎么也能再来一趟宁隆县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利,周家父子验货,双方定下买卖契约,周家顺便付了下次买糖的定金。
姜余在一边帮忙算账,甚至连拟合同都是姜余一手办的。
其实姜余一开始很紧张,但是他只要一看见顾文承在他身边,就如同有了主心骨似的,原本紧张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他开始默默的观察周家父子,他以前只是听村里人说过这些走南闯北的货商,村里人说这些货商都很有钱,穿的是绸缎,而且出手阔绰,有的是来宁隆县卖东西的,而有点是来宁隆县买东西的。
果然,这周家父子果然和村里那些挑扁担的货郎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