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九十六章 - 今天真千金讲故事了吗? - 羽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6章第九十六章

第96章第九十六章

在她的意志下,八月底她就搬进了新家,多亏太子的操心,这里的工程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不然她住得也不放心。

郡王府的规制并不下,是三进的大宅子,但是佟珍瑶还是调整了很多,比如前院部分,原本应该是祭祀会客还有幕僚的居所,属于男主人的活动区域。

问题是他们家里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她也会有会客见人的需要,所以书房什么的,也得有她的一席之地。再就是后院的院子划分,直郡王府没有这部分的住客,她就很不客气的挪作他用,充当了以后孩子的居所和休闲用的画室茶房。

小花园的部分就不弄那么复杂了,水池子得有一个,玩水方便,关键的就是水管,她安家的钱大部分都用来弄水管和暖气管了,想想她会在冬天坐月子,这就非常要紧了。

弄好了这一切,她才搬进来开始安排下人,内务府拨来的那一批先安排在外面,做点基础的工作,身边还是用从南边带回来的熟人,至于旗务暂时还没有,胤褆不回来康熙不好安排旗务,所以暂时比较清闲。

因为是丧期,暖房她也没有大半,只是给亲近之人递了帖子,觉罗氏是最为积极的,带着白氏第一个上了门。

白氏因为女儿前程不错,在佟家也被叫一声小福晋,本身也不是张扬的人,这几年下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见了女儿也是一脸的喜气。

觉罗氏照样过问了孩子的问题,送出了暖房的礼物,又拿出了几件小衣裳。

“这是你侄儿穿过的,你拿着到时候给小阿哥压一压。”

佟珍瑶知道这个习俗,其实是旧衣服料子软,孩子穿了自然更舒服些,但也有些额外的意思,比如对孩子性别的期待。

“多谢额娘费心了,只是我觉得不大能穿得着,我总觉得肚子里这个是个贴心的女儿。”

觉罗氏一脸的你会不会说话,“那就等下一个。”

那谁知道什么时候去了?佟珍瑶腹诽,“我和胤褆都觉得女儿好,下一个的事下一个再说。”

“你怎么就不盼点好的?”

白氏在一边赞同的点头,这孩子真是的,生阿哥多好,后头就没压力了。

“哪儿不好了?女儿多贴心啊~我又不是太子妃,那么着急要个继承人,缓一点又没事。”再说女儿也未必不能做继承人啊~就他们这两不省心能折腾的父母,不能生出一个乖乖女吧?

反正她是不想介入皇长孙之争的,康熙对太子有感情在,对太子妃可不客气,已经指了一个侧福晋两个格格进东宫,太子妃自己还挺着肚子呢,就得接新人。

这侧福晋都有了,难道不准备上进上进?万一太子妃生个女儿呢?不还能努力努力?她要是生个儿子占了皇长孙的名头,东宫能看她多顺眼?

“你这嘴真是!看来是真没委屈到你,都嫁人几年了,嘴还这么厉害。”觉罗氏没辙,说了她两句。

佟珍瑶只在一边笑,除了康熙她怵过谁啊?只要康熙对她没意见,什么事都不能对她有影响,厉害点怎么了?惠妃都不管她。

“说起来,馨兰的事,有你的份吧?你现在倒是好,儿女也要有了,她一直在外头弄那个什么学校,你叫她怎么好?”

“有什么不好吗?”佟珍瑶眼神疑惑,“她就是不想成婚,要想成婚,凭佟家的位置什么人嫁不得?虽然我们来往不多,但我还是知道她现在乐在其中的。”

“乐在其中……”觉罗氏拿眼神削她,“现在年轻有精神,自然是乐在其中,以后年纪大了怎么办?人都没个归处!”

“这怎么了?劝叔叔想开些啊~南边早有不嫁的女子,不管是有才名还是有本事,娘家总是愿意养的,说出去也光彩,叔叔要是大度些还能有个好名声,何必去为难她?”佟国维那么几个儿子呢,孙子还能少了?奉养不起姑母了?她又不是不挣钱,自己生活总是够的。

“你这——”觉罗氏想要反驳,但是有实例在,又不好说什么,再一想这孩子反正是铁了心不愿意按家里的安排嫁人,那做父母的退一步,也未尝不是个好选择啊,好歹名声上的确是好的。

“您也别操这个心,回头我就见见她,以我的面子叫她,应该还是愿意来的。只不过我只管看她过得好赖,别的话是一概不说的!”倒也确实要见见她,女子教育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不可轻忽。

“都随你,我们还管得住你不成?你眼看着也是要做额娘的人了,也该自己当家做主了。”觉罗氏语气无奈又亲昵。

她们关系向来是不错的,佟珍瑶又和鄂伦岱更亲近些,自然心里更念着她的好,不然鄂伦岱也攒不下资历,如今凭借那份在广州府的资历,又上任天津去了,要不是当初佟珍瑶的建议,谁能想到叫鄂伦岱去广州?

现在来看佟珍瑶也是觉罗氏真心想为她好,家里伺候过产育的老妈妈已经选出来了,连产婆她都瞧好了两位,预备着不时之需。

佟珍瑶也知道觉罗氏的意思,所以说话才没有拘束,亲人之间总是没那么多顾忌的。

“阿玛身体如何?之前在噶尔丹那受的伤可有遗留什么病症?”

“没什么事,当初皇上特地派了太医来看诊,但他毕竟年纪不小了,不可能恢复如初,换季之时偶有疼痛。”觉罗氏一脸的庆幸。

佟国纲是那种冲锋在前的性子,这样的打法能囫囵回来,已经很不错了,何况也小立了一功,现在退下脸上也好看,总归孩子们已经长成了,法海被皇上看中,直接点去做了皇子师,夸岱去了北边龙兴祖地做农官,也是个有想法的,有这两个在,佟家将来倒不必愁刀兵之苦,好歹有另一条路可选。

佟珍瑶想了想,“等阿玛彻底卸任了,不如去南边将养,福建尚且有阴雨,但琼州岛的气候是极其温暖的,如今有了水军营地,家属商人也会陆续进驻,安全也是有保证的,现在营地在尝试拿水泥修房子,住着也安全,到时候在沙滩上晒晒太阳吃吃水果……”

“听着倒是不错,你给我留意着,他不去我去!”觉罗氏连天津都没去过,根本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现在京城处处说起出海的故事,她很难不心动,总归家里三个媳妇在呢,不缺人管事,她想养老也没什么阻碍。

说完这个话题,佟珍瑶就有些困乏了,觉罗氏适时的离开。

几日后她趁着精神好,一起见了芒芒和佟馨兰。

两人来时有说有笑的,看来在她不在京城的日子里,她们相处的很不错。

芒芒最是个嘴上闲不住的,一见到她就说起近况。

“我们的报纸现在已经发到天津去了,一次得印好几千张呢!要不是我们改良了印刷的办法,这钱可挣不上。”

如今芒芒的京闻报是周报,名声也算打出来了,虽然运到天津的报纸总会晚一期,但是他们只标注第某某期,并没有日期,倒是没有过时的感觉。

以现在的传播速度,除了政事上有快马飞报,南边半年前发生的事,北边都未必能之知情,所以报纸传到天津去是实打实的新闻,当地人非常顺畅的接受了。

佟珍瑶看着芒芒,也能理解她的兴奋,印坊原本只是个给他们谋生的工具,前面几位年长的掌握印坊时都反应平平,等到成年了能有自己的事业,就专注手里更赚钱的行当了,直到印坊到了芒芒手里,她才真正发挥了印坊的作用。

京城发生的事别人不知道吗?知道,甚至有的人消息渠道比芒芒更广,但是为什么她能把报纸的生意立下来,不就是因为印刷技术的改良吗?从挑选纸张到字模排版,再到选定文稿付梓的速度,其他人争抢不过她,这个市场自然就占住了。

再有后来的海外风物介绍,西洋人介绍,女学介绍等选题,芒芒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这才是京闻报能彻底占领市场竞争力,印坊和报社的合作模式,也真的成为了芒芒的事业。

现在京城的大小商户都得在京闻报拜码头,不求宣传广告,起码不要刊登谴责之语,之前一个学子思念家乡风味,吃了一家小店的食物后腹泻,前去理论才发现这里的老板十分不讲究,食物都放在茅厕旁晾着,任由蚊蝇接近,于是愤而写出一篇雄文投给京闻报。

既然不涉政治,芒芒就没有不通过的理由,文章很快见报,在人人讲求卫生洁净的京城,这家店很快就开不下去了,灰溜溜的离场。因此商人们也发现,京闻报除了广告之外,还能这样对他们有影响,这才纷纷前来说好话。

芒芒倒是稳得住,她在报纸上辟出美食老饕栏目,专门接受美食方面的稿件,有就带上栏目名称,没有就以别的文章填补。

别说,不管是写文章的老饕,还是开店的商家,都很乐意收藏这么一份报纸,这是京城人讲派头的报纸,这墨字一出多有面儿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