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八十八章
第88章第八十八章
散席后,佟珍瑶努力扶着胤褆回到住处。
这家伙酒的确有点喝多了,手揽着她的肩膀靠过来,在她耳边不停的喃喃,“福晋……福晋……”
佟珍瑶心里长叹一口气,这能怎么办呢?纵容呗!她知道是有话不好说,不就是情绪不好吗?安慰!
针对为什么亲爹一碗水端不平这个问题,他们探讨了半晚上,总算是勉强困倦,进入了睡眠。
不睡也不行,在宫里起床的时间都有人盯着,早上还要等着太子和太子妃见家人,实在是没有偷懒的余地,毕竟太子总不会起晚,他们又没有夜生活。
好在她是去承乾宫,在姐姐光明正大的偏心下,她还能歪一会儿。
太子太子妃拜会完康熙和太后,走到了承乾宫,佟珍瑶远远看着太子在门槛前还扶了一把瓜尔佳氏,觉得他们感情尚可,起码开局不错,历史上就有些冷淡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结婚时间不同的缘故。
历史上的瓜尔佳氏嫁进来,侧福晋李佳氏已经让她无痛升级当妈了,局面也确实不怎么乐观,现在这里胤礽身边的人干净得很,起码没人给小夫妻的相处添堵。
太子妃一一认了人改口,佟珍瑶和三格格作为嫂子和姐姐,回赠了一份见面礼,余下的就只等着收礼,如此流程顺畅走下去,很快就把人认了一遍。
佟珍瑶注意到了十一阿哥,虽然脸看着还有些白,但能够正常出现在人前,身体应该没有大碍,这辈子应该不会轻易夭折了,宜妃这人还是有几分运气的,现在看来她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
太子的婚事结束,朝臣也有精神去想澳门的事宜了。
恰好几个西洋国家的抗议送到了京城,御史们领了任务就开始旧事重提,再次参了一本,又因为鄂伦岱和胤褆都被叫回了京,他们很自然的放掉了施琅,专门针对在京城的两位。
鄂伦岱十分摆烂,早就上书请罪,说自己是一时冲动,见不得洋人在大清的土地使威风,哪里想到大清的土地不属于大清,一本折子下来十分的阴阳怪气。
御史本想说他几句,但是他已经主动引咎辞职了,现在躺在家里赋闲,还能怎么样呢?难道挥泪斩了给洋人交待?他们也没有这么卑微,一块弹丸之地,还没有这个分量,更别说是往回拿地了。
但是鄂伦岱跑路,这一切就轮到胤褆头上了,盯着皇帝长子的身份,索额图恨不得一下子给他锤死,叫他名声败坏再难当大任,这才能叫他放下戒备。
于是御史们的弹劾雪片一样的递到了康熙的案头,京中也开始传起这件事。
不明真相的百姓十分纳闷,澳门是哪儿?怎么是洋人的?打下来怎么了?
芒芒抓紧这个机会,狠狠的在报纸上登了几篇文章,蹭了这个热度,从地理志的介绍,到葡萄牙人的由来,再到发出抗议的西洋国家之间的纠葛,京城的百姓吃瓜吃得分外开心。
其中也不乏有这几个国家不是有过节吗?为什么要提葡萄牙人出头这种得不到的回答的讨论,总之天朝上国做久了,百姓们对洋人的印象只有在南海捣乱挡我财路,对于拿回一块自己的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应该,即使程序上有那么点不正确。
但你就说这地在不在大清吧?
既然在,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改朝换代他们也要去换地契,葡萄牙人连个地契都没有,还要拿着前朝的东西理直气壮占这块地吗?
至于外交问题,那在京城百姓心里也不是问题,有本事打进来啊?在南海也就是烦人了些,没有到他们一手遮天的地步,更别说大清本土了,之前才和沙俄打了一场,这些海外漂来的,还能比沙俄狠?
百姓都这样了,想要扣多大的锅实在是不能,最多就是程序上的问题,还有对外的形象不好看,这部分的问题虽然不大,但总要有人处理,脸面什么的也得捡一捡,归根结底,这些官员只是对于增加的工作赶到烦躁。
胤褆和佟珍瑶更是早就看破了这一切,该干嘛干嘛,以后对南洋下手的时候多得是,比如琉球,既然被倭国困扰,帮了他们起码投诚承认自己是附属国吧?
再比如如今被土人环绕的南洋诸岛,非要说那是国家也有些勉强,少不了了西洋人争一争。
更不要说回京报道的李煦还带来了新消息,南下寻找新大陆的事已经有眉目了,碍于他是朝廷商船的代表,任务在身,这才没有跟着一起去,如无意外,一年内就能有消息了。
这样一来,康熙觉得近几年把国内平定就很要紧了,没有稳定的环境,他也不敢抽走蒙古人去建设南面大陆。
但如今粮草未足,康熙只好按计划推进,令太子出京观政。
虽然觉得儿子什么都好,但是康熙也知道他到底是对民间缺乏了解,还是想抓紧时间让他见识见识人间疾苦。
送走了太子,康熙腾出了空见大儿子夫妻两个,问他们之后的计划。
“汗阿玛怎么知道我们有想法?”
听着傻儿子的问题,康熙略有得色的哼了一声,“就你们?十天半个月听不到消息我都怕你们往洋人那边跑,说吧,这些日子都攒了什么想法?”
佟珍瑶率先摇头,“我没有啊!现在弄那些作坊挺好的,等南边水果下来了,我再让他们做罐头。”
“罐头?什么东西值得你重视?”
“就是煮熟的水果泡糖水,不容易坏,拿玻璃罐子装起来。”佟珍瑶干巴巴说了一句。
“好奢侈的果子。”康熙评价。
咳~现在看来是有点,可是南方有甘蔗,制糖也方便,烧玻璃就……烧呗,水果那就是现成的,反正送北面来应该卖挺好的,热带水果也算稀罕东西。
问完了这个,康熙又看向另一个。
胤褆想了想,说起了倭国,“跟跳蚤一样,净恶心人,那些西洋人好歹还做生意,还去骚扰琉球,我看那地方挺好的,不如给琉球换个宗主,免得湾岛那还有倭人出没。”
这样水军也可以往外推推,让福建这边安全点,不影响大清本土。
“这一会儿哪有功夫收拾?你自己先清理着。”
“谨遵汗阿玛旨意!”胤褆应得爽快,这就是继续让他掌着福建水军的意思。
这段说完,佟珍瑶又想起之前递来的关于银行和金融的事,似乎没有做这方面的改变?
“汗阿玛,之前那个银行的事——”
“朝上顾不过来,再者能明白的人也少,都糊涂着怎么做事?”
这个理由佟珍瑶还是信的,就现在这个基础教育基本没有的时候,有能用的人的确不容易,何况这本来就是个复杂的体系。
放过这一点,佟珍瑶忽然想起了玉米和红薯,这些东西是不是也需要农官来推广一下?就目前的基层架构,出了县就不算官了,谁去管这种地的事?但是种地的农民才是百姓里为数最多的存在,选拔会种地的人做农官,再由农官学习后推广到乡里,反而是可行的。
只是从京城扩散到县这个步骤麻烦了点,但是一级一级的把人配好,真扩散起来倒也不难,难的反而是给个什么位置招揽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