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改革
第18章改革
“《清史·章献圣贤太后传》:雍正三年,雍正帝爱新觉罗·玄凌被贴身太监苏培盛恶意报复、殴打至中风,盖因其意中人崔氏死于辛者库。次日,由皇后西林觉罗·陵容带领诸位大臣及皇室宗亲前往乾清宫,在“正大光明”牌匾后取下密旨,密旨言明中宫嫡子、六阿哥弘链为储君,宜承继大统。然雍正帝中风、储君尚幼,后由文渊阁大学土、军机大臣张廷玉领头奏请皇后主子监国理政,后应允。”
皇陵。
“娘娘,京城哪里传来消息,皇上中风了。”
“哦?哈哈哈......咳!咳!咳!......真是天助我也!”
......
京城里,随着皇帝中风的消息传出,变得暗潮汹涌起来。
宗人府里。
“主子,四阿哥中风了。”
“......你说,我们可要拼一次?”
“......主子,机不可失啊!”
对于这些暗地里的波涛安陵容也有所察觉,同时为了在大女主板块拿下满分,安陵容向系统进行大量贷款,获取了诸如监察阵法、望女成凤光环、启智丹、身强体壮丹等道具,所以安陵容不慌。
同时由于大女主板块的特殊性,即更重视实践学习,因此安陵容打算在获取相应道具后直接上手,这样既可以加快大女主板块的进度,又可以赚取大量功德、偿还债务。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八,安陵容正式监国理政,安陵容这次改革将其分为钱、权、文三步。
安陵容先是召回驻扎西北大营的鄂宁,让其配合九门提督鄂容安控制住整个京城,接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抄了整个包衣世家,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
有了钱,安陵容接着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朝堂,先找几个典型案例杀鸡儆猴。
而甄嬛之父、时任大理寺少卿的甄远道就是个极好的反面例子。甄远道作为日日接触国法的官员,明知故犯地和摆蛮族罪人何绵绵私通、还生下奸生子浣碧,最可恶的是让自已的女儿入奴籍,如此深恶痛绝的事情一经爆出,无数人哗然。平时就看不惯甄远道爱妻人设的官员们纷纷出手落井下石,于是安陵容便顺理成章地抄家、流放一条龙,哦~还是宁古塔。
而代表中下阶层的“鸡”有了,那代表上层的“鸡”也不能少不了。
于是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顾命大臣、皇上的‘舅舅’隆科多,被安陵容以苛待妻儿,至妻子沦为人彘、嫡子形如下人,疑似暴虐成性、怀有疯癫之症,欺辱宗室之女、藐视君威、对上不敬以及结党营私、私藏玉碟等为由,下旨将隆科多及其妾室李四儿贴加官、五马分尸、挫骨扬灰。
而听到此惩罚的大臣和宗亲却拼命阻止。其一,隆科多是当今皇帝上位的大功臣、又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和皇室沾亲带故,若处置了他,天下人如何看待宗室?其二,也是最重要的,皇后如此大刀阔斧地针对这些皇帝的臣子,是否是存了夺位之心?连隆科多这样的人物都被五马分尸了,那他们这些不如他的呢?
于是一时间,在太和殿前跪地谏言的大臣越来越多。
安陵容(皇后主子):“诸位可真是‘忠君爱国’呢~”
钮祜禄·讷亲:“皇后娘娘,您的坤宁宫位于后宫,而太和殿位于前朝,这军国大事,微臣认为还是由我们诸位大臣来共同商议之后,呈秉皇太子为佳。”
翻译:你就是一届后宫妇人,这些前朝的事你就不要过多干预了。
而讷亲的这番话得到了众多大臣的响应,之前因为九门提督坚决维护皇后的狠戾而被吓到的大臣们此刻倒是勇气可嘉、无所畏惧。
看着这些大臣义愤填膺的面孔,安陵容轻嗤一声开口。
安陵容(皇后主子):“嗤~诸位大臣不会是觉得本宫会被你们吓到吧?哈哈哈哈哈!......一群蠢货!本宫告诉你们,今日若想死谏的尽管去好了,本宫绝不拦着,待你们死后,本宫会让人一卷草丢到乱葬岗的!毕竟诸位可是真真正正的不忠不孝之徒啊!”
钮祜禄·讷亲:“皇后娘娘!怎可胡乱开口!”
“就是就是。”
“后宫妇人。”
......
“啊!!”
安陵容看着这些不忿的大臣,挑了一个最近的,接过宫人递过来的剑一下子就削去了他的头颅。
“咚!”
“铿!”
安陵容(皇后主子):“今日,本宫便告诉你们是如何不忠不孝的!本宫是皇后、是一国之母,掌册封、贬谪内外命妇的权力,是君。现如今圣上中风、储君尚幼,于是本宫代为监国理政,但诸位却不遵旨意、多番劝阻,此为不忠;多位大臣欲死谏于太和殿前,不顾族中父母亲族,此为不孝,你们身为同僚本应劝阻,却不作为、反而煽风点火,亦是不孝!综上,诸位大臣可是真真正正的不忠不孝之人啊!”
安陵容(皇后主子):“玉洁!把刚才叫的最欢的全都杀了,之后你和冰清亲自带着人去把他们的家都抄了。”
“不!!皇后娘娘,你不能!”
“放开我,我可是两朝重臣。”
“狗奴才,本官可是从一品!”
“啊!!”
......
在皇后解释了他们的“不忠不孝”,特别是皇后没有丝毫犹豫地处置了几个意图“名垂青史”的官员后,剩下的虽然心中仍有不平,面上却都变得乖顺无比。
安陵容瞧着诸位大臣的神色,自然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不过没关系,敢闹就要做好赴死的准备,反正天下人才一大把,不缺。
在官员们被安陵容压的“乖顺”后,还在府中叫嚣的隆科多很快便被冰清处置了,贴加官、五马分尸、挫骨扬灰!
安陵容:“权get。”
......
前朝的事传入后宫,人人自危,就在这时,皇后传召诸位齐聚坤宁宫的旨意到来。
第二日,坤宁宫。
众妃嫔:“皇后娘娘千岁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