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储君没了 - 鸳鸯佩 - 顾青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鸳鸯佩 >

第067章储君没了

第067章储君没了

惠安的咆哮声和来宝的求饶声,院子里路过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等他进了房间,杜从宜挪到罗汉床上写东西,看见他进来,说;“二哥把成品送来了,让你试试,我看了眼,觉得按照他这个大小尺寸,已经能发挥出效果了。我觉得可以再加大尺寸,不过他看起来已经很高兴。”

赵诚则说:“二姐夫的差事有消息了。”

杜从宜擡头迟疑看着他,问;“外放?”

赵诚点头。

杜从宜:“那等我明天回家一趟,问问母亲。贸然和二姐姐商量,她未必同意。咱们也没必要去劝说她。”

杜从宜主要是怕和杜二扯皮,被罗家人缠上更麻烦。

赵诚:“那我明日送你回去。”

“不用,我带着人自己就回去了。”

赵诚看她一眼,没反驳。

小姑娘后来长大了,学会自立自强了。

怎么?这是有离家出走的打算了?

他去后院看了眼赵恒按照图纸造出来的弩机,按照比例,他的弩机造了三把,各种尺寸,这次送来的是最大的。

这个尺寸的,可能需要城外去试试,院子里视野不够广,试不出来。

他看了眼机括,看了眼精铁的箭矢,不知道赵恒在哪里找的工匠,胆子是真大。

一出手对着远处的槐树,射发力度和震感都比较稳定,箭矢入木极深,证明是完全可用的。

入冬后,天气冷了,晚饭吃的羊肉汤,赵诚还和她商量:“明日我去城外一趟,等回来的时候顺便去接你。”

杜从宜可有可无。

第二天一早,杜从宜和正院里的长辈打了招呼,然后带着惠安回了杜家,杜良镛也在家,见她回家很开心。

冯氏正在准备给女儿送个信,过几天杜良镛生辰,问问谁能回来。

杜良镛问:“宜姐是有什么事?”

杜从宜带着一堆东西,有些是庄子上产的鸡鸭兔野味,还有些府里的礼品。有几块上好的狐狸皮,赵诚说是别人送他的,杜从宜也不问。

冯氏看着礼物,笑着说:“你爹爹正说入了冬肩膀疼,正好给他做了披肩。”

杜良镛有些羞赧:“说这些做什么。”

杜从宜将礼物交给冯氏,也直接说;“上次二姐姐来看我,说是想等大考之后,能不能给二姐夫谋个差事。我也不懂,就问了若甫,他说等大考后看成绩。后来没查到二姐夫的名字,若甫的意思呢,要是二姐姐愿意外放,他帮忙寻个外放的机会,到时候让二姐夫带着二姐姐去上任,两个人过日子,总比一家子轻松。”

冯氏听的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罗家老夫人管着家,下面儿媳妇嫡庶加起来就有四个,孙辈更多。蕊娘是个孙媳,其实根本不应该掺合进管家的事务里去的。

冯氏自从那日回来,就为小女儿担心,和杜良镛说了很多次,当初不该高攀这门亲事,伯府不是那么好进的。

杜良镛只说罗家在外名声不错,做事也正派,不像她说的那么不堪。可见男人和女人根本不同。冯氏整日犯愁,连大女儿大着肚子都顾不上着急了。

杜从宜简直是瞌睡给她送来了枕头。

“可有提起是哪里的外任?”

杜从宜:“我也没问,他昨日只是说有机会了,我想着二姐姐不一定愿意。我就想着先和母亲商量商量,然后母亲和二姐姐细细分说。要是二姐姐实在不愿意了,那就作罢,要是她愿意,我再让若甫多多上心,尽可打听近一些的地方。”

冯氏一听就知道,杜从宜看懂罗府里的是非了。

心里感慨她的聪明,又真心感谢她的好意。

“你放心,你二姐姐那里我会和她说,你大姐姐翻了年就要生了,你三姐姐还没回来。过几日你爹爹生辰,我正准备给你们送个信。”

杜从宜:“那我过几日再过来,正好南面新来的一批料子,到时候给您和爹爹做两身新衣。”

杜良镛笑着问:“女婿最近忙什么?他出身显贵,差事也省心。之前托我问了京府衙门的差事,最后又说直接安排了人,还特意给我送了礼,女婿也太见外了。”

说实话,四个女婿,就小女婿礼数最多,虽然只是赵诚随手的礼物,根本没往心里去,但杜良镛作为老丈人,还是觉得受到了尊重。

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文人嘛,好面子。

冯氏则是因为杜从宜惦记着她姐姐,心里感谢她。

冯氏今日是真心的,张罗了一桌好菜,特意留了杜从宜,问:“肚子里有动静了吗?”

杜从宜摇头:“暂时没有。”

冯氏拍拍她的手;“不着急,你们府里的大嫂陈氏也是好几年也没有身孕,可见端王府里的家风好。”

杜从宜想起赵敬,中肯说:“是大哥稳重自持,并不耽于后宅,听说之前大嫂要纳妾,他自己不愿意。当然,府里的长辈们确实宽心。”

冯氏点头笑起来:“那就错不了,你们府里的家风好,从老王妃到邹氏这位大夫人,都是面冷心热,体恤小辈,不像你二姐姐家,家里的长辈不慈,小辈们难做。”

冯氏到如今,对杜从宜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杜从宜安慰她:“二姐姐这么聪明,等离开罗府,心思自然会放在其他地方,母亲不用着急。”

冯氏;“不瞒你说,我上次罗家回来,就一直睡不好。罗家是个是非之地,她又是个好强的性格,向来报喜不报忧。我生怕她受了挫折。”

当娘的就是这样,一颗心寄托在儿女身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