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高堂缺一半 - 农门坏丫头 - 浅醉微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农门坏丫头 >

第444章高堂缺一半

第444章高堂缺一半刘旺贵走上前一步,唤了声娘,又道:“我这般说,不过是想告诉你,莫要再惯着她了,将来,她又不会给你养老送终,你给她的钱,都会姓黄,不是姓刘了。”

这话,是刘齐氏以往训刘稻香等人时,最爱说的一句话。

刘家的银子就姓刘,不允许旁姓。

如今刘旺贵却是拿这话来堵她,刘齐氏顿时哑口无言,无话可对。

他又走到刘小兰跟前警告她:“你嫁去黄府后,就给我老老实实跟着黄三少爷,没事儿,就多绣些花儿朵儿的换些钱回来,贴补家用,要知道黄三少爷是黄大人的亲儿子,只要黄大人这个靠山不倒,黄三少爷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你这猪脑子懂吗?把你出嫁前的那些破烂事儿,都给我收起来,别到时把那些肮脏事捅出来,害我被你连累了。”

前面的话都是浮云,最后这一句,才是刘旺贵内心的真实写照。

“娘,你还是少给她买些头饰吧,你当我不知,她不知从锦表弟那里哄了多少好东西来,也就你,惯着她,就她这水性扬花的性子,迟早会闯了大祸。”

刘小兰闻言心中大震,原来四哥与四嫂早已知她那点见不得人的事。

她的小脸苍白如雪,可怜兮兮地捏着帕子呆立于地上,被刘旺贵的话给吓坏了。

刘小兰满脑子都在想,是不是还有别的人知道?

会是谁?她未来夫婿是否知情?

不,她不允许他知情。

杨氏的眼神如同在看垃圾,刘旺贵更是生怕污了自己的眼睛。

“收起你那样子,我可不是那些男人,真是不要脸,就你这破鞋,还想让家里出大笔嫁妆,你想都别想。”

刘旺贵低吼完,拂袖而去,一点都不去看刘齐氏铁青着的脸。

杨氏一点都不嫌事儿乱,在一旁冷笑道:“听说,婆婆当年也是想爬黄大人的床来着,也不知,黄大人还会否惦记着当年窗前的一抹翠绿?又或是被更多的嫩绿,娇绿迷花了眼?”

“你!”刘齐氏被她气得一个倒仰,这么媳妇娶来,就是来讨债的。

后又想到即将取回家的小么媳妇,刘齐氏的心眼又活起来了,怎么样她都要把那胡家姑娘立起来,借此打压杨氏的嚣张气焰。

她却不知,胡家更不是她所能胡弄的。

初八这一日,张桂花一家子并没有去坐席,刘齐氏到是亲自上门来请,张桂花只推说那日有人请了她们一家子出门吃酒,早已约好,不好再推迟,又抱怨刘齐氏不该这么晚才说,另外,她又说,会打发自家管事去吃酒。

刘齐氏盘算着,刘三贵如今的身价,怎么着,也要在面子上好看点,肯定不会拿太差的东西。

谁知,到了这一日,刘齐氏特意留心了,看见张桂花打发来的那个管事背了个篓子进来,心想,这张桂花去了城里一趟,还挺会做人的,竟然弄了这许多东西回来。

哪想,眼见着那管事拿出来的东西,刘齐氏当场就没有绷住脸,垮了!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面十斤?干菇一包,干淮山一包,猪肉一刀,鸡蛋二十个。

就只有这些了。

相比旁的来坐席,只拿几文,几十文钱来吃酒的,张桂花给的东西已经很不错,没见来吃酒的那些人,都拿羡慕地眼光看着刘齐氏。

刘智财正巧来寻她:“奶,你怎么还在这里,新娘子都快来了,咱爷呢?”

成亲可是要拜高堂的。

高堂缺一半?这叫什么事?

“你爷在你三叔家,你去寻他吧!”刘齐氏还在气恼中,很不想提起刘三贵这来历不明的。

刘智财摸了摸脑瓜子,嚷嚷了一句:“我刚去问过了,爷没在呢,这要拜堂了爷还没回,这可怎么拜堂。”

眼见刘齐氏望着另一边不语。

刘智财干脆也不念唠了,直接闪人了事。

刘旺贵讨小婆娘,高堂缺一半,拜不了堂,关他屁事,又不是他自己成亲。

“我说刘家婶子,你家叔呢,这新娘子都要进村了,还不把你老伴寻出来。”说这话的是刘旺贵之前请的官媒。

刘齐氏听得声音不是很熟,回头一看,却是镇上唯一的一位官媒。

“你说什么?”

“我说,你家老头子呢,这新娘子都快进门了,咋还不出来?”官媒十分不耐,若非刘旺贵给得的喜钱高,她还不想跑这一趟呢!

“他在河那边可能还没回来,应该会回来的,误不了时辰。”刘齐氏一点都不担心。

官媒婆子本不想再理她,可又惦记着刘旺贵说好的喜钱,便再次提醒道:“你还不知?那边没人!”

“啥?没人?怎么会,他不是同她们一起回来的吗?”刘齐氏压根儿不管刘大富的死活,她怕不得刘大富赖在刘三贵家,这样,她就能有借口常常登门,顺便.

官媒婆子都怀疑刘齐氏有没有把刘大富当成丈夫,这么点远的路,都不知自家老头子在哪儿。

“我咋知!”

刘齐氏突然想起刘智财先前跟他提过一句,她笑道:“媒婆子,你先且等等,我去寻人问问,我家老头子许是被人灌了几泡猫尿,不知死哪儿窝着去了。”

说完,不待官媒婆子再说什么,撒丫子就跑了。

官媒婆子撇了撇嘴,十分不屑地嘀咕:“没见过哪家摆酒席,还分三六九等,啧啧,真是人家来多少钱摆什么样的酒水,也不把丢了自家举子儿子的脸。”

没错,刘齐氏办事,一直是如此作风,村民自然是最差的第九等,还有一些管事啥的,就分在略好的一等,而那些有头有脸,譬如:黄镇长啦,里正啦,乡绅们啊,还有刘旺贵的同窗,那些秀才与举子们,这些都是坐的最好的桌子,吃的最好的席面。

好在刘齐氏并不曾听见,她此时已经寻着了刘智财。

刘智财已是举人身份,刘齐氏到也不敢在他面前太过拿矫,见了他只问:“不是让你去喊你爷了么?你咋还坐在这里吃茶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