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休息
大雨一直下着,在清水村这里,这场雨给清水村带来了新的福泽。土壤受了雨水的浸养,大地一片绿意。本就风景美丽的清水村,一下子变得更美丽了。雨下了很久,杨晓雨的工程建设停止了,李牧的农产品外销也停止了。
村民们休息了,清水村在一片宁静中被大雨覆盖着,留着一点寂静,留着一些动响。李牧和杨晓雨闲下来了,到却觉得不自然了。两人总想着去干一些什么,不让生活过得这么轻松,不让在下雨的日子里一切过得太快,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杨晓雨约着李牧打着伞在雨中漫步,两个人本来是想着出来放松的,谁知道不知不觉地聊起了工作和事业。大片的村落田野里种的全是庄稼,以农业为本,很多人却不懂农业的特性,不懂农业带来的好处,也不懂农业为人们的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一种财富。
油绿绿的田野地,在大雨中没有了人们忙碌的身影,一片安静和谐中缺少人们在这里耕作留下来的点缀。
李牧感慨着说:“村民们不在,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我也想去地里干活,不然手里面感觉没有握住什么东西,没有真实感。”
杨晓雨笑了,只是在阴雨天气里,这个笑容在暗环境里不是那么明显。李牧看着她的笑容,和这里的环境衬起来很有诗意的感觉。
这片田野很大,这里的土地是农作物的天堂。李牧看着这场雨,心里很高兴,他知道这场雨给这片大地带来了很多庇佑。想到这里,李牧又想起来自己在这里用的灵泉水,他笑着想着,灵泉水在这片土地上和雨水混在一起,会给土地留下新的生机。
“李牧,咱们的农产品销售越来越好了,在以后农产品顾客们要的会越来越多,数量很多,你担心吗?”
李牧摇摇头,身上呈现出自信坦然。他的眼神盯着外面的大地看着,还有一种忧伤的感觉呢!“晓雨,就是来回奔波一些嘛!没有很大影响的,累一点没关系,因为我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村民们每天都要早起去地里采摘农产品,他们每天基本上都在保持着一定的作息时间,很少有片刻的享受,想到这里,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还缺什么了?”
李牧看着眼前的绿油油的田野地说着,杨晓雨在他说话不注意的时候跑到另一个地方了。她站在上坡处一个靠边的地方看着。
杨晓雨朝着他大声地喊了一声,“李牧,你快过来,在这里还有好地方呢,你应该不知道。”
他们一起沿着这个坡往上面走着,坡上面有个老宅子,杨晓雨把李牧带进老宅子里,两个人坐在正房的木头桌子前喝着茶,杨晓雨拿着两个热腾腾的馒头过来了。
“我刚来清水村的时候,这里条件不好,这间房子,我当时在这里休息,也在这里办公。它是我最初和村民们一块奋斗,一块走过艰难日子的见证。”
她说完后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吃着,李牧也拿起一个馒头吃着。这时的粗茶淡饭是农民们最喜欢的食物,它没有可口,没有味道的鲜美,但是人们喜欢。
“晓雨,和我说一些你最初来到村里的经历好吗?”
她沉思了一会,慢慢地提出自己的往事故事。“其实,我在这里的经历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起起落落,最多的是感受了这里的变化。现在的清水村环境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还有就是在整个村子农业方面的管理上,更加全面和深入。”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认识了你们这些朋友,我们一起做农业的事情,大家互帮互助,一起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有很多快乐。不是常说出门在外有朋友,你就会拥有一个家吗?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没有和我一起聊天吃饭的人。”
李牧说:“所以现在的这些变化,你才会这么深刻地把它记住,自己放在心里并不是说因为某些人而记住了,而是因为心里本来就有很深的体会,才会记忆尤新。”
屋子外面雨已经停了,还有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们的心里有着一种对大雨的不舍。
李牧和杨晓雨一块回去了,路上有积水,脚踩在上面的声音有着特殊的旋律。李牧说:“明天开始工作就照常进行了,我回去和大家准备一下,这两天下雨,我想一定有很多货没有来得及运出去。这两天把货好好查一下,之后的工作照常进行,这样安排你觉得合理吗?”
杨晓雨现在心里想着建设那条公路的事情,就想着把这条公路建设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哦!李牧,你说的事情我大概了解了,我想你一定可以安排好,我也要去处理我的事情,等我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了,我也可以帮你分担,帮你在农业销售方面做出一定的帮助。”
村民又回到了往常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中,农产品向外售送着,公路主线上的车来来回回地运送着。
清水村和山陵村之间的主线公路正在建设着,杨晓雨观察了一下,从清水村西北方向开始行驶,二十分钟后就可以到达山陵村这个村落。
不久后如果和山陵村合作,那么可以在山陵村这里搞一块试验田基地,帮助李牧种植农产品。李牧每次在农产品的货物不够的时候,都会去比较远的地方准备农产品的货物。来回奔波的时间很长,挺麻烦的。
杨晓雨还想着,如果在邻村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合作,两村之间有了合作基础,联系会增多,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在以后的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一刻,她的心里仿佛有了一种定力,有了一种很深刻的感觉,体会到自己对村长这个职位应该有怎样的了解和认识,她和邻村村长的联系仿佛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源泉,源源不断地输送一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