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物象
李牧身边的人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正逼近他们,施工人员沉浸在对古董的好奇和震惊中。李牧心急如焚,把杨晓雨拉到人少的一旁,“晓雨,想想办法吧!劝说这些工人赶紧施工,堵住洞口。”天空阴沉,惠雨普及大地,本应是福,却浇不掉李牧心头的愁。
“如果把发现古董这件事情上报给市区,经市区审查上报给国家,如果国家重视了这个古董项目,那咱们村子就出名了,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啊!”
百米高的山洞,三十米高的龙雕像,这是叹为观止的景象,是人间的奇观。人的欲望无边界,在能够吸人眼球的事件面前,危险甚至死亡全都被抛诸脑后。
“如果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接触这个古董,你愿意吗?你的生命,包括这个山洞附近所有人的生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你愿意吗?”
李牧的话中带着一种坚定和正气,留在广阔天地中,震慑了站在他身边的杨晓雨。
“李牧,没这么严重吧!再说了巨龙恢复了不是挺好的吗?龙是庇护人类的灵兽,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祥兆的。”
两个人的眼睛对视,李牧不知该如何去解释困龙事件。天之灵异,物象众生,万事万物在平衡的法则中,有时会因为咒念、怨念的积攒,而出现一些异于现状的事物。
“最近出现的奇怪事情太多了,你们看到的那个龙雕像是困龙,简单地说就是巨型蟒龙。如果它从山洞中逃出来,那么一定会民不聊生!快派人去填埋山洞吧!”
李牧为杨家人所做的事情,杨晓雨都看在眼里,虽然自己不了解这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她相信李牧说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杨晓雨找到杨军,气喘吁吁地说:“快去联系施工队的负责人,告诉他不要继续施工了。”
杨军沉浸在自己指挥的工程所得到的丰硕成果中,杨晓雨的话像一颗雷一样惊动了他。“为什么?这一切都很顺利,干嘛要停止施工啊!”
雨还在下着杨晓雨额头上的汗和雨水已经混在了一起,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你不相信我说的话,总该相信李牧说的话吧!这里的文物得保护起来,我们不是专业的,可能一不留神就会毁了这里的古董。快派人把这里恢复原样,把洞先填了。”
施工人员正在填洞,李牧悬着的心可以先放下了。困龙的发现给了李牧一剂清醒的猛药,现实世界中打破自然规律的乱象太多了,生灵也会有怨念,它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它们的生物圈遭到了毁坏,由此出现了一种怪相,他们朝另一个极端发展,出现了穷恶相的怪物。
李牧想着,农民以农为本,除去城市的大型屠宰场,在农村这个小环境里滥杀、乱杀、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还是比较小的。他想着在整个农作过程中,微生化的生长环境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他拥有的灵泉水为生物和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独特的空间,虽然在自然的生态规律方面有一些脱节,但是它不是打破生态规律的致命因素,就像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把它们带回地球时,和地球上生长的植物相比,它们的个头很大,品种也很好。
整个施工队的人员们正在忙忙碌碌地填埋山洞,暴雨还未来临,雨水融在泥土里,除去干旱,这是惠雨的祥瑞和福泽。李牧站在不远处注视着整个工程,万生平和而为一,尊重困龙的存在,不去打扰困龙,实际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过了很久,洞口被填埋了,杨军和杨晓雨指挥整个施工队撤离,李牧留下来了,他在这里观察会情况后再准备离开。暴雨来临了,雨水倾盆而下,席卷大地。这里一片安详,仿佛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李牧转身笑着离开了,暴雨浸湿了他的衣服不留痕迹,不留一处干的地方。杨晓雨回到村子里等待李牧回来,她看着这阴沉沉的天空,看着这还未停的大暴雨,心烦意乱、心生惶恐,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李牧拖着湿漉漉的身躯回来了,杨晓雨赶紧给他递去了干毛巾,“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暴雨碰打墙壁和地面的声音很大,响声一次次地传进他们的耳朵里,李牧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情况稳定,没有什么事情,不去开挖那个山洞,一切就好,之后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杨晓雨的面容上还呈现着一丝丝的紧张和不安,在现代社会这么相信科学的时代里,困龙是啥呀?
“行了,晓雨,就像以前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生活还得继续,又不是世界末日别这么紧张。”
李牧半开玩笑地说着,他安慰着杨晓雨,但他的心里还放着一杆秤,始终都在。杨晓雨去处理村子里的其他事情了,李牧的身边清净了。
暴雨停了,路面上积了很多水,李牧还没有好好休息,杨军就跑过来了,他一脸喜悦,像是得了什么宝贝一样。
“你怎么来了?施工队都安顿好了吗?人家忙活了那么久,总得好好报答一下人家,不是么?”
杨军乐呵着笑了,“施工队的我都安顿好了。关于这个工程停工的事情啊!我大概知道了,你说,那个山洞里的文物,怎么处理呢?”
李牧叹着气,他明白人的欲望和好奇心是很难压制的,有时候啊!还真得来一次毁灭性的事件,有些人他们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性,才会收收心,不敢太肆意。
“这件事情,处理起来麻烦得很,你看啊!上报给市区和国家的手续就得很多,层层审核后,才会有专业的人士来考察,这个事啊!急不得,万一你辛辛苦苦发现了古董被别人窃取了,这不就功亏一篑了。”
李牧极力地劝说着,他心里想着,往后得用其他的事情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慢慢忘记山洞里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