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二百〇二章暗流涌动的各个势力 - 红警与末日黄昏 - 林登万上尉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202章第二百〇二章暗流涌动的各个势力

第202章第二百〇二章暗流涌动的各个势力至于剩下的两个势力,“山坡势力”与“岛屿势力”则要出现的晚一些。

前者主要由不堪忍受郊区尸潮的难民,历经长途跋涉过后,最终逃跑至半山腰地段,最终开拓出的一处营地。

它的人口,要比纯粹属于人防工程的“山顶势力”更多一些,并且拥有着河流运载优势——

虽然五个势力,主要由一条顺流而下的河流进行沟通,但实际上,位于海拔最高位置的“山顶势力”,处于最难依靠河流进行运输的地段。

原因有三:

首先,飞流直下的山间河流,虽然在最终入海时显得势不可挡,但它终究是由各个支流汇聚而成的。

也就是说,它在最开始的山顶地段,并没有多大的径流量,自然也就不具备运载船舶的条件。

第二,河流是按照顺流而下的趋势,向下进行流动的,如果想要下游的船舶往上游行驶,就需要逆着水势行动,花费更多的油料与时间。

第三,从山顶地段到山底地段,河流不仅在径流量上有所差异,而且河流流速也差异很大——

在接近中下游的地段,河道宽阔、河流流速较为平缓,倒是适合进行船舶装卸。

可在上游区域,河面被收紧成了一条几十米宽的狭窄航道,水流流速极快,水流径流量能够达到惊人的成千上万立方米每秒。

这种地段,航道狭窄、水流汹涌、恶浪翻滚,被称为奔流激湍也毫不为过。

在这样一夫当关的关隘,只要上游不是毫无设防,下游的船舶,是绝不可能通过此处水域的。

而且,又因为这里属于深山老林,地面部队同样很难通行——步兵需要艰难跋涉,就算装备了开山刀,一天都谈不上行动多远的距离,至于轮式装甲车,则更是难以发挥机动优势。

甚至,就算是进攻方恼羞成怒,朝着这里丢导弹、砸核弹,在人防工事的防护下,如果不是花费了大力气、下足了猛药,也很难一举摧毁这处要塞。

综合起来,虽然话不能说满,山顶的人防工事不能算是彻底的坚不可摧,但在这种崎岖地方设置关隘,堪称天绝。

由此可见,当初修建人防工事的人员是何等的用心。

但反过来,在极为艰险的地势作用下,运输船也很难把珍贵的物资,运输到上游。

崎岖的地形,也意味着不便的交通,以及成本高昂的物流。

这样一来,一旦山顶势力出了什么问题,真的需要其他兄弟们伸出援手了,其他人员也只能望着上游发愣。

就算是想要给你输血,人员物资也输送不过来啊!

正是因此,“山顶势力”成为了最渴求其他运输方式的幸存者势力。

可是,在当时只有“山顶”“城区”“半岛”三个幸存者势力的时候,在有关“是否需要开辟新的运输通道”的问题上,至少另外两个势力,是秉持着保守态度的——

开辟新通道虽然不是没有收益,但前期投入成本过于高昂,可是他们俩只需要河流运输,就大致可以满足互相支援的需求了。

如此一琢磨,他俩虽然不会明目张胆的进行反对,但也不会向着这个工程,投入太多成本。

可是,开山修路是成本非常高昂的建设,偏偏“山顶势力”本身又是人口最少、人力相对匮乏的营地。

这没法干啊。

可不干的话,最难受的却又是自己啊。

这便有了“山坡势力”出现的空间:

对于“山顶势力”来说,自己距离“郊区”仍然是很远的,路程很不方便,所以,如果两者之间还能够再冒出一个新的营地,那就有利于它就近交换物资。

而且,山坡地区同样具有着凶险的地形、同样渴求着便利的交通。

对它来说,如果能够开辟一条新通道,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吧?

因此,如果能够让“三大营地”变成“四大营地”,那么投票“修建新的运输通道”的项目,其最终的结果,或许也会朝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对于“郊区势力”而言,它是面临着最大防守压力的营地,光是花费在建造防御工事、生产武器装备的花费,就占了一大半的总体开支。

而且,在日复一日的战斗当中,不可能不存在人员伤亡。

一旦提到伤亡,那就又涉及到了那句老话:一个幸存者换掉三五个感染者,值不值?如果不值,那换掉十个呢?二十个呢?

在尸潮接近无穷无尽的情况下,幸存者该打出怎么样的交换比,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被放血放死?

对此,生活在郊区中的很多人员,对于营地的未来,抱着极为忧虑的态度——

眼下确实能够抵挡一阵,可未来呢?

而且,如果不适当放出一些人员,那随着时间的推移,郊区的难民就会越聚越多、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如果人口过于密集,是否可能会导致瘟疫横行?

没人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于是,生活在郊区的人们,便默许一部分人员,逃亡至地势更加险要的山坡区域,想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后盾。

有朝一日,如果郊区真的顶不住了,还可以有条件、有计划的后撤至山坡,以它作为自己的后备基地。

而且,由于逃亡至山坡的难民,大多数也与郊区的难民一样,同样来自于市中心的居民区,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与郊区人员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

这样的话,就算是未来郊区崩溃了,山坡营地也不至于坐视不管。

也算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就这样,在两大势力的盘算之下,它们的中间冒出来了一个“山坡势力”。

随后,不出二者意料的,“山坡势力”既支持了开辟新通道的计划,出了大力气来修建山间铁路,又成了郊区人员的后盾,双方一旦有难便互相支援,彼此之间成为了难兄难弟一样的存在。

这便是第四处营地的由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