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草中藏珠
这就是为什么我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把目光落在这个名不经传的酒爵身上。因为它实在罕见。
然而我犹豫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正因为商周时期的酒爵太过罕见,老板在店里摆的这个我看着有些像仿品。当然,我说的仿品不是现在小作坊里做成的仿品,而是以前生活在商周之后的古人开始根据文书记载或者是先人留下的笔记做出来的仿制品。
一般仿制品是不会用来做日常用品的,所以受到的磨损小,保存也更加完整,看起来也更加漂亮。
但是这种仿制品在古玩市场行情并不算太好,很容易就会让某些目光短浅的半桶水认作是赝品而大声嚷嚷,比如说没有翻过奶奶手札的我,就是这种二流子。我现在时不时就会翻翻看奶奶的手札,奶奶的手札里记载着“古仿品”的说法,我看的时候留了个心眼,没想到还真派上用场了。
如果这个酒爵是个古仿品……那价格可就不好判断了……
我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定下了心,伸手指向了酒爵。老板哈哈一笑,把袖子一甩:“三千块,恕不赊账。”
我惊得下巴都掉了,听到老板开得价码,气急败坏道:“你这个破酒杯哪里值三千块了?”
本来老板的脸就隐隐约约带着几团黑影,他笑得开心,黑影反倒更浓了几分。
“愿赌服输,你可别赖账。”
我兀自最硬:“不是还有两轮嘛,再来再来,最后一次性都给你结了!”
老板呵呵呵地笑,从喉咙中冒出一阵阵气音:“好好好,你说了算。”
我挠挠头,硬着头皮继续在店里找,最后注意到角落里放在一块布上的小配饰。
这个配饰是一个错金银虎吞鹿底座,我曾经在博物馆看到一个类似的,但是博物馆的那个错金银没有这个保存完好,自然也没有这个让人眼睛一亮。错金银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见于商周,汉代达到了巅峰,之后就开始式微,到了近代这门手艺几乎都已经失传了。
错金银,其实就是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主要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镶嵌法,另一中就是涂画法。在现存的战国秦汉金银错铜器中,多是用后者方法制成的,好处在于运用灵活,坏处在于没有镶嵌法那样稳固。
我面前的错金银虎吞鹿底座从纹理上看,不难看出是采用镶嵌法制成的,刻画清晰,连老虎的须发纹章都均匀可见,虎口处是半只小鹿,鹿角纹路优美,身形流畅,栩栩如生。
我暗暗骂自己瞎了眼,竟然连这样的好东西都能错过,我毫不犹豫地指着这个,“就是这个了”,我心想,这些你还不亏大了,嘿嘿嘿。
老板见我指向了错金银虎吞鹿底座,很是沮丧地叹气:“唉,没想到被你发现了……”
我正洋洋得意,老板继续说:“这个一万块,不还价,谢谢。”
我气得鼻子都歪了,双手杵在冰凉的柜台上:“老板,你是不是玩我哪?你是不是有意诓我,无论我说啥,你都说不是,那我不就赔死了嘛?”
老板似在扬眉:“我是个老老实实做事的生意人,我绝不骗人,可是你的确是猜不对啊,我有什么办法。”
我真是气得想指着老板的鼻子大骂一通,想想老板曾经卖给我的好东西,我又把这股恶气憋回去。
我在不大的店面了逛了又逛,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能比得过前面我看中的仿商朝酒爵和错金银虎吞鹿底座,眼看着老板提示我时间就快要到了,我几乎是破罐子破摔,指着墙角挂起来的一个宽柄扫帚。
“好了,我决定是它了。”
老板依旧是刚才扬眉的表情:“你不改变主意了?”
“不改了。”反正也不会猜中,我还不如挑个便宜货减少一下损失呢。
老板叹气:“唉,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我掏出手机:“老板你是支付宝还是微信转账啊?”
老板把扫帚提起来,双手捧着扫帚,放在柜台上。他有些掩盖不住自己脸上的激动:“恭喜你,你终于找到了。”
盯着扫帚直发愣的我:“……”
我下一秒就单手把扫帚拿起来,本想抄起来打老板一顿的,可当我拿住扫帚时,我就发现不对劲了。这扫帚可比一般的扫帚重多了,我“嘿”了一声,开始仔细打量起自己手上这个宽柄扫帚。
眼睛锐利的我几乎用了几秒时间就判断出来,这个扫帚是个夹层,真正重的,是夹层里面的东西。
我在老板的虎视眈眈之下,把扫帚的宽柄给扯开,果然,当宽柄被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一样东西。
让我热血沸腾,斗志盎然,信心满满的东西!
那是一把剑!
剑这种兵器简直满足了大部分男孩子的幻想,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看过基本武侠小说,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谁不是幻想着自己能够拥有一把削铁如泥,削金碎玉的宝剑呢?我和木头小时候自制的木头剑至今都还放在阁楼的杂物箱里呢。
这把剑大约半米长,剑柄大概十公分左右,粗略地估计应该有十几斤重。我注意到剑身竟然还插在一个剑鞍上,心中更是大喜过望,一般来说,有剑鞍的古剑保存得都比较好,不容易被腐蚀。要是这真的是一把完好无损的古剑,那我这次可真就是捡着宝了!
然而,当我抽出剑身的那一刻,我绝望了。
剑身黯淡,全是斑驳的锈迹,完全看不出古剑应有的凌厉和煞气,我心凉了半截。
其实这样牵扯到了历史文物上一个致命的问题,中国的文物时代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就不用说了,山顶洞人,元谋人,河姆渡人等等遗址里挖掘出来的石斧,石钺,箭头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元老级别的古物,一般人玩不起,也吸引不了多少古董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