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好机会(3) - 继室谋略 - 瑾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继室谋略 >

第606章好机会(3)

第606章好机会(3)

吃过午饭后,孔琉玥正歪在榻上暗忖自己近日内要不要去寺里上上香,再请个得到高僧帮忙解解梦,看傅城恒是不是还真的活着之类的,——虽然心知这根本不可能,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好!

璎珞走了进来,行礼后小声禀道:“夫人,二夫人来了!”平心而论,孔琉玥这会儿一点也不想见二夫人,傅希恒既已知情了,作为他枕边人的二夫人自然也知情了,这会儿过来,一多半是为了表达她的悲悯之情,是为安慰自己而来的。虽说知道二夫人是出于善意,但孔琉玥依然不想直面她,她只接受来自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就是韩青瑶和晋王妃的悲悯和安慰,别人的,她都不需要!

不过想着接下来还要有劳二夫人代她多操心一下内院的事,孔琉玥就是再不想见她,也只得暗叹一声,命璎珞:“将二夫人请至小花厅好生伺候着,说我即刻就到。”

“是,夫人。”璎珞忙答应着去了,余下孔琉玥略整理了一下衣妆,又狠命拍了自己的脸几下,让其看起来不那么苍白后,才去了小花厅。

果见二夫人已等在那里了,一瞧得她过来,便起身行礼:“大嫂。”

孔琉玥点点头,强挤出一抹笑意:“二弟妹,请坐。”

待丫鬟重新奉了热茶来后,方问道:“不知道二弟妹这会子过来,所为何事?”

要说二夫人对孔琉玥这个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大嫂一开始只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及至与她相处得久了,尤其是在傅城恒坚持分给他们二房侯府一成的产业后,那份敬而远之便全都变成了真正的敬重和感激。她虽知道傅城恒向来公允,但毕竟没想到他会大方到那个地步,只觉这一切都是孔琉玥带来的,因此对她感激至极,也因此才会在听到傅希恒说了傅城恒阵亡的消息后,真心诚意的想为孔琉玥做点事。

“其实也没什么事,”二夫人真诚的说道:“我只是想着如今就快过年了,琐事繁多,想问问大嫂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可以帮得上忙的?我虽笨拙,跑跑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大嫂若是有需要,请只管吩咐。”

二夫人话里的真诚孔琉玥自然听得出来,想了想,因说道:“我这几日身体有些不舒服,正想着要请二弟妹帮忙搭把手呢,不想二弟妹就先提出来了,那我少不得要顺着竿子往上爬一回,多劳二弟妹了!”

遂将准备下人们赏钱和新衣服,给各家各府送年礼,并准备年夜饭等一系列要多与众管事妈妈并下人们打交代的事都交给了二夫人,她自己则留下了盘点庄子上送来账目等可以少与人打交道,又必须静下心来才能做得下去的事。

至于将实情告诉老太夫人和孩子们之事,孔琉玥已想好待会儿便使人悄去跟卢嬷嬷说待到过完除夕之后再说了,毕竟征西大军就算已经在回朝的路上,少说也得二十日方能回来,也就是说,傅城恒阵亡了的消息,至少也得二十日之后方能大范围的传开。若是让老太夫人和孩子们现下就知道了,必定悲痛欲绝,却仍不能改变事实,何不让他们再乐和几日,待过年完后再让他们知道?因此府内一应年事,还得照常进行,年夜饭也是必须准备的。

听孔琉玥交代完要自己做的事后,二夫人也不推辞,直接便应下了,只说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再来请教孔琉玥之后,便告辞而去了。

孔琉玥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松了一口气,还好二夫人没有流露出同情她的神色和说出同情她的话语,她活了两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旁人的同情!

如此过了两日,前方又有急报送回来,说是除了傅城恒的亲卫和之前参与搜救的人,又有大批精兵加入到了搜寻他的行列中,并且他们还将搜寻的范围扩大到了方圆百里以内,只可惜,除了在他掉下去的悬崖下的积雪中找到了他的长枪以外,还是一无所获。因此征西大军决定只留下一千精兵继续搜索打探,留待天气暖和冰雪融化了后,潜入潭底再找,其余的都尽快班师回朝。

这样的消息,让孔琉玥心里的乐观和悲观都同时增添了好几分。乐观的是这么多人实行地毯式的搜索,居然还是未能将傅城恒找到,指不定他还真活着,只是被人救走了亦未可知呢?这两天晚上她又接连梦见了傅城恒向她求救就是最好的证明。

悲观的则是,一个人是不可能平白说消失就消失的,果真傅城恒被人救走了,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一些线索,可这么多人参与了搜索,竟然都找不到蛛丝马迹,那么便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他真掉到冰面以下,并且沉入了潭底。

孔琉玥想到这里,便不敢再深想下去了,甚至有一种想请晋王帮忙传令给那留下的一千精兵不要再搜索了的冲动,只要找不到……尸首,就可以骗自己人还活着,也能有几分希望,若是连那几分希望都没有了,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与此同时,征西大军大破安定城、灭了西番,主帅傅城恒阵亡了的消息,终究还是在京城里慢慢流传开了。皆因征西大军中不乏勋贵大户人家的子弟,而大秦又历来鼓励勋贵子弟投军,明文规定只要勋贵子弟上战场立了功的,一律直升三级,因此好些勋贵人家虽想着战场凶险,到底能为自家孩子谋个好前程,于是多有使了次子或庶子去投军的。

这些勋贵子弟与普通将士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都能写会书,且手中有银子,多多少少有一定的门路,因此大多都时常有给家中写信,或是谈谈自己的近况,或是让家里使人送些财物去。此番发生了主帅阵亡的事,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将其写在了信中,只因他们的信只能通过驿站普通的驿马送回,不必送战报的快马及时,所以才迟了好些天才送到罢了。

而他们的家人收到信后,对这样的大新闻自是大力渲染,逢人便得意洋洋的大说特说,好像这样就能证明他们知道得更多,消息比旁人更灵通似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来二去的,消息便传到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人的耳朵里,譬如傅旭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