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意大利很搞笑,开打就投降
蒙古大军的一轮火炮示威之后,真正的攻击开始了,几十架重型投石机,把包着油布熊熊燃烧的石块,接连不断的抛到城墙上,丢进城池之中。击杀了无数的古意大利守城士兵,还引燃了城池内的几座粮草库。一时间,看似坚不可摧的城池之内,火光四起,乱做一团,士兵东奔西跑运水救火。而在城墙上,眼看身边的人被熊熊燃烧的石头击中,瞬间被烧成了火人,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可把古意大利守城士兵们吓坏了。想要发动反击吧,蒙古大军的重型投石机远在200步之外,即便他们居高临下,弓箭可以射到200步开外,也没有多大的威力。况且,蒙古大军横扫亚洲打到欧洲之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控制重型投石机的几十名士兵,配有上百名手持盾牌的士兵保护,古意大利守军射出的利箭都被格挡住了。
重型投石机的表演过后,就轮到强弓硬弩上场了,眼看重型投石机退了下去,守城士兵刚刚松了一口气,距离城池300步开外的弓箭手,马上把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射向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城池,漫天箭雨就如飞蝗一般,密密麻麻的从天而降,把守城士兵射的无处躲藏,虽然撑起了盾牌,依然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如此一来,城墙上的古意大利士兵们当时就慌了,不少胆小的士兵,转身拔腿就跑,顺着台阶噔噔噔跑了下来,却被手持弯刀的督战军官挥刀砍翻几个,又给逼了回去。
眼看守军的士气已散、军心已乱,蒙古大军指挥官手中长鞭一指,一场短兵相接的攻城血战就此上演了。士兵们撑起盾牌、抬着云梯、推着撞门车,直奔城下冲来,守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数千蒙古勇士已经冲到了城下,架起了云梯。
骁勇善战的蒙古士兵,爬云梯如履平地,尽管不断有人被守城士兵投下的石块砸中,依然勇往直前,仅仅半盏茶的工夫,就有数百名蒙古士兵爬上了城墙。
当战斗进入短兵相接,古意大利守城士兵才知道蒙古铁骑为什么叫蒙古铁骑,速度快、力量大、杀人不眨眼,一个人面对三四个人,也是嗷嗷叫着往前冲,手起刀落就有一个人被砍翻在地。如此一来,别说是守城士兵无心再战,就连守城主帅也傻眼了。城门还没有被撞开,守城的古意大利指挥官就命令士兵举起了白旗。蒙古铁骑还没杀过瘾呢,古意大利守军就全都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了。
而在多瑙和西岸出现了更为离谱的情况,眼看东岸的守军都投降了,守城的古意大利主帅就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升起白旗跟着投降了。
直到此时,龙泽源总算是恍然大悟了,怪不得蒙古大军西征欧洲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受到的抵抗比较强烈,到了后来就越来越顺了呢,碰上古意大利人这样善于投降的软骨头,想不顺利都难啊!而这,也应该是现代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动不动就投降的原因吧,这是天生随根啊!
眼看一场本来以为会旷日持久,打上个一年半载的战争,仅仅1个多小时就以古代意大利人的投降而结束了,龙泽源感到有些索然无味了。好不容易来到了元朝,现在是人生地不熟,一不知道邪灵的宿主到底在哪里,二不知道拯救者到底在哪里,怎么办呢?难道要一直这样等下去吗?不行,我还是回国去看看吧!
想到这儿,龙泽源双翅一振,直奔东方飞来。面前的一切对于龙泽源来说不过是3d影像而已,而龙泽源对于元朝时期来说,也不过是存在于空间中的虚无影像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距离也就不再是距离,空间可以随着龙泽源的思想活动而被压缩,想到哪儿去,随便想一想就可以眨眼而至了。
当龙泽源来到武当山的时候,山还是那座山,只不过景色和建筑都有了许多的变化,山上仅有一座五龙祠和几座附属建筑,和300多年之后的大明朝后期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走走看看、溜溜转转,龙泽源不禁又开始纳闷了,现在是元朝时期,太极宗师张三丰不是应该已经上了武当山,创建了武当派吗?怎么看到不到张三丰呢!边走边想、边想边走,终于,龙泽源总算是想明白了,看来自己是来早了啊!蒙古西征打到中欧的时候应该是1242年左右,而张三丰要等到1247年才会出生,直到1280年33岁时才辞官修道,上武当山拜了隐仙派宗师火龙真人为师,后来才创建了武当派。
搞清楚了张三丰的问题,龙泽源还是一头的雾水,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混元太极门、玄元太极门和形意八卦门的问题,到现在是一点头绪也没有。混元太极门为什么不在武当山呢,不在武当山又会在哪里呢?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的龙泽源,灵机一动,从怀中掏出了一张追踪灵符,顺手一甩抛到了空中,默念九字真言,催动混天灵玉射出一道金色光束,引燃了追踪灵符。随着追踪灵符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一道七彩光束直射西方,正是发生战争的方向。
得,看来想找到拯救者,还得回欧洲啊!想到这儿,龙泽源双翅一振,跟着七彩光束又飞回了欧洲,来到了七彩光束所指的一片密林上空。龙泽源定睛瞧,这片密林距离之前发生战争的城池大约有百里之遥,密林之中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帐篷。
既然发现了这么多帐篷,那就先去看看再说吧!龙泽源收起双翅,一个鹞子翻身从天而降,直接穿越进了最大的一座帐篷里。来到帐篷之中四处观瞧,龙泽源总算是恍然大悟了,怪不得圣灵玉和混天灵玉指引我来这儿呢,原来我想见的人都在这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