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宁大夫唱起了反调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0章宁大夫唱起了反调

第30章宁大夫唱起了反调

且说管仲经过同齐桓公的商讨,决定推出经济改革的第二项政策:官山海。是日早朝,齐桓公面对丹墀下的文武百官,大声道:“相地衰征的农业改革政策推行了年余时间,改革虽未完成,效果却已显现,百姓的米罐有了余粮,逃亡在外的人也陆续返回家园,这说明,改革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群臣听到这里一阵热议,齐桓公故意停下来,让大家相互交流一下。待声音稍低之后,齐桓公接着说:“目前,改革遇到了一道坎,就是国家财用不足。仲父讲:齐国要走富国强兵之路,仅仅对农业进行改革远远不够。农业改革,充其量只能解决吃饭的问题,要走富国强兵之路,必须另辟财源。仲父议定,下一步,对工商业逐步进行改革,推行官山海之策。寡人宣布:实行官山海政策。具体方案,具体怎样进行,由仲父负责。”

管仲出班,侧身面对大家道:“各位同僚,承蒙大家配合,农业改革、相地衰征还算顺利,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后再逐步完善。现在我要说的是‘官山海’,这是马上要推行的一项新政策。”

群臣听到管仲的发言,有人问道:“官山海怎么解释?”

“官山海就是实行盐铁专卖。”管仲扫视大家一眼说,“齐国有展渠之盐,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放着这么好的东西不加以利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有人问:“如何利用?”

“从现在起,盐、铁生产仍由私人经营,但生产出来的盐、铁,全部由政府统购统销,任何私人都不得运销盐、铁。为了使煮盐不误农时,每年十月至下年正月乃农闲季节,可以任意煮盐。初春一到,农事即已开始,各大夫家里不得修坟、修屋、建台榭和砌砖墙垣。沿海岸的人们,亦不得雇人聚众煮盐。”

管仲的话声刚落,大司田宁越出班奏道:“主公,臣有话要说。”

“大司田有什么话就说吧!”齐桓公道。

宁越清了清嗓子道:“相地衰征就有违祖制,现在又搞出个官山海,臣以为不妥。”

管仲听到这里终于明白,农业改革进展不快的真正原因在宁越身上,他做为主管农业的上大夫、大司田,对这项政策本身就有想法,改革怎么能快得起来呢?

齐桓公过去也曾听到宁越对管仲改革的嘀咕,甚至还发过牢骚,他都及时地制止了,不想今天在朝堂之上,又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只好问道:“大司田认为有何不妥?”

“周厉王时,任荣夷公为卿士,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庶姓家族经济势力的增长,下令把山林川泽收归国家专劳,垄断工商山泽之利,侵夺了中小领主的利益;又不许百姓进入山林川泽樵采捕捞,侵夺了百姓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国人暴动’,直接导致周厉王垮台。管相国先是相地衰征,现在又是官山海,这可是周厉王的故伎重演,齐国祸不远矣!”宁越振振有词地说。

竖刁站列班中,总算是看到了一个同管仲叫板的人,宁越话音刚落,他马上站出来附和道:“大司田言之有理,官与民争利,必引起民怨,怨声起,齐国祸不远矣!”

众人惊异地看着宁越、竖刁,像看两个怪物一样,然后又将眼光投向管仲,看他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管仲冷冷地看了竖刁一眼,竖刁胆怯地低下头,双脚无意识地向后挪了挪,整个人向后缩了半个身子。管仲的眼光在竖刁的身上一扫而过,最终落在宁越身上,他针对宁越提出的问题,大声说:“大司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厉王专山泽之利,是对自然资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全垄断,而凭当时的国情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我所提的官山海,即盐铁专卖,同周厉王专擅山泽之利是有本质区别的。表现在,盐铁的生产允许私人经营,任何人,只要你有技术,有能力,都可以砍伐柴薪,雇人煮盐,上山采矿,开炉炼铁,私营经济在这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实行的是专卖政策,所采取的形式可归纳为八个字: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之所以如此,盐、铁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属于私人,更不属于某个人。”管仲扫视大家一眼,斩钉截铁说:“齐国要走富国强兵之路,就必须进行改革,官山海是国策,一定得实行,为了保证这项国策的顺利实施,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征稽查队伍,专门打击贩运走私者。”

齐桓公见两人发生了争执,对鲍叔牙道:“亚相,你说呢?”

鲍叔牙毫不犹豫地道:“请主公听仲父的。”

齐桓公大声说:“官山海是国策,不必争议,听仲父的。要议的只是如何执行的问题。”

宁越是三朝元老,并没有被管仲的气势压倒,鼻子里哼了一声,抗辩道:“老臣言尽于此,听与不听,悉听尊便。”说罢退至一边,一言不发。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管仲扫视大家一眼,见无人回答,说道,“没有意见的话,官山海之策明天将在政令展台上张榜公之于天下。”

第二天,政令展台前围满了人,大家争相观看张贴在展台上的布告,前面的人边看边议论,后面的人什么也看不见,不知谁喊了一声:“前面的,出来个人念念吧!”一个小伙子跳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喊道:“大家静一静,我来念。”说罢,转身看着布告念了起来:

官山海之策

齐国乃海王之国,有展渠之盐。山泽之源,归国家所有。国家将实行官山海之策,即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规定:盐、铁之生产仍由私人经营。所产之盐、铁,三层缴纳产品税,七层归生产者所有,由官府给出合理价格统一收购。盐之运、销统由官营,私人不得插手其间。每年十月至次年正月,乃农闲季节,国人皆可砍伐枯柴,任意煮海水制盐。孟春即至,农事且起,各大夫家里不得修坟、修屋、建台榭和砌砖墙垣。北海沿岸的人们,亦不得雇人聚众煮盐。

国人凭户籍计口授盐:月供,成年男子食盐五升,成年女子食盐三升半,小孩二升半。

齐桓公二年九月二十日

齐桓公刚回到寝宫,蔡姬亲自沏了一杯热茶呈上,见齐桓公满面春风,笑眯眯地问:“主公,何事如此高兴?”

齐桓公端起茶爵喝了一口,赞叹地说:“真是天纵奇才,天助我也!”

“主公说的是谁呀?”蔡姬问了一句。

“仲父!”齐桓公乐滋滋地说,“寡人正在为国用不足而犯难,欲开征房屋税、林木税、牲畜税、人头税,都被他一口否决了。”

“那他一定有比这更好的办法。”蔡姬猜测地说。

“夫人果然说得不错。”齐桓公道,“仲父居然想出了官山海之策,对盐、铁实行专卖。真是旷古未有之良策!”

蔡姬也被齐桓公的情绪所感染,笑逐颜开道:“主公如此高兴,盐铁专卖之策,定能给国家带来丰厚的财源吧?”

“盐、铁生产仍由私人经营,销售却由政府垄断经营,这就是盐铁专卖。”齐桓公仍沉浸于美好的憧憬之中,“仲父说:‘盐一百升为一釜。使盐的价格每升增加半钱,一釜可收入五十钱。每升增加二钱,一釜可以收入二百钱。一钟二千钱,百钟二十万钱,千钟二百万钱。万乘之国,人口总数千万人。合而算之,约计每日可得二百万,十日二千万,月可得六千万钱。万乘之国,征收人口税的人数约为一百万,月每人征税三十钱,总数才不过三千万。实行官山海,朝廷没有向任何人直接征税,就有相当于两个大国的六千万钱的人口税的收入。’政府将税钱隐藏在盐价之中,人人都要食盐。唉!盐铁专卖,太妙了,太神奇了。仲父真是理财圣手哟!”

“寓税于价,虽无征税之名,却有征税之实,表面上不曾征税,但人人都要吃盐,相当于人人都纳了税。相国的官山海真是太厉害了。”蔡姬兴奋地说。

齐桓公道:“铁也是一样,针、剪、刀、锯、锥、凿、耒、耜、锄,谁少得了?”

蔡姬道:“表面上没有征税,实际上,凡担任生产之人,没有不向国家负担租税的。”

齐桓公得意地看着蔡姬,笑着说:“夫人果然聪明,一点即通。”

蔡姬问道:“听说管相国出巡,带回一个姑娘?”

“姑娘叫闵婧,是亚相保媒,明媒正娶的。”齐桓公道,“闵母是位织娘,失传已久的织技她都会,寡人已封她‘百工’之职,主管作坊的织造之事。”

“主公要做商贾呀?”蔡姬打趣地问。

“不是寡人要做商贾,是仲父要开百工作坊。”齐桓公道,“仲父还替几个铁匠赎身,其中有个叫莫仲柏的铁匠,据说铁匠技艺百里挑一,寡人封他为‘百工’之职,主管作坊的锻造之事。”

“看来,管相国治国,真的是别具一格。”蔡姬笑了笑说,“这些方法,臣妾在蔡国是闻所未闻。”

齐桓公道:“不仅是你,就是寡人,也是头一遭碰到这样的事。仲父的每一项政策,总会给你带来惊喜。”

蔡姬妩媚地一笑道:“用膳时间到了,臣妾叫人开饭了。”

齐桓公听说吃饭,忙问道:“今天有何美食?”

蔡姬神秘地一笑道:“主公吃了就知道。”

齐桓公与蔡姬来到餐厅,饭菜早已备好。蔡姬为齐桓公斟满一爵酒。齐桓公尚未就座,端起酒爵就一饮而尽,坐下来,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菜放进嘴里,稍微嚼了几口,便已溶化下咽,连忙再夹一块送进嘴里,慢慢地嚼,细细地品味,然后吞咽,赞叹地说:“这道菜是什么菜,以前从未吃过?”

蔡姬笑道:“怎么样,好吃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