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筑坛拜相
第24章筑坛拜相
齐国的宗庙,这几天显得格外的庄重、肃穆,庙门悬挂着一条长长的白绸,门两边贴着一副挽联:
三千健儿,长勺之战湛碧血。数万国子,祖庙哭祭悼冤魂。
祖庙内供奉着齐先祖太公姜尚的塑像。两边依次是历代国君的牌位,旁边还加了一个新的牌位“长勺之战英魂牌位”。祖庙内的气氛异常庄重、肃穆,一群乐工,头缠白色哀带,腰捆草绳,正在演奏哀乐。
祖庙外的院子里,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披麻戴孝的人们,人虽然很多,却听不到一点声音,大家一个个表情木然,脸露哀伤,他们在向战死的冤魂默哀。
齐桓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祖庙,向站在院内的人们扫视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低下头,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走进庙堂。
鲍叔牙、宁越、隰明、郭东牙、王子成父、竖刁等大臣跟在桓公身后,走进庙堂。鲍叔牙进来后,示意哀乐暂停。
齐桓公来到香案前,拿起三炷香伸向火中点着,然后双手撮香跪在太公姜尚的塑像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再将三炷香插在香炉上。后面的群臣见齐桓公跪下,亦跟着跪下一片。齐桓公磕过头,站起来,从怀中掏一份帛书祭文,满含热泪地宣读:
长勺之战死难的将士们:
你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你们是为齐国之霸业而死,死得光荣!
你们之死,乃寡人之失,若非寡人急功近利,你们不会成为战死的冤魂。寡人向你们谢罪!
你们之死,催国人泪下,你们之死,催国人奋进,你们之死,催寡人猛醒。
出征前,有人劝寡人不要兴兵,称内政未修,不宜擅动干戈,称擅伐他国,挑起的是不义之战争。寡人不听,致使长勺战败,齐国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血的教训。
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的死,也不会白死。寡人一定要使齐国称霸诸侯,以齐国的霸业,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战死的英魂!
齐桓公念完祭文,再次向供奉的牌位三鞠躬,然后走出庙堂,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向在场的百姓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众百姓见齐桓公向他们跪下,慌乱间跪下一片。
齐桓公站起来,后面的大臣们站起来,跪在地下的百姓也站起来。齐桓公看了众人一眼,大声地说:“父老乡亲们,长勺之战,是齐国之耻辱,也是寡人之耻辱,寡人要将这件事情记在耻辱柱上,让齐国的后人知道这件事。长勺之战,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是寡人不听忠言,擅自出兵,教训深刻,寡人饮恨终身。寡人对不起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各位父老乡亲。”
鲍叔牙一直跟在齐桓公的身后,从进庙堂起,齐桓公无论是祭文还是对百姓的表白,似乎都有一种悔过之意,这是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不由疑团顿起:难道主公真的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失?难道他真的认为这次战争是一个错误的决策?既然是这样,那为何又将管仲送到郊外驿馆中软禁起来呢?难道……想到这里,内心不由一阵振奋。这时,齐桓公的话又传到他的耳里。
“长勺之战,寡人败在一个绝世奇才之手,这个人就是鲁国的山野村夫、无名之辈曹刿。几天来,寡人痛定思痛,先是觉得败得冤,仔细想来,失败又是一种必然。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鲁侯大胆地起用曹刿,以弱胜强,大败拥有五百乘战车的齐军,证明这句话就是真理。”齐桓公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鲁国有人才,齐国也有人才,这个人就是管仲。管仲满腹文韬武略,乃旷世之才,鲍太傅在寡人面前三荐管仲,寡人有眼不识泰山,一直犹豫不决。现在,寡人想通了,要使齐国称霸诸侯,就得要重用贤士,重用人才。因此,寡人宣布:寡人要三沐三熏,筑高坛,拜管仲为相国。”
鲍叔牙听到这里全明白了,齐桓公将管仲软禁在郊外驿馆,用的是先抑后扬之法,他是要选择这个时候,在祖庙宣布这个重大决定。
齐桓公要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如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临淄城。然而,事件的主角管仲却还蒙在鼓里、毫不知情。管仲住在郊外驿馆中,除了继续将他的治国之道书写在竹简上之外,就是坐在案几旁抚琴。这一天,他刚写完《五辅》的最后一段:
英明君主的急务,在于加强农业,废除无用之物的生产,然后人民可以富裕;选拔贤才,任用能臣,人民就可以得到治理;减轻赋税,不苛求于民,并以忠爱相待,就可以使人民相近。这三项就是成就王、霸之业的大事。
写完这篇后,管仲卷起竹简放到一边,随手拉过古琴放在案几之上,试了试弦,又弹起了他最喜爱的《高山流水》。
鲍叔牙和隰朋进来,二人蹑手蹑脚来到管仲身后,静静谛听管仲的琴声。
管仲完全沉浸于优雅流畅的旋律之中,身心已入无我之境,完全不知道有两个人已悄无声息站在他的身后。一曲终了,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突然听到身后有击掌之声,猛然回头一看,原来是鲍叔牙、隰朋站在身后。只听鲍叔牙说:“夷吾弟好清闲呀!”
“黄连树下唱歌,苦中有乐啊?”管仲调侃地说。
“总算是苦尽甜来了。”鲍叔牙笑着说,“我们来,要向你报告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管仲说道:“我已是死到临头之人,有什么好消息?”
“主公今天在祖庙面对列祖列宗和在场群臣与百姓,当众宣布……”鲍叔牙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管仲知道鲍叔牙在卖关子,故意抚弄琴弦,不闻不问。
鲍叔牙说道:“你怎么不问宣布什么呀?”
“想说你就说出来,不想说我又何必多问?”管仲预料到齐桓公宣布之事一定与自己有关,故意装作若无其事地说。
鲍叔牙还是忍不住,双手一挥,学着齐桓公的口吻说:“寡人要三沐三熏,筑高坛,拜管仲为相国。”
“真的?”管仲霍的一下站起来,惊喜地问。
隰朋笑着插话道:“你以为我们专门来这里骗你吗?”
管仲一听,高举双手哈哈大笑道:“齐国有救啰!”
管仲、鲍叔牙、隰朋三人击掌相庆。
齐桓公在祭奠战死英魂的仪式上,突然宣布拜管仲为相国,给臣民带来莫大的惊喜。他自己也为制造这个惊喜而得意。战败之后,他将自己关在寢宫里闭门思过,这期间,他反复研读管仲的《牧民》《权修》《立政》《七法》《兵法》《侈靡》《枢言》《轻重甲》等文章,这些文章涉及治国的各个方面,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从这些文章中,齐桓公真正地认识了满腹经纶、身怀济世之才的管仲,也从内心里佩服鲍叔牙慧眼识人,更感激鲍叔牙拒任相国、举荐管仲的良苦用心。齐鲁之战,鲁国仅凭一个曹刿,一举扭转了鲁国之劣势,大败齐国。使他真正地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他下决心,要重用人才,重用管仲,拜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自从宣布管仲为相国,觉得浑身轻松,仿佛齐国的霸业就在眼前。他命鲍叔牙亲自督造拜相台,命隰朋筹备拜相仪式,亲择吉日良辰拜相。
吉日良辰逐渐来临,拜相台也修造完成,各项筹备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齐桓公在选定良辰吉日的前三天就宣布:三天不上朝,不出门,不接见任何人,斋戒三日。他要在寝宫里用香料熏身,然后再沐浴,一天一熏一沐,三天则是三熏三沐。
沐、熏之事,由两名侍女侍候。首先,侍女们将香料涂在齐桓公身上,两个时辰以后,再用温水将香料洗尽。浴室里,热气腾腾,温度极高,两名宫女仅穿着一个红肚兜,仍然是香汗淋漓,气喘吁吁。齐桓公本是个渔色之人,前两天,齐桓公尚能静心寡欲,任由宫女在身上涂抹香料,然后又用温水将香料一点一点地洗去。第三天,当宫女在他的身上涂抹香料时,从鼻孔里呼出的热气,轻轻地吹拂在齐桓公的身上,感觉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撩人,突然间,一股欲火从丹田升起,迅速地冲破七经八脉,刹那间,齐桓公突然呼吸加快,气喘如牛,伸手抓住一名宫女,欲行那苟且之事,宫女惊叫一声说:“主公,三熏三沐!”
齐桓公顿时惊醒,顺水推舟道:“寡人是想闻闻你手中的香料,好香啊!”说罢,微闭双目,态度虔诚,仿佛入定一般,任凭宫女在身上涂抹香料,再用温水洗去。
良辰吉日逐渐逼近,拜相的时刻即将到来。齐桓公带领满朝文武以及装饰一新的仪仗队来到郊外驿馆。此时,驿馆的大门紧紧关闭。
拜相司仪隰朋大夫高声喊道:“放炮开门!”
咚!咚!咚!三声炮响,驿馆大门洞开。
鲍叔牙引道,齐桓公随后,一行人来到驿馆大堂。
隰朋喊道:“请管相国叩见君上。”
管仲身着朝服,从后面急步来到齐桓公面前跪下:“臣管仲叩见主公。”
齐桓公扶起管仲:“爱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