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管仲纳贤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3章管仲纳贤

第43章管仲纳贤

宋国也是西周时期的大国之一,而且地位还在齐国之上,虽然也曾积极参与争霸活动,可惜生不逢时,碰上了郑庄公、齐襄公这两位铁腕人物,使得他们的争霸活动黯然失色。到宋桓公即位之时,由于国内刚经过内乱,迫不得已地参加了由齐桓公主持召集的北杏之会,面对齐桓公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心里实在是不舒服。因此,北杏之会的当晚,他便带上宋国的人马不辞而别,连夜起程返回宋国。这就是著名的北杏逃盟。北杏之会后不久,又传来齐国灭掉遂国,鲁国被迫就范,齐、鲁又于柯地修盟,这就使得宋桓公气不打一处来。本来,宋国与齐国间的关系向来比较好,且和鲁国对抗多年,齐国也明知这层关系,现在,齐国竟然同鲁国会盟修好,使得宋桓公觉得是受人戏弄,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也顾不得什么北杏之盟约,决定要自行其是,争取宋国的利益。

就在齐国与鲁国会盟后不久,宋桓公断然出兵征伐杞国。齐桓公自北杏会盟后,本就对宋国不满,现在宋国竟然自毁盟约擅伐杞国,这就给齐桓公教训宋国遗下了借口。

是日,齐桓公召来管仲商量对策。他说:“宋桓公在北杏之会时不辞而别,苦于当时腾不出手来对付他。此后,寡人也曾想压服他,又担心诸侯国不服。杞国是伟大君主的后代,而现在宋国却要去攻占杞国的领土,寡人欲救杞,仲父以为如何?”

管仲向来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回答说:“臣看不行,臣认为,自己内政不修,向外举兵行义,无人信服。主公现在要对外举兵行义,实行先外后内的政策,对各国诸侯来说,这样做可以使他们信服吗?”

齐桓公坚持道:“此时不伐宋,以后恐怕就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管仲劝道:“一个诸侯国的君主,不应该贪得土地。贪地必然勤于用兵,勤于用兵必然困乏人民,人民困乏则君主只好多行欺诈了。欺诈如果做得机密而后用兵,还是可以战胜敌人的,但对人民行诈就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不信于民则必然要发生动乱,国内一动乱就必祸及自身,所以,古人懂得先王之道,总是不在军事上互相竞争。”

齐桓公听到管仲说得头头是道,一时倒也没了主意,问道:“仲父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管仲建议说:“依臣之见,不如派人持重礼去宋国交涉,请他们不要对杞国用兵。若交涉不成,主公就收留杞君,并加封赐。”

齐桓公勉强同意了管仲的意见,派遣曹孙宿出使宋国。但是,宋桓公根本就不听劝告,坚持要对杞国用兵。

齐桓公见宋桓公不给面子,心中大怒,随即遣使赴陈国和曹国,请他们联合出兵伐宋,两国答应派兵相助。根据管仲的意见,齐桓公又派人到洛邑,告诉周王室,宋桓公不遵王命而擅自出兵征伐杞国的事实。请周王室派兵,前往问罪。这是齐桓公第一次利用周王室来给自己的行动添上正义和合法的色彩,也是管仲“尊王”策略的初步运用。

周厘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虑,派出一支军队,由单伯率领,与齐、陈、曹三国的军队会师伐宋。不过,当单伯率领的军队出征时,联军早已进入了宋国的境内。

且说齐桓公确定了讨伐宋国的决策后,命管仲率一军先行出发,前去会合陈、曹两国之兵。他自己则同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统领大军随后进发。约定在商丘会合,再定攻伐之策。时为齐桓公六年春(即公元前680年)。

大道上,车轮滚滚,战车隆隆,威武雄壮的齐国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宋国进发。

齐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要带上姬嫔数人同行。管仲上行下效,这次也将夫人闵婧带在身边,并带一名侍女同行侍候夫人。夫妻二人同乘一车,看起来不像是去打仗,倒像是出门游山玩水一般。闵婧倚靠在管仲怀中,娇滴滴地问道:“相爷,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不好吗?为何要兵戎相见呢?”

管仲伸手搂着娇妻,微笑着说:“宋国不遵王命,擅自毁约,齐国欲称霸诸侯,要借这个机会,打着‘尊王’的旗帜,讨伐宋国,以树齐国之威信。”

闵婧笑着说:“真的是‘尊王’吗?不会这么简单吧!”

“你说呢?”管仲笑着问道。

闵婧一本正经地说:“这不过是一张牌,假‘尊王’之名,图‘称霸’之实,掩耳盗铃罢了!”

管仲惊异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些?”

“相爷成天说的都是改革呀、富国呀、称霸呀,听也都听熟了。”闵婧有些得意地说。

管仲爱抚地看着夫人,没有回答。

车队在管仲与闵婧的闲聊中,不知不觉地到了峱山脚下。正行之时,突然从车外传来一阵歌声,闵婧连忙做了个手势,叫管仲别出声,掀起车帘,侧着头向外张望,只见不远处的山脚下,一个身穿粗布褐衣、头带破斗笠,赤着双脚的汉子站在那里,手敲牛角,面对青山,引吭高歌: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多奇怪呀!这个唱歌的人绝非常人。”管仲听罢击掌叫好,“可惜军情紧急,否则,一定要会会此人。”

管仲叫驭手停车,命侍卫取过一小坛酒、一大包卤肉送给唱歌的牧牛人。随后,车队又缓缓启动。

侍卫拿着酒和肉,来到牧牛人面前说:“牧牛大哥,这是相爷赏给你的酒和肉,你拿去食用吧!”

牧牛人并不理会送酒肉的侍卫,看着移动的车队,仍然手拍牛角,继续唱歌,只是换了一首歌:

浩浩白水,倏倏之鱼。

……

“你这人是聋子吗?”侍卫见牧牛人不理不睬,觉得此人太没礼貌,大喝道,“相爷赏你酒肉,还不快接着。”

牧牛人也不答话,接过侍卫手中的酒坛,揭开盖子,将一坛酒全部洒在地下,而对侍卫手中的肉,连看都不看一眼。侍卫见状,冷着脸说:“你这人有病吧?”

牧牛人张开双臂,仰天大笑,眼望渐去的车队,继续高声唱歌,只是歌声较之刚才,少了一些亢奋,多了一些悲怆。

“真是一个疯子。”侍卫将手中的一大包肉放在地下,转身愤然离去。

“站住。”牧牛人见侍卫离去,大声说,“请军爷给相爷带句话?”

“啊!会说话呀?”侍卫站住问道,“说吧!带什么话?”

牧牛人说:“浩浩乎白水!”

“完了?”侍卫问道。

牧牛人说:“够了!”

侍卫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军爷只将这句话带到就行。”牧牛人双手一揖,“草民就此谢过。”

侍卫看了牧牛人一眼,转身离去。

牧牛放歌之人叫宁戚,卫国人。他出身微贱,家道贫寒,少有大志,好读书,下决心要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几年来,他周游中原各国,一边替人打工,欲求明主而事,本欲替卫国效力,可卫惠公是位平庸的国君,胸无大志,统治卫国三十多年,没有什么建树。卫懿公继位后更糟,成天只知道花天酒地,饮酒作乐,不理国事。他听说齐桓公礼贤下士,管相国革新图治。齐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声誉与日俱增,便欲到齐国来投奔齐桓公,一展才华。怎奈一贫如洗,无力筹措路费。打听到有位商贾要到齐国跑买卖,便主动找到这位商贾,愿替商人驾车,管饭不要工钱,随商人到了齐国。但他在齐国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进见的机会,于是,他又找了一份替人牧牛的活以维持生计,再慢慢地寻找机会。当他听说齐国要出兵伐宋时,便赶着牛群,早早地来到齐国到宋国的必经之路、峱山脚下等候机会。当他看到齐国的战车走过来,中间战车的大旗上大书一个“管”字,知是管仲率领的先头车队到了。他便手拍牛角,引吭高歌,欲引起管仲的注意。当战车停下之后,宁戚心中一阵激动,以为机会终于来了,谁知管仲仅派了一名侍卫给他送来一坛酒,一包肉,然后又催车而去,宁戚失望极了,因而对管仲派来的侍卫不理不睬,接下来的歌声,也由亢奋而转为悲怆,并由唱《硕鼠》而改唱《白水》,欲将他的心声传递给渐行渐远的管仲。

车中,闵婧打了个手势,把头靠近车窗,掀开窗帘,侧耳细听起来,过了一会说道:“相爷请听,牧牛人的歌又变了,不是平常山歌俚曲,歌词也似曾相识。”

管仲笑道:“面对青山绿水,独自一人引吭高歌,可以随心所欲,爱怎么唱就怎么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