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诚信引得诸侯来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1章诚信引得诸侯来

第41章诚信引得诸侯来曹刿劫盟之事,在齐国引起强烈反响,朝野对此议论纷纷。焦点是:汶阳土地,该不该退还给鲁国。一种观点:为取信于天下,该退;另一种观点:汶阳土地,乃肥沃之地,归入齐国版图几年,不该退,退就是向鲁国示弱,向天下示弱,退,是给国人蒙羞,是齐国的奇耻大辱。

齐桓公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听从管仲的劝告,答应将在干时之战中夺得的鲁国土地——汶阳退还给鲁国。为取信于天下,他又制止了王子成父等人要杀掉曹刿以泄愤的举动。从内心来说,退还鲁地,他是非常不愿意,非常不舒服,非常心痛。他认为,管仲劝他答应鲁侯的要求,是无奈之举,权宜之策,谁知就是这么一权宜,就使齐国失去了汶阳这块肥沃的土地。汶阳的土壤,黑漆漆,抓在手里能冒出油来,汶水,从汶阳穿流而过,汶阳这片土地,无旱涝之忧。春耕之时,将种子丢在地里,不用人操劳,秋天就去收割粮食,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大粮仓。失去这块土地,他怎能不心痛呢?此时,他尚未悟透管仲劝他退还鲁国失地的深远意义。连齐桓公这样英明睿智的君王尚未完全悟透管仲的真意,其他人有所议论,甚至非议,也就在所难免。

朝野都在议论柯曹刿劫盟这件事,很多人都说齐桓公将大片的土地还给鲁国,是管仲怂恿的,管相国是个卖国贼。流言蜚语,像一张无形的巨网,罩向管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管仲听到这些流言,真是有口难辩。其实,辩也无用,如果大家都能理解这项决策的英明之处,都能预见到此项决策对齐国称霸的重要性,齐国也就不必要管仲做相国了。

相国夫人闵婧也听到这些流言,她虽不为流言所动,但却担心丈夫会被这些流言击倒。没有谁比她更了解管仲,几年来,为使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他锐意进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不到五十岁的人,便已是白发斑斑。到头来却落得个卖国贼的骂名,他实在是为丈夫鸣不平。

这天晚上,她特地吩咐厨房做了几样管仲最爱吃的菜,管仲刚回家,她便将他拉到餐桌边,笑着道:“相爷,您看,海蟹、鲍鱼、海参,兰花豆,臭豆腐,都是你爱吃的菜。”

管仲伸手抓起一个海蟹就要吃,闵婧按住他的手说:“先洗手,后吃饭。”

“啊!又忘了。”管仲有些难为情地将手中的海蟹放进菜盘。

萍儿马上端上一盆水放在旁边的架子上,轻声说道:“请相爷洗手、净面。”

管仲净过面、洗过手之后,萍儿将面盆端了出去。

闵婧将管仲按在凳子上,斟好酒,娇柔地说:“相爷慢饮,妾身为你抚琴助兴,想听哪一曲?”

管仲坐下来,端起酒爵呷了一口道:“《高山流水》!”说罢,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鲍鱼放进嘴里。

闵婧坐到案前,试了试弦,左手在琴上滑动着,右手轻轻地抚了起来,一曲优雅动听的琴声,随着她的手指的颤动而流出,琴声时高时低,时抑时扬,将那俞伯牙觅知音的情调发挥得淋漓尽致。

管仲放下手中的酒爵,两眼看着夫人抚琴的风姿,心里却想得很多很多……知音在哪里?一曲终了,闵婧抬起头来,管仲还沉溺于想象之中。

正在这时,婢女来到闵婧身边耳语道:“夫人,老夫人在门外,请您出去一下。”

闵婧站起来说:“相爷,你慢用,妾去去就来!”说罢,随婢女出了相府大门。

闵婧走出相国府,见娘站在不远的拐角处,忙上前拉着闵母的手说:“娘,进府去呀!怎么站在外面,相爷常念叨,说娘亲好长时间没有来了。”

“不说这些了。”闵母关心地说,“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了吗?相爷都知道吗?”

“知道,相爷都知道。”闵婧故作轻松地说,“相爷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还安慰女儿,叫女儿不要听外面那些流言蜚语呢!”

“唉!这就好。”闵母吩咐道,“好好照顾相爷,娘走了。”

闵婧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显出一脸的无奈。自上次母亲夜宿相府之后,她对管仲一直避而不见,再也没有跨进相府一步。管仲对此莫名其妙,闵婧虽知个中原委,却又不敢吐露半分。

管仲见闵婧高高兴兴地出去,满脸忧伤地回来,关心地问:“夫人,有什么事吗?”

闵婧似乎觉得不该哭丧着脸,忙转为笑脸说:“没什么,娘来了。”

“娘来了,为何不叫她进府?我也好久没有看见她了。”管仲又问,“近一段时间,你娘为何不到相府来?”

“没事。”闵婧道,“娘来告诉我,说外面有些流言蜚语,叫我要好好照顾相爷,不要为那些流言所动。”

管仲若无其事地说:“让他们说去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人人都知道个中奥秘,我这个相国就不要当了。”

齐桓公已有几天不上朝了,他想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竖刁、易牙见齐桓公不上朝,知道他在为柯地会盟之事怄气。两人相邀进宫,在齐桓公面前献媚地说:“主公,臣听说‘君出令,臣奉令’,今主公什么事都听仲父的,齐国朝野,只闻仲父,不见国君呀!”

齐桓公抬起头,冷冷地看着他们,没有回答。竖刁见齐桓公没有回答,以为他动了心,继续说道:“柯地会盟,管仲一句话,就将汶阳这片土地送给了鲁国,这哪里是在帮助主公治国、平天下呀?简直就是损国、卖国嘛!”

齐桓公冷笑一声说:“寡人之于仲父,犹如身与股肱之关系,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你们这些小人,怎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竖刁、易牙见齐桓公出言不善,满脸羞惭,再不敢多言,怏怏地退了出来。

三天之后,齐桓公终于宣布上朝。一大早,群臣集聚于朝堂候朝,相互之间,有的彼此问候,有的则谈论着近几天朝野热议的事情。东郭牙悄声地问身边的宾胥无:“主公三日未朝,知道是何原因?”

“柯地会盟,主公受了惊吓,休朝几日,也不足为奇。”宾胥无道。

“当时的情况,真是出乎意料。”东郭牙绘声绘色地说,“我站在坛下,看到鲁侯用剑逼住主公,曹刿用剑逼住相国,令人措手不及,一点办法也没有。”

“事在危急,相国劝主公归还汶阳之田,乃明智之举,可有些人要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宾胥无有些愤愤不平地说。

“二位大夫,领教了相国的大度吧?”竖刁像蚊子一样凑了过来,“相国在鲁国避难多年,柯地会盟,他将大片汶阳之田拱手送人,这个人情还得够可以的了。”

东郭牙突然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脸,自言自语地说:“大殿之上,怎么还有蚊子呢?”

宾胥无看了竖刁一眼,似有所悟,故意东张西望了一下,调侃地道:“大概是有什么不洁之物,才引来蚊子乱嗡吧!”

竖刁狠狠地瞪了二人一眼,转身向大司田宁越走过来,点头哈腰地道:“大司田好!”

“还过得去!”宁越不冷不热地回答。

“大司田知道汶阳之田被人拿去做了人情的事吗?”竖刁阴险地说。

宁越一甩袖,哼了一声,并未答话。竖刁讨个没趣,东张西望,欲再找人搭腔。正在这时,管仲迈步走进大殿。虽说是几天未见,脸上的皱纹似乎又添了几道,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然而,炯炯有神的双目透出的光芒,较之以往,似乎更犀利了许多。管仲进殿后,拿眼光扫视大殿,当与竖刁的眼光相遇时,逼视了一下,竖刁胆怯地低下头,身不由己地向后退了一步。当与隰朋的眼光相遇时,隰朋向他点点头,管仲微微一笑,点点头,彼此之间,传递的是一种鼓励、支持的信息。

突然传来一声喊:“主公上朝!”

大殿中的群臣听到喊声,依次站列,齐桓公迈着沉稳的脚步走进大殿,在御案前坐定之后,群臣以管仲为首,跪在地下山呼:“参见主公!”

“平身!”齐桓公笑着说。

“谢主公!”群臣起身,依次站好。

齐桓公坐在御案旁说道:“寡人三日未朝,众卿家若有事,尽管奏事。”

宁越出上前一步说:“臣宁越有事要奏。”

齐桓公手一挥:“说吧。”

“老臣为大司田,本不理邦交之事,只是,齐、鲁柯地会盟,连市井之人都在议论,臣有话如鲠在喉,不得不说。”宁越说。

齐桓公正想听听大臣们的议论,说道:“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