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民情是风向标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章民情是风向标

第35章民情是风向标

管仲同齐桓公同乘一辆车视察马场,整个马场里的人都在忙碌着,有的在切草备料,有的在钉马掌,有的在立马栅栏。齐桓公向旁边一位管马厩的弼马总管问道:“马厩的事,哪一样最难做?”管仲不待弼马官开口,抢着说道:“臣过去替人牧马,对马厩的事也知道一些,以臣看,马厩里最难的事就是立马栅栏。”

“立马栅栏有什么难?”齐桓公不解地问。

管仲指着旁边正在立马栅栏的几个人说:“栅栏是用一根一根的木料并排竖立而成,如果先用弯木料,后面都要用弯木料拼接,结果是都用弯木料,直木就派不上用场了;如果先用直木,结果都用直木,弯木也就无处可用了。”

齐桓公当然明白,管仲这是借题发挥,劝谏自己要亲君子,远小人,于是,他指作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也机智地回答:“仲父你看那片树林,有的树很直,有的树却是弯的,这都是自然天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不可能将所有的弯木都砍伐掉,只活直木,这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有些东西,偏偏还要用弯木,比如木犁,就必须要用弯曲之木,用直木反而还不好用。所以说,有时候,弯木看起来似乎很别扭,用起来却还蛮舒服。你说是不是?”

管仲面对齐桓公的狡辩,申辩道:“臣不是说要砍掉所有的弯木,而是说直木好用。”

齐桓公笑着说:“不争了,这个问题就留给弼马官去研究吧!”

齐桓公同管仲视察马厩之后,顺便游览临淄城的市容。车马进入闹市,大家下车步行于闹市之中,一路走来,大街小街上,只见车连车,车水马龙,人挤人,熙熙攘攘,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之景象;路口上,街角处,随处可见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的艺人,吹、击、弹、唱,悠扬的乐声回荡在空中,听起来使人心旷神怡,也吸引着不少的围观者;斗鸡、杂耍、踢毽子、下棋,围观者一堆又一堆,时不时传出叫好声、吆喝声,好不热闹。

齐桓公看到此等情景,心里非常高兴,这是国富民强的象征呀!但是,他发现街上有很多人都穿着紫色的衣服,心里有一种隐忧。原来,紫色染料在当时很昂贵,一件紫色衣服可抵十件白色衣服之价。齐桓公心里想,虽然说管仲改革,使国家和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但也不能如此奢侈呀!他对身边的管仲说:“仲父,紫色衣服很昂贵,寡人喜欢这种衣服,但是你看,全城的百姓都穿紫色的衣服,这也太奢侈了吧!”他又想到朝廷官员最近的一些动态,接着说:“寡人发现,最近大臣们穿的衣服,坐的车子,都比以往奢华多了。这种奢侈之风不能长,寡人欲限制一下,仲父说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臣听说过:‘君王尝一下,臣下就要吃;君王爱好衣,臣下就要穿。’现在主公喝的是琼浆玉液,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昂贵的紫色绸缎、孤裘做的衣服,这就是大臣们之所以奢侈的原因啊!《诗》说:‘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主公欲限制大臣、百姓,为何不从自身做起呢?”

齐桓公沉思良久,再问管仲:“仲父以为,寡人该怎样做才好?”

管仲说道:“主公不妨试试不穿紫色的衣服,并对左右侍从们说:‘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如果有人穿着紫色的衣服求见,主公就说:‘退开一些,寡人很讨厌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怀疑地问:“能行吗?”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管仲笑着说。

齐桓公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身上紫色的衣服,递给管衣着的侍女道:“将寡人所有紫色的衣服都锁起来,再也不要穿了。”

侍女惊讶地问:“主公不是非常喜欢这些衣服吗?为何突然就不穿了?”

“寡人讨厌紫色衣服发出的怪味,闻到了就想吐。”齐桓公指着侍从们说,“还有你们,统统将紫色衣服换掉,不要穿着紫色衣服在寡人面前晃来晃去。”

侍女和侍从们诺诺连声,纷纷退出去换衣服。

竖刁匆匆忙忙地进宫欲求见齐桓公,一名侍卫拦住他,神秘地说:“竖刁大人,你就穿这身衣服去见主公?”

竖刁在自己身上左看看、右看看,莫名其妙地问:“我这身衣服有什么不妥吗?”

“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侍卫问道。

竖刁道:“紫色呀!这可是最高档的面料。”

“高档个屁。”侍卫神秘地说,“君上得了一种怪病,见到紫色就两眼放花,闻到紫色衣服放出的气味就恶心。特别吩咐小的们,若有穿紫色衣服求见者,叫他们站得远远的,由人传话就是了。难道竖刁大人想去触这个晦气吗?”

竖刁连忙向侍卫作揖道:“多谢指点,多谢指点!”说罢,转身离去,刚走出几步,马上又转身身来,从袖内掏出一些钱递给刚才给他说明情况的侍卫,感激地说:“多蒙关照,不成敬意,拿去喝杯茶。”也不等侍卫答谢,转身匆匆而去,回家换衣服去了。竖刁将齐桓公讨厌紫色衣服的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齐桓公穿着一身朴素的丝帛衣服,带着白色的帽子上朝。大臣看到齐桓公一身俭朴的打扮,暗自庆幸自己得到消息,换掉了高档的紫色衣服。少数未得到消息,仍然穿着紫色衣服上朝的大臣,听到身边人轻声的议论,都悄悄地躲到后面去。

齐桓公退朝回到后宫,蔡姬亲自沏上一杯热茶送上,然后转到齐桓公身后,悄悄地取出一件紫色衣服在齐桓公的身后晃来晃去,齐桓公自顾喝茶,一点反应也没有。蔡姬将衣服藏在身后,站到齐桓公面前说:“主公在说谎!”

齐桓公莫名其妙地问:“寡人何时说谎?”

“主公是不是说,闻不得紫色衣服的气味,闻了就恶心?”蔡姬笑着说,“刚才臣妾在主公后面将这件紫色衣服晃荡了半天,主公一点反应都没有,证明闻到紫色衣服气味就恶心的话是假的。”

齐桓公大笑地站起来,一把抓住蔡姬说:“好呀!你竟敢戏弄寡人。”

“怎么能说是臣妾戏弄呢?”蔡姬笑着说,“要说戏弄,也是你戏弄了众人,怎么说是臣妾戏弄主公呢?”

蔡姬笑过之后问道:“主公为何如此?”

“寡人喜欢紫衣,平时非紫衣不穿,文武百官纷纷效仿,皆以穿紫衣为荣。”齐桓公停了一下说,“然而,紫衣价格昂贵,一件紫色衣裳的价格可抵十件白色衣裳的价格,这么多人都穿紫衣,太过奢侈。”

“于是,你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叫人不穿紫衣?”

齐桓公说:“不是寡人想出来的,是仲父出的点子。”

“仲父?”蔡姬叹道,“仲父真乃奇人。”

竖刁、易牙与开方暗结同盟,且都得宠于齐桓公,他们三人,被人称之为齐桓公身边的“三贵”,但他们知道,管仲君宠如日中天,其位难撼,于是便暗暗蓄势,欲谋管仲身后之天下。易牙因易武之事严重受挫,为挽回颓势,烹子而邀君宠,才避免被逐出宫。竖刁在此案中差点也被牵涉其中。由于易武独揽其罪而使二人逃过一劫。三人之中,只有开方身居事外,未损分毫。

开方奏请齐桓公到城南金岭峪去狩猎。齐桓公正是技痒,听到开方的建议,慨然应允。公子开方做好狩猎的一应准备,第二天,齐桓公带上蔡姬,在开方和侍卫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城南金岭峪。

开方是狩猎行家,进入狩猎区之后,对侍卫们逐一作了安排,有进山中驱兽的,有在路口拦截的,他自己则不离齐桓公的车驾左右。

齐桓公坐在车上,手持弓箭,两眼左右扫视,见兽群尚未出现,令驭手驱动坐车慢慢向谷口靠近,蔡姬小鸟依人似的坐在齐桓公身边,也瞪大眼睛左右张望。开方等了半天,不见野兽出现,手持弓箭钻进树林中去。

突然,树丛中逃出一只梅花鹿,站在路口紧张地东张西望,蔡姬惊叫一声:“快看,梅花鹿!”

“别出声!”齐桓公连忙制止,可惜还是晚了,梅花鹿听到人声,转头向谷中跑去。齐桓公射出一箭,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只射中梅花鹿的屁股,梅花鹿带箭负痛向谷中跑去。

“快!”齐桓公命令驾车的驭手,“追上去!”

驭者连忙驱车紧随在梅花鹿后面追进谷中。梅花鹿见有人追赶,拼命地奔跑,齐桓公的乘车紧追不舍。突然,梅花鹿向右一拐,钻进树林中没了踪影。齐桓公失去追逐的目标,有些失望,左顾右盼,猛然发现谷中地势险峻,风景秀美,一向好玩的齐桓公竟然忘了追逐鹿,让驭者驾车缓缓而行,齐桓公边走边欣赏山色美景。他问身边的驭者:“好美的风景呀!知道这个山谷叫什么名字吗?”

驭者摇摇头:“不知道。”

齐桓公再问其他人,没有一个知道此山谷之名。正在这时,前面过来一位老人,齐桓公停车问道:“老人家,请问这是什么山谷?”

老人回答说:“愚公之谷。”

齐桓公觉得这个名字很是奇怪,好奇地问道:“为何取这样一个怪名?”

“这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老人回答。

齐桓公更觉得奇怪,说:“我看老人家的样子,并非愚人,为何取这样的名字呢?”

“让我慢慢地跟你说吧。”老人叹了口气说,“我以前曾喂养了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因为个头特别大,我卖了它后又用钱买了一头小马驹。有个年轻人跑过来对我说,牛不能生马,便将小马驹牵走了。邻居们知道后,以为我很傻,所以把我住的地方叫做‘愚公之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