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招徕外商出奇招
第38章招徕外商出奇招齐桓公带着随从巡视各地,这一天到了平陵,见路边有几间茅屋,便停车走了进去。茅屋里家徒四壁,几件缺胳膊少腿的农具靠在墙根,一个底朝天的破米缸孤零零倒在墙角落里,用土砖架起的简陋的床铺上除了草,什么也没有。茅屋的主人、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子见有客进门,满脸堆笑地迎上前。
齐桓公关心地问:“老人家,就你一个人吗?没有人供养你?”
老人伤心地道:“我有五个儿子,因为家里穷,家徒四壁,没有钱为他们娶媳妇,我让他们出门打工去了,指望能赚点钱娶门妻室。”
齐桓公未曾想到,世上竟有这么多人无妻,而自己却是妻妾成群,后宫还有无数的美人排着队等着临幸,很多宫女连见自己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想到没有女人时的烦躁,齐桓公很是同情老人的处境,对老人道:“叫你的儿子们都回来吧,寡人送五名宫女给他们为妻。”
开方见老人愣在当场,道:“这是国君,还不磕头谢恩。”
老人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喜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得一时不知所措,见开方如此说,才知此事是真的,不是做梦,顿时喜极而泣,翻身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
“起来吧!”齐桓公道,“乡下无妻之人很多吗?”
“很多啊!国君。”老人站起来,指着远处山脚下一个小山村道,“那个村庄叫鹿岭,鹿岭有个老人叫鹿门稷,已经七十多岁了,就是因为穷,无钱娶妻,还是一个鳏夫。”
“啊!”齐桓公发出轻轻的感叹,心里想,回去一定要同仲父讨论这个问题。
管仲知道齐桓公巡视平陵,将五个宫女送给一个乡下老人的五个儿子为妻的事情后,进宫求见齐桓公,带着嘲讽的口吻道:“主公所施之恩惠,是不是太小了点?”
齐桓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正自洋洋得意,听到管仲的讽刺之词,似乎有些不高兴,反问道:“仲父为何要这样说话?难道寡人做错了吗?”
管仲毫不客气地道:“如果天下人都等到被主公发现后再施以恩惠,齐国没有粮食吃的人早就死光了,没有妻子的人也不多了。”
齐桓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管仲到底想说什么,但觉得管仲说得似乎有些道理,忙说道:“仲父你说,你想要寡人做什么?”
“俗话说,君恩不下乡,是说民间疾苦千千万,靠君主逐个施舍,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只能治标,难以治本。若仅仅是施舍,一个土财主就能做到,何须主公亲自出手呢?”管仲道,“君主治国,要从制度、政策上予以完善。比如,解决有人无妻的问题,那就颁布法令,让齐国的男子二十岁而娶,女子十五岁而嫁。”
“好!好!好!仲父说得有理。”齐桓公突然想到鹿门稷,故意问道,“仲父知道不知道,民间有没有老而无妻之人呢?”
管仲虽说是日理万机,但对民间的事情却很留心,略想了想道:“臣听说有个叫鹿门稷的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是个鳏夫。”
鹿门稷的遭遇,唤起了齐桓公的怜悯之心,问道:“怎样才能让他娶上妻室呢?”
管仲正在筹谋一项政策,早就等待有这么一个劝谏的机会,于是答道:“臣听说,朝廷过分聚敛财货,天下百姓必然困穷;宫中有怨女,民间必然有老而无妻之人。”
“仲父说得有理,寡人服了。这样好不好?”齐桓公以商量的口吻道,“宫中所有宫女,凡未被寡人亲幸过的,全部放出宫,一律嫁到民间去。”
“谢主公恩典。”管仲微笑道,“将宫女遣送出宫,臣非常赞同。不过,臣却不想将她们放到民间去,臣要留下来,以作大用。”
“不行、不行。”齐桓公连连摇头道,“寡人之所以将宫女遣送出宫,是要解决民间有人无妻的问题,不是给仲父你的。”
管仲听罢哈哈大笑:“主公以为臣自己要这些宫人吗?”
齐桓公反问道:“不是吗?”
“差矣!这批宫女,个个都颇有姿色,臣要将她们派大用场。”管仲解释道,“臣欲在临淄及齐国的大城市设置女闾(即妓院),将这批宫女派到女闾去当侍应女。”
“什么?什么?”齐桓公问道,“女闾是怎么回事?侍应女又是做什么的?”
“臣正欲向主公禀报这件事。”管仲道,“自臣颁布招揽外资的优惠政策之后,各诸侯国的商人蜂拥而来,然而,这些外国商人以及游士来到齐国后,由于是只身在外,妻妾皆留在家里,身边并无女眷。他们都很恋家,难以在齐国久待下去。设置女闾,让这些长居齐国的外国商人能够解除身边没有妻室、女人的烦躁和不安,使他们在齐国感到有一种家的感觉。”
“招徕外商的优惠政策,寡人怎么不记得了?”齐桓公问道。
“主公国事繁忙,可能不记得了,这件事,臣向主公禀报过的。”管仲说。
“啊!”齐桓公拍拍脑袋,“让寡人想想。”
原来,齐国称之为盐铁之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当属盐和铁,至于其他商品,如皮、骨、筋、角、竹箭、羽毛、象牙、皮革等等,都很匮乏。一次,齐桓公询问管仲,有什么办法能够得到这些商品。管仲道:“齐国没有这些东西,那就只有通过交易,多方收购,别无他法。”
“收购?”齐桓公道,“如何收购,商人不来,总不能上门去将他们拉到齐国来吧?”
“臣有办法让各国的商人都到齐国来做生意。”管仲信心十足地说。
齐桓公问道:“仲父有何办法,让各国商人都到齐国来做生意?”
“制定优惠政策以招徕外商。”管仲很有把握地说,“商人走南闯北,贩卖贩卖,买贱鬻贵,为的是赚钱。只要我们制定优惠政策,并公之于天下,让各国商人都知道,齐国的经济环境好,到齐国来经商,能够赚钱,赚大钱。这样,他们一定会趋之若鹜,不请自来。”
齐桓公非常赞同管仲的意见,命管仲制定招商引资的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国商人到齐国来做生意,并将优惠政策张贴在政令展台和各交通要道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其具体优惠政策是:
国君令:
为诸侯国来的商人修建招待客栈,规定:凡来四马所驾一车的外商,免费供给食物;来十二匹马架三乘车的外商,再加供给马匹的饲料;来二十匹马五乘车的外商,除享有上述优待政策外,另外再配五个专职服务人员。
优惠政策颁布之后,各国的商人果然趋之若鹜,如流水般涌来。齐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兴旺繁荣起来。
外商来了,市场繁荣了,经济也搞活了。但是,时间一久,很多外国商人又陆续走了。管仲不明所以,经了解才知道,原来,外商来到齐国,身边并未带女眷,时间久了,生理上、心理上的压力不能发泄,渐渐有了恋家的感觉。故此很多外商先后都回家了。管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总想为外商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故有了设女闾的打算。由于女闾中的侍应女不能落实,虽有设女闾的想法,却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管仲知道宫中侍女很多,她们中间有很多不但从未被齐桓公亲幸过,甚至连见齐桓公一面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在宫中守着齐桓公一个男人,白白地浪费了青春年华。但在那个年代,宫中的女人没有人身自由,虽有思春之念,却不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管仲两眼看着齐桓公,等待着他的回答。
“啊!想起来了。”齐桓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那个一乘者供饭食;三乘者外供牲口草料;五乘者配五名侍者的政策?”
管仲微笑地点点头。
齐桓公道:“效果如何?”
“优惠政策公布之后,天下客商趋之若鹜,闻风而来。”管仲道:“只是,来虽来了,很多却没有留住,来了一段时间又走了。”
“啊……”齐桓公似乎明白了。
管仲道:“臣设置女闾,将宫中遣出的宫女派到女闾中当侍应女,通过其他途经挑选一些,充实到女闾中去,借以留住外来宾客。”
“仲父哟!”齐桓公大大笑道,“此等妙招,也只有你才能想得出来。”
“臣也是被逼出来的。”管仲道,“臣设女闾,不仅仅是留住宾客而已。”
“怎么?”齐桓公问道,“还另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