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首合诸侯
第39章首合诸侯
管仲主政以后,修旧法,举新政,行政上推行“三国”“五鄙”的朝野分治制度;军队改革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即寓兵于民;经济上推行相地衰征的农业赋税政策、官山海政策,并实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大力促进齐国工商业的发展。几年下来,齐国之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市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在齐国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宋国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动乱。事情的起因要追索到齐、宋联合攻打鲁国这件事上。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在那次战争中为鲁国所俘,在宋国的请求和齐国的调解下,鲁国才将南宫长万释放回国。本来,南宫长万在宋湣公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但自从他战败被俘之后,宋湣公从心里对他萌生了轻视之意。
一次,宋湣公与南宫长万相约打猎,并设赌局,猎物多者为胜,败者摆宴请客。狩猎本是一种游乐,败者摆宴请客,只不过以博一笑而已,算不得什么。谁知两人在狩猎过程中较上了劲,追杀野兽,争先恐后,南宫长万虽说为臣子,但对宋湣公没有丝毫相让之意,为争夺道路而互不相让。宋湣公一怒之下骂道:“南宫长万,以前寡人佩服你是一个英雄,很尊敬你,自从你做了鲁人的俘虏以后,寡人就不再尊敬你了,甚至还瞧不起你,由于你无能,才使宋国打了败仗,使寡人蒙受战败的奇耻大辱。”
南宫长万是宋国有名的大力士,为鲁人所俘,是一生之奇耻大辱。宋湣公以此来侮辱他,正是揭了他的伤疤。有道是:打人莫打人脸,骂人莫骂人羞。宋湣公却不识此道,借南宫长万兵败被俘之事羞辱于他,虽图了一时口快,却为他日后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祸从口出。
宋国大夫仇牧私下里曾对宋湣公说:“君臣之间,应以礼相待,不可随便戏言。君戏臣,是对臣的不尊重,臣戏君,则是大不敬。不尊、不敬则相互间会有怠慢,怠慢则导致失礼,进而滋生悖逆之事。君上一定要戒之,切不可任意而为。”
宋湣公不以为然地说:“孤与长万,关系一向很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言语相激,只不过是戏言罢了。”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周庄王驾崩。太子胡立继位,是为周厘王。周室遣使传讣告于天下诸侯国。当使者到宋国时,宋湣公与宫人正在蒙泽玩游戏。南宫长万有一绝技,即将戟掷向空中数丈高,然后伸手接住,从未失手。宫人欲观南宫长万之技,向宋湣公建议,请南宫长万一同出游。宋湣公召南宫长万一同出游。游玩过程中,南宫长万奉命献掷戟绝技,博得宫人满堂喝彩。
宋湣公虽为国君,好胜之心特别强,他见南宫长万掷戟博得满堂彩,颇是不服,心中暗含妒忌之意,命内侍取过博戏,邀南宫长万决赌。输者以喝酒为罚。酒,是烈酒,斗,以大金斗。
博戏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博弈游戏,又称“六博”,有六支箸和十二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博弈双方相对而坐,棋盘放在两人中间,盘为十二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宋湣公是博戏高手,南宫长万根本就不是宋湣公的对手,连负六局,罚酒六斗,南宫长万已有八九分醉意,连输连罚,心中不服,趁着酒性,抓起骰子说道:“来,再博一局,我就不相信赢不了你。”
宋湣公见南宫长万不服气,挖苦地说:“囚徒乃常败将军,不是寡人的对手,你就是拿出吃奶的力气,恐也难胜寡人一局。”
“你……”南宫长万见宋湣公如此轻蔑自己,再次以战败被俘之事羞辱,不由怒火中烧,正欲发作。忽有宫侍来报:周王遣使来宋,正在外面候见。
宋湣公博戏之中将南宫长万杀得狼狈不堪,正自得意,闻周室有使者来宋,高兴说道:“有请!”
周王室使者应声而入,彼此礼过之后,宋湣公问道:“天子使臣来宋,不知有何上命?”
周王室使者朗声说道:“庄王驾崩,太子胡立继位,是为周厘王。本使奉周厘王之命,一是传庄王驾崩的讣告,二是通告周厘王即位之讯。”
“啊!”宋湣公正容地说,“周室庄王驾崩,新天子即位,宋国应当派遣使臣前往凭吊和祝贺。”
南宫长万忙奏道:“臣从未到过洛邑,不知王都是什么样子,恳请君上,臣愿为使臣赴王都吊贺。”
“嘿、嘿!”宋湣公冷笑两声道,“宋国即使再无人,也不会派遣一个囚徒为使呀!”
宫人听罢,大笑不止,南宫长万听罢宋湣公的讥讽之词,羞得面红耳赤,接着又闻宫人的讥笑声,更是恼羞成怒,兼趁酒性发作,大骂道:“无道昏君,你知囚徒也能杀人吗?”
“大胆贼囚!怎敢无礼!”宋湣公也是大怒,伸手去抢南宫长万手中长戟,南宫长万也不来夺,提起博戏,劈头盖脸地击向宋湣公,宋湣公应声倒地,南宫长万飞身上前,举起铁拳就打。南宫长万是宋国有名的大力士,铁拳下去,力有千斤,宋湣公哪里承受得起,三拳两拳,顿时死在南宫长万的铁拳之下。
宫人见南宫长万打死了国君,轰然而散,纷纷大呼道:“南宫长万弑君了,南宫长万弑君了。”
南宫长万怒气未消,提戟大步来到朝门,正好遇上大夫仇牧,仇牧问道:“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答道:“昏君无礼至极,已被我杀了。”
仇牧闻南宫长万身上酒气熏人,笑着问:“将军醉了吧?”
“谁醉了?”南宫长万伸出沾满鲜血的手说,“你看,这是什么?”
仇牧见南宫长万真的杀了人,勃然变色,大骂道:“弑君之贼,天理不容。”举起手中笏板击向南宫长万,南宫长万掷戟于地,空手相迎,看也不看,左手一扫,将笏板打落在地,右手铁拳顺势一挥,将仇牧打得脑浆迸出,当场毙命。南宫长万捡起地上铁戟,从容地登车扬长而去。
太宰华督听到叫声,挥剑上车,带兵前来平乱,刚走到东宫西门,正好与南宫长万相遇,长万也不说话,催车上前挺戟便刺,华督哪里是南宫长万的对手,只一合便坠落车下,南宫长万再补一戟,顿时一命呜呼,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南宫长万弑君后,拥立公子游为宋国国君,将宋湣公手下的大族尽行驱逐。宋国众公子惊闻其变,都逃到萧邑避难,公子御说则投奔到毫邑。
南宫长万知道公子御说有才华,且又是宋湣公的嫡亲弟弟,只要除掉公子御说,其余众公子也就不足为虑。于是,南宫长万派他的儿子南宫牛和大将猛获率师包围了毫邑,欲捉拿公子御说,以绝后患。
萧邑的萧叔大得知南宫牛在攻打毫邑,率领被驱逐的戴、武、宣、穆、庄五族及众公子,又向曹国借来军队,来救毫邑。公子御说得知救兵来了,率毫邑的成姓大开城门,从城中杀出,内应外合,一举击败南宫长万派来的军队,南宫牛被杀,猛获落荒而逃,不敢回宋,投奔卫国去了。
戴叔皮向公子御说献计道:“使用降兵旗号,假称南宫牛攻克毫邑,摛了御说,得胜回朝,然后趁机除掉弑君之贼。”
公子御说采用戴叔皮的建议,派人一路传言,说南宫牛得胜回朝,借以麻痹南宫长万,随后带着得胜之师,杀回都城。撞开城门,一拥而入,三军大叫:“只杀弑君之逆贼长万一人,其他人等不必惊慌。”
南宫长万闻警,吓得不知所措,仓促间急奔朝中,欲带上新君公子游出逃,奔跑之中,见满街都是甲兵,乱军中有一内侍跑到长万面前说道:“主公已被乱军所杀。”
南宫长万长叹一声,知大势已去,思之再三,知列国之中,惟陈国与宋国没有交往,于是杀回家中,将八十岁的老母扶上车,左手挟戟,右手推车而行,一路上竟是无人能挡,杀开一条血路,夺门而去。
宋国众公子杀掉公子游后,拥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公子御说即位后,拜戴叔皮为大夫,选五族之贤者,为公族大夫。萧叔大仍归守萧邑。
宋桓公即位后,遣使到卫国引渡猛获,遣使到陈国引渡南宫长万。当时,公子目夷年仅五岁,侍候在宋桓公的身边,听父亲遣使于陈,笑着说:“长万必不能引渡回宋。”
宋桓公说:“小孩子,知道个什么?不要乱说话。”
目夷回答说:“勇武之人,谁都想得之,长万乃万人敌,被宋国所弃,这样的人,难道陈国会轻易放弃吗?他们必定要加以庇护,宋使必当空手而归。不信就走着瞧。”
宋桓公认为目夷言之有理,系备了一份厚礼,让使臣带往陈国送与陈国国君。
先说卫国,卫惠公接侍宋国使臣后,并不想交人,卫大夫石祁子劝谏说:“主公,天下之人有共同的是非好恶标准,为宋国所憎恶的人,卫国却要将他保护起来,这有什么好处?为保护而得到一个猛获,但却得罪而失去一个国家,与恶人相处而抛弃友好邻邦,这是不合算的。”
卫惠公听从石祁子的劝谏,把猛获交给了宋国使臣。
再说宋国使臣至陈国,先以重宝献于陈宣公,然后要求引渡南宫长万回宋。陈宣公因收了宋国的财物,欣然同意将长万交给宋国,但担心南宫长万勇武过人,不易擒拿,便设了一个美人计,先是发请柬宴请南宫长万,席间,几个美人轮流敬酒,将南宫长万灌醉,然后,将他装进皮袋里送到宋国。宋国将长万与猛获用酷刑处死。
宋公子御说虽说继承了宋国君位,没有得到诸侯的承认,地位并不牢固。正是这件事,为齐桓公称霸提供了一个大大的机会。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对管仲说:“寡人承仲父之教,对国政进行改革,如今的齐国,兵精粮足,国富民强,百姓都知道礼仪,寡人意欲立盟约,修霸业,仲父以为如何?”
管仲奏道:“称霸诸侯,是齐国的既定目标,但对外却不能赤裸裸地这样说,这样,齐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仲父认为该怎样办?”齐桓公问道。
管仲审时度势地说:“当今诸侯,强于齐国的很多,南有荆、楚,西有秦、晋,各自逞英雄,不知尊奉周王室,所以不能成就霸业。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然是天下共主,平王东迁以来,诸侯不朝,不向周天子纳贡,这种不尊礼法的混乱局面应该整顿。如今周庄王驾崩,周厘王初立。宋国又遭南宫长万之乱,贼臣虽然死了,但宋君的地位并不牢固,有可能还要出乱子。主公可派遣隰朋到周朝去,一是祝贺周室新王登位,二是请周天子下旨,以齐为主,大会诸侯,安定宋桓公的君位。以此作为称霸的契机。大会诸侯之后,主公的威信必将大大提升。然后奉天子以令诸侯:对内尊重周王室,对外扶持中原各国中衰弱的国家,抑制强暴国家,讨伐昏淫无道的诸侯,抵制入侵中原各国的外来之敌,使海内诸侯都知道齐国坚持正义,大公无私。这个形象一旦确立,各诸侯国必然都来依靠齐国。如此一来,不需动用兵车,主公就可获得霸主的地位。此举名为高举‘尊王’之名,实行‘称霸’之实。”
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立即派隰朋出使洛邑,朝贺周厘王。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周厘王见齐桓公如此尊重周王室,非常高兴,立即下旨,由齐侯出面大会诸侯,安定宋君。
齐桓公接旨大喜,问管仲道:“王诏已下,何时发兵?”
管仲道:“先向诸侯传达天子之命,然后再会诸侯于北杏,在会上公推盟主,由盟主来执行天子之命。然后,诸侯国军队,由盟主统一指挥,这样,就可以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