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长勺之战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长勺之战

第22章长勺之战

且说齐桓公率领五百战车、近二万名将士,浩浩荡荡,杀奔鲁国。兵马行至汶阳,鲍叔牙下令三军于城外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休整一日。齐桓公与鲍叔牙及众将军进入汶阳城。是日晚,齐桓公将鲍叔牙、王子成父等人召集在一起商讨军情。他问鲍叔牙:“太傅,鲁国有何动静?”

鲍叔牙说:“据探子回报,鲁庄公下令在全国征集壮士入伍,欲与我军一决雌雄。”

“鲁国乃寡人手下败将,还有胆量抵抗齐军?”齐桓公哈哈一笑道,“打听到他们此次以谁为将?”

“听说鲁庄公正在为此事犯愁。”鲍叔牙看了一眼齐桓公说,“闻鲁国司马曹沫自干时之战以后,对齐国已是闻风丧胆,施伯虽然是足智多谋,但对于打仗,似乎并不在行。还有一条消息说,鲁国内部已有主战与主和两派。到底是战还是和,应该有个结果了。”

“主和?”齐桓公冷哼一声,“除非他割让十座城池,否则,寡人一定要杀进曲阜城,直捣鲁国老巢。”

正在这时,侍卫引进一名齐国探子,探子进来跪下奏道:“启禀主公,鲍帅,据小的打探,鲁庄公命一个叫曹刿的人为将,率军抗击我军。”

齐桓公问道:“此人是何来历?”

“此人从未出仕,据说乃一介草民,无人知道其来历。”探子回答。

“还有什么消息?”齐桓公问道。

探子回答:“没有了。”

“好!下去领赏!”齐桓公补了一句,“再探再报。”

齐桓公遣走探子,笑着对大家说:“看来鲁国真的是朝中无人,竟然拜一个山野草民为将。”

鲍叔牙提醒说:“主公,我们尚不知曹刿这个人的来历,不可轻敌呀!”

“鲁军乃寡人手下败将,干时一战,寡人仓促应战,就杀得他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此次寡人亲率战车五百乘,雄兵二万,有备而来,岂能不胜?”齐桓公大手一挥,“明天三军休息一天,后天兵发曲阜。”

鲍叔牙见齐桓公如此气盛,心里不禁生出一丝隐忧。但他也认为齐强鲁弱,打赢这场战争不会有问题,虽有隐忧,却也并不很在意。

且说鲁庄公听过曹刿的一席之谈,料定此人文韬武略胜于常人,但如何使用此人,心里又有些犹豫,连夜问策于施伯,施伯建议:“臣素闻曹刿乃鲁国隐士,饱读经书,精通战法,有将相之才,若要用此人,必当委以重任。”

鲁庄公有些担心地说:“鲁、齐一战,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稍有不逊,将功亏一篑,委以重任,是否有些冒险?”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施伯略顿一会儿后说,“主公已令曹刿同乘一车,在战场上随时问策于他,若真是帅才,就将指挥权交与他,主公以为如何?”

“好!”鲁庄公赞同地说,“就按这个意见办。”

第二天,鲁庄公亲至校场点兵,正待点将之时,他突然同施伯耳语了几句,施伯频频点头,接着,他对曹刿说道:“曹刿,今天由你点兵。”

鲁庄公向施伯点点头,施伯站起来,面对台下将士大声说道:“各位将士听着,主公有命,今天,由曹刿点兵。”

曹刿为难地说:“草民乃山野小民,毫无资历,怎么能将台点兵?”

“去!”鲁庄公鼓励地说,“寡人信得过你。”

台下众将士听到主公命一个无名之辈校场点兵,立即沸腾起来。

曹刿看看鲁庄公,又看看施伯,有点不知所措,施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曹刿说:“主公叫你点兵,还愣着干什么?”

曹刿犹豫再三地说:“草民乃一布衣,凭何上台点将?谁人能服?”

鲁庄公取下身上佩剑,双手递上说:“寡人赐你尚方宝剑,违令者斩。”

曹刿当着众将士之面,在点将台上双膝跪下,接过尚方宝剑,大声说:“臣遵旨!”曹刿接过尚方宝剑之后,立即像变了个人,只见他眼露精光,气宇轩昂,眉梢间透出一股杀气。

鲁庄公心头为之一震,心里想:好重的杀气,果然是个帅才。

施伯坐在旁边暗暗点头。

曹刿手持尚方宝剑,雄赳赳地站在台上,大声叫道:“曹沫将军听令!”

曹沫站在台下正在生气,为什么呢?心里不服呀,他堂堂鲁国司马,竟然被一个山野村夫夺去彩头,他能甘心吗?由于思想开了小差,没有听到台上的曹刿在喊他的名字。

曹刿见曹沫站在那里不动,以为是瞧不起自己,提高嗓门叫道:“曹沫听令!”

曹沫这才听清楚,曹刿是在点自己的名字,忙出列应道:“末将在!”话刚出口,心里又有些后悔,自己怎么能够答应一个山野村夫的点将呢?

曹沫还在这里胡思乱想,台上的曹刿说话了:“命你率战车五十乘为先锋,出长勺、沿途迎击齐军,若遇齐兵,只许败,不许胜,逐步向长勺撤退。”

“这打的是什么仗?哪里有只许败,不许胜的道理?”曹沫暴跳如雷。

“曹沫,你想违抗军令吗?”曹刿怒喝道,“本人有主公亲赐尚方宝剑,违令者斩!”

曹沫心里虽是不服,但曹刿手中有尚方宝剑,不服也不行,只好忍气吞声地退到一旁,心里想:等打完仗再说,若是胜了,倒也罢,若是败了,本将军定会出这口恶气。

曹刿见曹沫不服气,问了一句:“曹将军还记得干时之战吗?”

曹沫以为曹刿故意以干时之战来羞辱他,反问道:“什么意思?”

“记得当时齐国的隰朋是怎样做的吗?”曹刿问道。

曹沫略一思索,恍然大悟一想,大声说:“知道了!”

“公子偃听令!”曹刿继续叫道。

公子偃出列:“末将听令!”

曹刿大声说:“长勺以东三里有座山名叫大牯岭,岭后山谷可以屯兵,命你带战车百乘,潜伏于山谷之中,曹将军撤退之时,齐军必定尾追而至,你只管按兵不动,让他们过来,待齐兵溃败之时,但闻三通鼓响,便率兵从左右杀出痛击之,记住,不可将退路全部封死,要给齐军留一条退路。”

公子偃不解地问:“既然齐军溃败,为何还要留给退路,一举全歼不好吗?”

“凭鲁军实力,若能击退齐军已是侥幸,绝难将齐军一口吃掉。若将其退路封死,齐军必作困兽之斗,到时,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曹刿补充一句,“记住,给齐军留一条退路。”

公子偃应声入列。

“主公的中军驻扎在长勺,鲁、齐两国之兵,将在长勺决一死战。”曹刿振臂一呼,“鲁军必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