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游学四 - 武勋子弟被皇帝命令科举出仕后 - 区区某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6章游学四

第136章游学四

二皇子拍案,凶神恶煞命人驱赶走似乎对祖宗显灵深信不疑的村民。他面色沉沉看着崔琇,问的发自肺腑:“你疯了吗?”

其他人也懂这个疯字的含义,目光炯炯看着崔琇。

崔琇从容朝北方向一抱拳:“我知道,我祖父临终前那一枪让官场忌讳,但目的终究是为民。皇上要成万皇至尊,书写新的君臣关系,最为核心的本质也是为民。”

“目的一致,便是殊途同归。”

“且说句实话,我若不是有点祖父风骨,有点崔家大逆不道,皇上会高看我们一眼,会让我们插手地方政务吗?”

反问后,崔琇笃定道:“忠武公嫡长孙专指崔瑚。我是学习武师耿直敢谏言,是好学生。”

这声声铿锵有力,听得在场的学生们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看向二皇子。

二皇子想了想,坦诚相告:“你心理有数就行。反正父皇对崔家态度我是琢磨不透。”

牛超听得二皇子表态了,沉默一瞬,就开口:“反正咱们两家还是得比一比谁跟豁出去的。哪怕失败了,都有丹书铁券扛着。”

没丹书铁券的两家气炸了:“这是文臣治世,不是你们武将厮杀。”

“能教化百姓的那都是好办法。”

“再说句孩子气的话,咱不趁着上头有爹有祖父顶着猖狂,等到老了才狂啊?”

“大不了流放。荣国公都敢喊出抄家流放做口号,我们也敢从头再来。”

有抄家兜底着,五人互相对视一眼,互相笑了笑。

随后锦衣卫同知负责给皇帝写公文,呈送体察民情时发现的一幕幕,牛超带着黎理负责安排兵马,免得遇到刁民有理说不清,然后找打更的找车队,效仿京城打算来个全县通知;崔琇和文敬负责走访田间地垄,查探税收。

至于县令,先关着,等他们有空再说。

全县的百姓全都傻了,镇长里长村长族长这些与百姓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百姓之一,是轮流着被请到临时营地问话。

当然更多也是亲自查访。

五日后,崔琇一步步走着数着数,数到了一百二十九。他看着田野分界的田埂,站定后回眸望着光秃秃的地面,沉默的在县图上打个叉。

随行的文敬提笔记下后面色沉沉:“这姓楚的真是黑心肝。按着《皇舆全览图》的“丈量规则”,但凡大周境内皆是宽一百步,长十百四十步为一亩,这各镇跟楚大人关系好的乡绅亩数是起码一百六十步,穷苦百姓一亩地最多才一百三十步。”

收税是按着亩来交的,穷苦百姓就要硬生生多交百分之一。

“请黄大妞她们来看看。”崔琇垂首看着挂着霜的田地,沉声:“我朝地大物博,为防一概而论有失公允,是将定土地等级的权限下放到州府。我至今还不太懂土壤的肥力,但一眼望去这暮气沉沉的,感觉连女营的农耕都不如。”

崔琇眉头紧蹙,缓缓弯腰,手指捏了捏有些泥沙的土:“女营当初的农地那都是荒地,是女营一年年自己开荒施肥,精耕细作出来的。”

“可眼前这地,干看着就砂砾,有种衰败气。”

“咱们府学冬日还有些绿油油的菜,扛得过吹风雪打。”文敬听得这话,脸愈发黑了,放了信号弹后,也蹲着看泥土:“农学夫子先前也介绍过农田可以冬日修养沃肥。咱们这三天巡查来看,哪怕走马观花抽查,可这地冬日农耕方式透着些……”

“古老。”崔琇回应:“我记得农学工具这一块也在研发的。我大伯手里有个喷壶,轻巧灵便,总不能就女营再用。”

两个半懂的举人边对比自己的记忆,记录自觉困惑之地。一炷香后,黄大妞带人前来。听完两人的困惑后,立马扭头吩咐去找精通耕作的女农夫子。

崔琇困惑:“女卫还有精通农家?”

“世子爷不是农学名士?我等作为战神的姐妹,自然要护着世子爷这独苗苗了。”黄大妞开口解释:“战神临终之前最关心便是农学。瑚是粮食。”

“因此我等女卫成立后,是专门挑选了精通农学的女夫子。诸位公子游学,我们护卫也是锻炼。农学也要看看大周地大物博的风景。”

崔琇和文敬理解的点点头:“这农学重要,有道是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

说话间女农夫子前来。

崔琇和文敬朝人作揖,诉说自己的困惑。

女*农夫子见这般和善,压下心中的拘束,开始蹲身查探泥土。片刻过后,她娓娓道来:“哪怕京城和此地气候有些差别,但基本田地肥力标准是一样。这些标准千百年来都差不多,千年前《管子地员篇》按土色、质地、结构、孔隙、结聚、盐堿性等肥力因素并结合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等级划分。我朝亦也是按着这些标准要素在《皇舆全览图》中作了总规划,分三等十八种。”

“州县只有等级内的裁量标准。不可直接二等田升一等田。”

“这地按着《皇舆全览图》标准,应该是三等殖土。这种土最容易分辨的便是浸泡水后土壤就疏松,不耐干旱。”女农夫子手指摩挲着泥,做最详细的解说。

文敬看着县衙登记的“二等剽土”四个大字,后怕的手都抖了。

若不是崔瑚放话当什么农学名士,若不是皇上下令女营耕种下令府学也要学农,恐怕他连最基本的农地区分都不会。若是他外放一地,若是信错了人按着人所言进行土地等级。

他文敬都能成贪官,成鱼肉乡里之辈。

非但文敬害怕,就连崔琇也身形僵硬,哆嗦的看着眼前的地。

要不是崔家情况特殊,他们也不会绞尽脑汁琢磨着崔瑚走一条富贵的农学名士道路。不琢磨农学名士,恐怕他崔琇也不会……

想想曾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自己,崔琇冷汗都吓出来了:“文官和文人不一样。为官是要经济民生。”

感叹着,崔琇反复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还劳烦夫子将我们这些标注的农田,全都带队清查一遍。”

女农夫子闻言看了眼黄大妞。

黄大妞淡然:“有话直说。这大伯的大侄子崔琇。”

“卑职斗胆,您打算查亩,查全县的亩数,厘清田地?”女农夫子小心翼翼开口问道。

“自然。”文敬闻言回答的更为毫不犹豫:“按着我大周律令,这亩数三十年前,便要按着武帝下旨推行的《皇舆全览图》的标准彻查。”

崔琇也毫不犹豫:“更别提我姐奉命调查的便是这亩数和人数!”

“玥夫子带兵,外加还有牛将军带兵镇压。就这样也要慢慢查,查到现在江南都还没彻底厘清。”女农夫子小声:“我知道两位是好意,可咱们女兵加上二皇子的人马最多也就六十八人,万一压不过全县那些因此利益受损的乡绅怎么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