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乡试六
第124章乡试六
文敬闻言一个激灵,敛声屏息,小心翼翼看向干系恩科的崔瑚。
崔瑚迎着两紧张兮兮的脸,当即解释:“我答完还检查了两遍呢!真的,京城暴雨下了三天三夜才放晴。主考官请命令后,下令今年只考正科一场,试卷也是重新出。还放考生休息了两天,才继续考试。”
“重考期间,我是灵感如泉涌,琇弟你圈画的要点,还有文敬你们家备考的户籍要点我都记住。”
崔琇和文敬互相对视一眼,看向自信飞扬的崔瑚,唇畔张了张,还是没胆将“确保能考上吗?”这问题问出。
“考完琮弟接我回家,我也是养精蓄锐休息了两天。”崔瑚瞧着两人乌黑的跟黑白熊一样的眼眶,再一次毛遂自荐着:“我在家呆不住,琮弟他又忙着城内的调度,这不我就琢磨来找琇琇你了。你给我安排点活吧,比如扛沙包我真可以干的!”
“祖宗冷静,崔琇你也别先答应。”文敬边开口,甚至还一个箭步蹿出去往外看了又看。果不其然看见两眼熟的崔家护卫又看见六个眼熟的锦衣卫侍卫。
当即对崔瑚小命的重要程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于是,他谨慎做出比较安全的建议:“世子爷,恕学生冒昧直言,你不能扛沙包。我家也有消息传过来,我爹这个礼部尚书都跑了好几趟风骨馆了。您眼下作为风骨馆的馆主,您的战场不是在海堤扛沙包做这些劳力的活计而是去风骨馆。”
“对!”崔琇沉默一瞬,立马跟着回应:“您作为祭祀的盛放米粮的礼器,最好在风骨馆,尤其是农馆。”
“可我……”
“哥,”崔瑚举例说明:“说句实在话,这些年瑚瑚妇产科推行下来,在全大周尤其是咱京城百姓眼里,您就是投胎好命的征兆。所以您往农学馆一站,跟立旗一样,便有安抚民心的作用。您再把五谷把精耕细作这些知识点这些老百姓变着法伺候庄稼的知识点,学着用农具的知识点讲给百姓们听。你不能让百姓闲下来,百姓一旦闲下来就会东想西想,你要让他们忙起来。”
“想想你自己,你闲下来是不是就琢磨考试成绩如何?越想越闹心,倒不如找事情干。”
崔瑚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也对。我在家呆着真的好无聊的,最后宝珠都不搭理我了。”
无视崔瑚羞涩的解释,崔琇沉声:“你要是有什么农学种植忘记了,你就问百姓。让百姓们知道自己有所长,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人活着就还有未来就还能重建家园。”
“琇弟这道理说得对,所以……要不……世子爷干脆什么都不说,就礼贤下士问百姓?”文敬目光带着些官宦世家的狡黠,低声:“要是怕无人配合,就让府学里的曾师傅他们帮个忙搭腔。”
“定要他们提振他们的信心!”
崔瑚看着急着声音都变调的两人,郑重的点点头:“好,我听你们安排!”
虽然不能扛沙包,但他一直以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听聪明弟弟的话,还掏出手札本来记录。
等记录完要点,崔瑚问过自家二叔如何。确定自己二叔活蹦乱跳后,他便扭头积极去风骨馆了。
目送着崔瑚离开的背影,崔琇看眼文敬。
文敬迎着这意味深长,似乎能窥伺人心的漆黑眼神,开门见山:“虽然我有些自保的心思在,但你大哥真不能在海防一线。女营这回的确让我们看得见女子训练用的用处。”
一字一字,文敬带着佩服说完后,话锋一转,带着锐利:“可所有人不会下意识觉得是帝王带出的军队,只会想崔家军!”
崔琇沉默的看着文敬。
文敬不躲不闪任由人打量:“我祖父来消息,我妹、王巧儿还有牛嘉莉三人领头带着她们的小姐妹们联手软、禁了你大伯,才威风凛凛的奉统帅之命!”
“这消息,我能知道,全大周官场都能知道!”
“所以现在咱们在女营问题上,是绝对一条船上的蚂蚱。”
“我……”
“停!”看着说得实诚的文敬,崔琇不得不打断,“我就好奇一个问题。爵位能够血脉继承,军功怎么血脉继承?就算所有人下意识先入为主崔家军,那跟崔瑚有什么关系?我大伯好歹还有女营统帅的名号!崔家军起码领头也是崔恩侯吧?”
说着,崔琇磨牙,问的犀利:“文敬,不是我埋汰你啊,文臣政斗不还讲究名正言顺?”
看着崔琇眼里只有真挚的困惑,文敬环顾四周一圈,压低声回应:“皇位怎么血脉继承?”
崔琇瞳孔一震:“这……说句冒昧的,不也是要夺嫡要争吗?”
“那皇子没这个血脉,朝臣会拥簇吗?”文敬低声:“崔琇,文臣讨厌勋贵,尤其是开国勋贵缘由便在此。开国勋贵子弟是大周除皇子之外最为尊贵的,生而尊贵的大周贵族。”
“说句诛心的,你区区一个庶子拿的名帖都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没有功名前,是小民,甚至得称草民。你们可以自称小臣。”
崔琇听得这声声推心置腹的话语,想了想,表示自己懂了:“再加上我瑚哥是帝王一次次强调的忠武公嫡长孙。所以他的身份就是忠武公政治遗产,包括战神名声等等的继承人。”
“以及崔恩侯的政治标签是武帝宠侄,是吧?”
闻言,文敬飞速点点头:“据我祖父祈骸骨后闲来无事统计了一番,发现明德帝念了四百三十六遍忠武公嫡长孙。”
崔琇:“…………”
明德帝是属鹦鹉吗,就会反复叨这六字?
崔琇腹诽闪现脑海,没忍住昂首挺胸。
他现在愈发是崔家的崽了,瞅瞅这大逆不道的劲,连皇帝都腹诽埋汰了!
“所以知道你哥考秀才,然后开恩科的重要性了吧?”文敬道:“朝全大周宣告,崔家军成过往了。”
崔琇郑重点头,拽着文敬往外走:“那咱们赶紧执行相关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在心里默默求个上天保佑。”
文敬闻言恍惚一瞬,毫不犹豫应下:“也对。考试运跟咱们这么累死累活付出的救人功德也该能互相转换一下。”
文敬非但自己这么琢磨,还抽空找到新上位的首辅阁老孙子,跟人再三强调一番。
黎理:“我就说你适合当带头大哥。你和崔琇一文一武干活搭配,思虑周全,多好!”
戏谑归戏谑,黎理还是将文敬的意思传达给他们这些大归类“改革派”的文臣子弟。不到一天时间,所有前来帮忙的子弟们全都开始顺带求个榜上有名了。
被如此觊觎厚望的崔瑚:“…………”
崔瑚迎着官吏们亲切慈爱的目光,认真按着自己手札本上的记载,引导城内的百姓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聊如何救小麦,如何争取再种一茬,如何补贴家用如何……
总而言之方法多多,天没有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