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自控力传递正能量,让你的生活更美好(8)
第42章自控力传递正能量,让你的生活更美好(8)
这位患者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当他初次到山德尔的诊所去的时候,非常紧张、不安,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在就诊之前,他的办公室有三张大写字台,他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工作堆里,可事情似乎永远也干不完。当他与山德尔谈过以后,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出一大车的报表和旧文件,只留一张写字台,事情一到就马上办完。于是,再没有堆积如山的公事威胁他,他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而且身体也恢复了健康。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人不会死于工作过度,却会死于浪费和忧虑。”
第二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工作顺序。
创办遍及全美的市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
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轻重次序来做事。
查尔斯·卢克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十二年内变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长,每年十万美元的薪金,另外还有一百万美元的进项。他说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说的几乎不可能同时具备的那两种能力。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因为那时我的头脑要比其他时间更清醒。这样我可以比较周到地计划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次序。”
富兰克林·白吉尔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他不会等到早晨五点才计划他当天的工作,他在头一天晚上就已经计划好了。他替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一天里卖掉多少保险的目标。如果没有完成,差额就加到第二天,依此类推。
如果萧伯纳没有坚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这一原则,那他一辈子就只能做银行出纳而不会成为戏剧家了。他拟订了计划,每天必须写作至少五页,他这样工作了九年。
就连漂流到荒岛上的鲁滨孙都有一个按小时制订的计划表。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计划,但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随心所欲去做好得多。
第三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已故的霍华告诉我,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担任董事的时候,开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会议要讨论很多问题,但有结果的却很少。最后,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后来,霍华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做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这样所得的决议也许需要研究更多的资料。但是,在讨论下一个问题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形成决议。霍华先生告诉我,改革的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了结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们也不必带着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也适用于你和我。
第四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坟墓,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节小事使他们手忙脚乱,他们总觉得匆忙、焦虑和紧张。
一个经管大事业的人,如果没有学会怎样组织、分层和监督,那他很可能在五十多岁、六十出头的时候死于心脏病。
我过去觉得分层负责非常困难,而负责人如不理想也会产生灾难,但一个做上级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那他必须这样做。
◎解决真正的问题
我们常花一两个小时开会讨论问题,却没有人明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人性的优点》
如果你是个生意人,也许会认为:这个标题真荒谬。我干这行已经十几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诉我怎么消除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麻烦——简直是荒谬绝伦。
这话一点也不错。如果我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标题好像能帮助你,实则不值一文。
让我们开诚布公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决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忧虑,从我刚才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著名的亚力西斯·柯瑞尔博士的这句话:“不知道怎样克服忧虑的人,都会短命。”
既然忧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许会满意。我下面就告诉你一位企业家,如何不只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忧虑,还节省了百分之七十过去用于开会、用于解决生意问题的时间。
当然,我不会告诉你那些根本无法证实的事情,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里昂·胥孟津。多年来,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层的主管之一,现任纽约州纽约市袖珍图书公司的董事长。
下面就是他的经验。
“十五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会上大家很紧张,坐立不安、走来走去,彼此辩论、绕圈子。一天下来我感到筋疲力尽。如果有人对我说我可以减去开会时间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经紧张,我一定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可是我却制订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方案。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八年。对我的办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乐,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下面就是我的秘诀:第一,我立即停止十五年来我们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我那些很恼火的同事先把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然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第二,我定下一个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把问题给我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一、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常常花上一两个小时,还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二、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我吃惊地发现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能清楚地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这些问题可能有哪些解决办法?
(过去会上一个人建议采用一种方法,另一个人会跟他辩论。辩论常常跑题,开完会也拿不出几种办法)
四、你建议用哪种办法?
(过去开会总是花几个小时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圈子,从未想过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部下很少把问题拿上来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认真地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之后,最妥当的方案就会像面包从烤箱中自动跳出来一样。即使非讨论不可,所花时间也不过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因为讨论的过程有条理而且合乎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结论。”
法兰克·毕吉尔,这位美国保险业的巨子,运用类似方法,不仅消除了烦恼,而且增加了收入。他说:“我刚开始推销保险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后来发生了一点事,使我非常气馁。我开始看不起我的职业,几乎都要辞职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来,想找出我忧虑的根源。
“我首先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我拜访过那么多人,成绩却不理想。我和顾客谈得好好的,可最后快要成交时,他们就对我说:‘我再考虑考虑,下次来再说吧。’我又得花时间去找他,让我觉得很颓丧。
“然后我问自己:‘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回答之前,我当然得先研究一下过去的情况。我拿出过去十二个月的记录本,仔细看看上面的数字。我吃惊地发现,我所卖的保险,有百分之七十是在第一次见面时成交的;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三是在第二次见面时成交的;只有百分之七,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实际上,我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那百分之七的业务上了。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很明显,我应该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后的拜访,空出的时间用于寻找新的顾客。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把平均每次赚2.7美元的成绩提高到了4.27美元。”
法兰克·毕吉尔现在每年接进的保险业务都在一百万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经想放弃他那份工作,几乎就要承认失败。结果呢,分析问题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下面再列一下这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也能应用它们:
一、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四、你建议用哪种方法?
◎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