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你也进去吧
刘知远这个皇帝,其实当的也不算太差。他是个有眼光的人,这一点早在数年前就得到了印证。清泰三年,刘知远辅佐石敬瑭,假借契丹之势,消灭润朝。随后石敬瑭于太原称帝,国号为晋。
为了报答契丹人对他的协助,石敬瑭准备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愿意称比他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刘知远当时就劝:“对契丹称臣没问题,当儿子管人叫爹就过分了。况且割地后患无穷,多送些金帛不行吗?”
天知道石敬瑭是怎么想的,反正刘知远的劝说被他丢到了一边。
七年之后,石敬瑭得病挂掉了,他儿子石重贵继位。
又过了两年,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在幽州大发神威,于忻口大破伟王,之后诛杀吐谷浑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又在朔州阳武关再破契丹。
这个时候的刘知远已经初见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他早就不爽石重贵了。
又过了三年,正月一日,契丹进军京师,俘虏了石重贵北去,晋朝至此灭亡。
一个月后,也就是二月一日,耶律德光置办了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
发下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同时大赦天下,定年号为会同十年。
刘知远一琢磨,心说自己现在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就派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
耶律德光十分高兴,特地发下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刘知远一根木拐。
按契丹的礼法,只有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级别的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假节一样。
王峻拿着木拐,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王峻回来后,对刘知远说契丹政治混乱,一定不能攻占中原,于是俩人便商议建国。
与此同时,秦州节度使何健投降孟蜀,中原权贵人人自危。
几日后,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写信给刘知远,说如今中原无主,终究不是个事儿,劝刘知远登上帝位。
刘知远一开始装模作样的谦让不答应,于是众官三次上书,什么诸军将吏,什么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刘知远才发布文告应允。
三天之后,刘知远在太原称帝。
其实这也就是今年才发生的事儿,契丹那边还跟大汉打的热火朝天的呢。
之所以会提起来,是因为刘知远有一个心腹爱将,跟楚德敬的关系十分不错。
刘知远曾经私下对他说过,说到时机成熟之时,就要去往开封。后面过了不久,就派了此人去开封担任刺史。
他来了之后便立刻着手改造,宫殿是前人留下来的,不必多费心力,但是修造一番,总是要的。
可国家打仗,战事吃紧,哪里掏的出钱来给翻修宫殿呢?
这时候,楚德敬就出来了。主动献上白银十万两,助其翻修开封府的皇家宫苑。
那人名叫吴春锡,得知楚德敬主动捐银,十分感激。拍着胸脯保证,以后有事情找他,他一定会帮忙。
但是楚德敬这样的老狐狸肯定不会把人情用在别处,所以直到现在,楚德敬都没跟他提过还人情的事。
这一次楚邕楚材父子俩被杀害,楚德敬必须得把凶手找出来。
找到吴春锡门上去,把这事儿一说,吴春锡就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
转头修书一封派人送去给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刘知远,没过几天,回信就来了。
刘知远在信中得知是楚德敬的儿孙被人杀害之后,也十分的头疼,心说这楚德敬好歹也是出钱出力帮自己翻修宫殿,他儿孙让人杀了,自己肯定不能装没看见啊。
但是现在战事激烈,又分不出人手。于是刘知远就写了一封信回给吴春锡,让他写信给平卢节度使冯平,把这件事办妥。
平卢节度使冯平知晓此事的时候,已经是七日之后了。
吴春锡在心里说的十分严肃,冯平又是刘知远忠实的狗腿子,一听这话,连忙派人去千乘县打探是个什么情况。
刘知福本来是已经探明了孙变就在伏牛山上,后来也跟县尉汇报了这件事。
但是一说起伏牛山,县尉的脸色就变了。他让刘知福不要往外声张,他会处理。
刘知福本以为县尉会将此事上报平卢节度使,然而直到今天,平卢节度使派来的特使抵达之后,刘知福才恍然大悟,县尉是把这件事给瞒下来了。
他为什么要瞒着此事?刘知福相当的不理解。
瞒着这件事,对他难道有什么好处吗?
县令的空缺迟迟无人来补,代理县令就是先前县衙里的主簿。
县尉估计也是没把这件事告诉他,所以当特使问及此事的时候,主簿也是两眼一抹黑。
刘知福一看,自己不能装哑巴了,就把这里头的事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告诉了特使。
特使一听,就骑上马回去禀报。
一天之后,平卢节度使就开始调集兵马。三天之后,三千兵马集合于益都县,并且还准备了不少的粮食。
老百姓们纷纷开始猜测,这是节度使大人要去打谁了啊?
旁人不晓得,平卢节度使召集人马自然是要去攻打伏牛山的。
刘知远都知晓这件事,那自己怎么也得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三千兵马威风凛凛的出发,前往千乘县。
另一边,主簿也开始询问县尉究竟是因为什么将孙变在伏牛山上的事情隐瞒不报。
县尉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再三逼问之下,县尉才坦白,原来他跟伏牛山上的贼人有所勾结。
刘知福一听,当场就怒了。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怪不得前些年几次去攻打四明山,山上的贼人都跟提前得到了消息一样,一下子就跑了精光,合着是你这老小子在这儿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