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拉人入伙 - 扶龙 - 乃去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扶龙 >

第十一章拉人入伙

兴许刘承佑在其他的地方有着属于他的天赋,但是在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上,刘承佑自然是没有的。他大哥刘承训或许懂一些,但刘承佑小时贪玩,这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技能他一个也没好好学。

每样都懂一点,但每样也就只是懂那么一点而已了。

吴道子的画大多数都是画些跟宗教有关的东西,而且他很多画都是壁画。

然而,他所画的山水画也不少,但那都是他早年间的产物,那时他的画虽然略显稚嫩,但其中不乏灵气。

眼前这幅画就是一副山水画,让刘承佑这种根本不懂欣赏传统美学家伙来辨别这是不是吴道子的真迹,未免有点难为他了。

瞧了好几眼,刘承佑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尴尬的挠了挠头,回答说:“母后,孩儿实在是分辨不出来。”

太后闻言抿着嘴笑了笑,摆摆手道:“没事,那便不去管它吧。”

说完,拉着刘承佑坐下,也让在一旁站了半天的李业坐下。亲自给二人一人倒了杯茶,问道:“佑儿,你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么?”

“是这样的,母后。”刘承佑舔了舔嘴唇,便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一开始,太后听了是惊骇莫名。她连忙说道:“此事万万不可。

他们可都是你父亲临终前精挑细选,委任他们辅佐你继承大统的,你若是将他们杀了,你如何自处?”

一提这个,刘承佑就感到窝火。

他对着太后大吐苦水道:“母后,您是不知道啊,苏逢吉、郭威这两个倒还好些。史弘肇、杨邠、王章此三人简直是欺人太甚啊!

他们仗着自己是父皇留下来的顾命大臣,简直不把孩儿放在眼里。之前朝会议事,杨邠与王章在台下滔滔不绝,自顾自的说个不停。

孩儿一句话都没插上,他们俩已经把事情商量完了。

孩儿不过说了一句:‘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

您猜那杨邠怎么说的?您都猜不到!

他说:‘陛下但禁声勿语,凡百事,臣等自有公道,处之必合于理,岂劳圣虑乎?’

每每思及此事,孩儿便忧闷难当。倘若夜里想起,这一整宿都睡不好觉。

如果只是这一次,倒也罢了。可杨邠他每次都是这样,这叫孩儿如何能忍?

在他们面前,孩儿无论什么事情都插不上手,说不上话,长此以往,孩儿岂不是要被他们架空了?

若是真到了那时候,孩儿即便是这大汉国的皇帝,也只是他们手中的傀儡罢了。

母后,该出手时就出手,莫要等到人为砧板,我为鱼肉的时候追悔莫及啊!”

太后看着刘承佑,深深的叹了口气。

她也知道,刘承佑这孩子其实也挺难做的。史弘肇等人再怎么说,做的也有些过分了。

但她毕竟不是刘承佑和李业这种年轻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就头脑发热,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谋定而后动,这是她跟着刘知远这么多年下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想到此,太后便对刘承佑劝说道:“孩子啊,你要做这件事,母后是支持你的。但此事不可如此草率的去行动,你最好还是跟其他几位信得过的宰相,好好的商量一下。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果能够集思广益,也能排除不少隐患。”

在一旁听了半晌的李业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心中暗道,刘承佑的身边,有自己还不够吗?偏偏要让他去跟宰相商议,万一那宰相是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家伙呢?

到时候他一通风报信,事情不就坏了吗?

想到此,李业就沉声说道:“先帝曾经说过,国家大事,不要去跟那些书生商量。他们性格怯懦,行事谨小慎微,会耽误事情的。”

“不行,如果你们不去与宰相商议就擅做主张,这件事我就当没听过。”

太后语气坚定的说道。

“母后!”刘承佑有些着急的道:“难道您就这么信不过孩儿和舅舅吗?”

“不是我信不过你们两个。”太后叹了口气:“你们两个年纪太小了,很多事情可能都没有仔细的考虑一番,就做出了打算。

而且,如果无人在旁约束,你们俩一旦鲁莽行事,无人劝阻,恐怕会将自己置于危难之中。

佑儿,你爹和你哥哥已经死了,你的弟弟也卧病在床,命不久矣。你的姐姐和妹妹都已经嫁了出去,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叫为娘怎么办?”

刘承佑拉着母亲的手说道:“母后,您就安心吧。孩儿和舅舅一起策划这件事,肯定不会出半点差池的。”

“不行。”太后摇着头,语气依旧非常的坚定:“如果无论如何也只有你们两个人的话,为娘不同意这件事!”

刘承佑十七八岁,正是叛逆心理作祟的时候。

又劝了几句,太后坚决不从。刘承佑这叛逆心理就发了作,恼火的站起身来,一甩袖子,哼了一声,气急败坏的道:“国家大事,一个深闺里的妇人知道些什么!跟您说了也是白说!”

说罢,就拉着一脸为难的李业,两人一前一后的出了太后的寝宫。只留下太后带着一脸伤心欲绝的表情,孤零零的坐在寝宫中……

刘承佑要杀史弘肇等人的计划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要怎么杀。

正当刘承佑跟舅舅李业商议这件事的时候,苏逢吉突然来了,他说是有事要禀报。

苏逢吉身为宰相,有事来找自己还算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本来刘承佑想让他说完事情就走,可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母后的话。

如母后所说不假,如果要杀掉史弘肇等人,有个经验老道的老臣在一旁出谋划策,确实会让事情变得轻松不少。

自己和舅舅未能注意到的地方,或许再多一个人,就能保证事无纰漏。

再加上苏逢吉这个人平日对自己也是非常的尊重,杨邠等人架空自己,他却事事都要过问自己的意见。

如果说在这五位顾命大臣里面,刘承佑最相信的人是谁,那定然是苏逢吉没跑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