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收揽民心
朝阳一口茶顿时吐了出来,她有些惊讶地看着孟挽清,问:“挽清,你这是抽什么疯?谢允他那儿有什么矛盾的,就是自己,心术不正。”孟挽清摇了摇头,“你若是见过他以前的模样,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说了。”她抬眼看了看朝阳,轻叹一声。
她的确是不知道之前的谢允是什么样的,但是朝阳觉得,现在的谢允,不是个好人,不,不止不是个好人,是彻彻底底就是个坏人。
“之前谢允并不在王府住着,他娘和他因为身份原因被逐了出去,他娘亲带着他去了凌云寺住着,熬过很长一段时间黑暗,好不容易才回了府中。”
孟挽清慢慢说着谢允的事情,她歪了歪头继续说:“谢允得知自己是王爷之子,想要回府,并没什么错,可是他却变得野心勃勃。”
到底孟挽清还是觉得谢允这个人可惜了,先前与她喝茶斗诗的谢允,才是真正的谢允。
朝阳摇摇头,“清儿,你可不能被表象迷惑,若是此人心术正,便不会被任何事物迷昏了眼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还是他心术不正。”
孟挽清闻言,有种被点醒的错觉,她轻笑一声说道:“好像这个道理也不错。”
朝阳笑了笑,“什么叫也不错,这个道理是对的。”
孟挽清笑起来,“好好好,公主殿下,对的对的。”
两人嬉闹了一阵,各自轻叹一声,对着混浊不堪的都城都有些无奈,离不开,逃不掉,只能在这个泥沼里越陷越深。
四皇子一直没有上朝,先前唯一出彩的,给皇帝以肉做引得事情,也因为做药的陈一被捕而显得有些尴尬。
所以朝臣们突然发现,太子依旧是最好的人选,从未卷入过什么纷争,皇帝虽然瞧着没那么疼爱太子,但是对太子也不错。
“太子殿下,这是臣老家给臣送来的黑玉,难得一见,臣想着,这黑玉霸气,送给太子最为合适。”
“殿下,臣府里有棵珊瑚树,好看的紧,臣唤人搬到您宫里去?”
太子带着虚假的笑意半应承半拒绝,其实他想吼一句赶紧都滚,但是他到底最后还是要靠着朝臣上位的,不能得罪。
所以他现在憋着一口气,是想吐不知道吐到哪儿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有些无奈,也有些不知说点儿什么好了。
等到朝臣都离开了,谢琅才敢从屏风后走出来。
“瞧见了?一群墙头草,四处倒。”太子的语气不难听出来他很不爽,谢琅轻叹一声坐在太子对面,“殿下,此时定要沉住气。”
太子轻叹一声,“若是本宫沉不住气的话,方才直接叫人把这些碍事的全都赶走了,还能留他们在本宫眼前晃悠?”
谢允最看得上太子的一点,就是太子十分理性,不管自己怎么想的,都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太子您自己有称量就好。”谢琅说道,言罢想起来民间有关明空教和天和教的争执,他看向太子,言:“说起来,太子殿下可知道,民间都两教相争?”
太子点了点头,“大概是知道一些的。”
他顿了顿,看着谢琅轻轻一笑,“并且此事与你有关,本宫说的可对?”
谢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回答道:“让太子见笑,明空教是谢允一手抬起来的,谢允身后站着四皇子,臣担心,明空教要是真的发展强大,会对太子不利。”
太子点点头,“你是怎么样的人本宫自然知道,这件事情,你也不必担心,本宫会向父皇请求,前去解决此事。”
谢琅点点头,“那,此事多谢太子殿下?”
听着他语气还有点儿疑惑地意思,惹来太子一声笑骂:“帮你还得怀疑怀疑,信不信本宫现在就把你交出去。”
谢琅立刻告饶,“好好好,殿下,臣错了。”
两人笑起来,谢琅看着太子澈,不免心里是有点儿心疼的。
太子澈的年纪,说起来也不过就十五六岁罢了,还正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但是因为太子这个身份给他的枷锁,他什么都不能做。
谢琅似乎从来没见过太子澈,会这样笑得肆意。
“好了好了,你先回去吧,此事,本宫会帮你解决的,放心好了。”说完,朝谢琅眨了眨眼睛。
看着太子难得俏皮,谢琅也调侃:“那臣还需得仰仗太子殿下,多谢殿下救命之恩呐。”
闻言,太子又轻笑了一声,“快去吧。”
谢琅告退离开,太子澈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笑意慢慢收敛起来。
他自从十岁以后,似乎就没有这样高兴过了,怪不得阿姐说一定要一个交心的朋友,否则一定会憋闷坏的。
太子弯了弯唇角,不免想笑,谢琅和孟挽清这对是把他和他阿姐吃的死死的,他从未见阿姐对什么人那样偏颇过,也没见阿姐因为什么人那样生气过。
他掀开茶盖拿起手里把玩,罢了,他眸子暗了暗。
“本宫要见父皇,去通传一声,问问父皇有没有时间见一见本宫。”太子吩咐道,外面的内侍立刻跑去找皇帝。
太子坐在椅子上,默默喝了口茶,随后他拿起来茶盏看了看,发现这茶倒是不错。
他没说话,默默等着。
皇帝听太子想见他,自然是愿意见的,他现在是格外待见这个儿子了。
“那块叫太子前来吧。”皇帝说道,言罢,放下了毛笔等着太子前来。
看到太子,皇帝笑了笑,问道:“澈儿前来,所为何事?”
太子跪下行礼,得了应允后站了起来,对皇帝道:“父皇,儿臣前来是想向您请求一件事情。”
皇帝不动声色的抿了抿嘴,心里是想着这个孩子怎么也学会那一套了。
“说吧,不论是什么,朕都会尽量答应你的。”皇帝道,既然太子如此争气,他也难得开口,此次不论他要什么,都给他就是了。
太子躬身说道:“父皇,儿臣想请父皇将整顿民间信仰一事交给儿臣,近几日明空教与天和教之争过于严重,儿臣恐怕这不太合适。”
皇帝闻言,有些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