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解脱(2)
第282章解脱(2)杜煜幼时曾带过香儿,因而熟练地抱着他轻拍他的背,暖声哄着。奈何小孩子一旦哭了起来,一时半会,便难停得下来。
此时黎九香端着汤药走了进来,看到英儿,不禁怜爱地说道:“这孩子,真是生得漂亮。”
英儿不知怎地,见到黎九香,突然停止了哭声,只睁大眼睛看着黎九香,嘴里含混地喊着:“娘亲!”
黎九香一愣不知如何应对。此时,英儿已伸出双手,嘴里喊着:“娘亲抱抱!”
黎九香将汤药递给照料心尘的袁婆,便欣喜地接过杜煜手中的英儿。
杜煜笑道:“不想你与这孩子儿竟这般投缘。”
黎九香抱着英儿笑道:“我亦不知自己竟这样招小孩儿喜欢。”
袁婆一边将汤药给心尘喝下,一边说道:“想是你身上的气味与他的娘亲相似,因而他才与你亲近。”
心尘恍然道:“苏姐姐身上带有檀香味,我初见黎姐姐时也甚感亲近,现在想来,应是这个原因啦。”
黎九香摸了摸腰间一块饰物道:“我这饰物原是檀香木雕制,戴在身上十多年了,味道却不曾淡去。原是用来助我练功的,不想今日竟有这样的功效!”
杜煜四下看了一眼问道:“杨金花姐妹二人怎么不在?”
黎九香道:“昨日那杨银花醒来之后,便无论如何不肯呆在岛上,拼了命也要回去。”
杜煜皱起眉头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心尘道:“她们离去自是有她们的苦衷。放心,她们不是虎,亦什么都不会说。”
“什么苦衷?”杜煜问道。
心尘不再说下去,她们的秘密,她自不该多言。因而只道:“众生皆苦,不必深究。”
黎九香噗嗤笑了一声,道:“你说这话像极了庙里的老和尚。”
袁婆亦笑道:“你这丫头,得亏你遇到杜公子这般在意你的人。若是落到恶人手中,还不知要吃多少亏!”
杜煜微微一笑道:“既然你相信她们,我便也不再计较。”
心尘等人自金银双刹离岛后,便在岛上休养了将近半个多月。
心尘因受了伤,不宜乘船。此时正是洞庭湖涨水之季,水流湍急,冒然出岛亦不安全。他们不便出岛,外人亦不易寻到此岛,除非金银双刹又回到岛上。不过,依杨银花的情形看来,怕是十天半个月都难有精神,如何还有力气管他们一行。至于那杨金花,心尘即对她十足信任,杜煜便不再顾虑。
杜煜等人索信摘了屋檐上的铜铃在这岛上住了下来,这岛上房子虽小,那金银双刹却留足了粮食,足够几人在岛上呆得一阵。
这段时日,黎九香日日与英儿玩耍倒也开心自在。
袁婆与杜煜则照料心尘。
心尘爱看书,杜煜则找些闲书和她一起看。她的双手不能翻书,他便充当她的双手,为她拿书,一页页翻给她看。心尘爱看佛经,所幸这金银双刹的房子里,虽没几本书,佛经倒还有些。
杜煜心中感慨,自己以前最是反感佛经,如今却能心平气和地与她一同看这些书。
袁婆做好饭菜,大声喊道:“吃饭啦!”
黎九香抱着英儿回到房中,杜煜放下书,心尘欲要起身自己走去。杜煜只顾将她横抱起来,心尘一阵赧然,道:“我已好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走。”
杜煜笑笑道:“等你完全好了,再与我说罢。”
心尘见此,便也不再坚持。
黎九香抱着英儿坐下,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皱了皱眉道:“又是咸菜!英儿昨日便不爱吃,怕是今日也吃不下饭了!”
袁婆苦着脸道:“如今只剩这些咸菜了,不光这两日,以后怕是都要吃这些才行了。”
心尘看一眼杜煜道:“大家总是住在这里也不是办法。”
杜煜摇摇头道:“你双手不便,袁婆年事已高,英儿年幼亦需要人照料,我若划船,便只有黎姑娘一人可照料大家。这湖水若是平静,倒还可以勉强乘船离岛。只是依这几日的情形,实在不可。”
黎九香叹口气道:“你说的倒是在理!”
心尘道:“此时正是洞庭湖的汛期,因而水流湍急。不过,虽是汛期却并非时时涨水,通常这洪峰过后,会缓上半日时间,我们可趁这个时候出岛。”
杜煜赞道:“不想原来你连这也知道。”
心尘道:“邻家黄叔便是渔夫,因而略知道些。”
黎九香道:“若是如此,便是再好不过了。”
袁婆亦露出笑脸。
杜煜等人在岛上又住得两日,见湖水果真缓了下来,便赶紧乘上小船往岸边划去,花得半日时间,终算上了岸。
袁婆随心尘等人回到巴陵城,进了城,袁婆便欲与各位道别。
心尘心中不舍,看着袁婆流下泪来。
岛上养伤这些时日,她虽与阿煜两情相悦,终归男女有别,许多事情不便让他帮忙。黎九香性子粗些,想不得那般细致,且自从英儿来了之后,更是将心思放在了英儿身上。唯有袁婆,时时守在她身边,贴心帖意地照料她。两人这段时日的相处,更是多了一份祖孙之情。
袁婆抚着心尘的手,亦流下泪来,说道:“唉,我这老婆子,原以为会在牢里呆上一辈子。以我这般年纪,若是有孙儿、孙女,应是比你还大了。只是我又哪里敢奢望自己能有这样的福气。这段时日照料你,我心里欢喜得很,觉得自己好似也有了家人。”
杜煜对袁婆原本心有戒备。
当初令莫氏弟子将她从牢中放出来,便已将她的底细打听了一番。
这袁婆年轻之时便是厨娘,若是安心做事,日子倒也还算过得去。奈何却偏偏手脚不甚干净,趁着在妓院做厨娘,将那妓院头牌阮莺娘的孩子偷了去。当年此事,闹得整个巴陵郡人人皆知。
阮莺娘找到当时的郡守陈大人来审此案。陈大人早就对阮莺娘倾慕不已,自然将此案重办。那袁婆倒是怕事之人,还未用刑,便什么都招了,不过她说的亦没有什么线索。只道,有个姓张的寡妇想要买个漂亮些的女孩做女儿,价钱好说。那晚她代替同胞姐姐在妓院厨房做事之时,正巧看到阮莺娘的孩子在院中玩耍,一时鬼迷了心窍,便将这孩儿抱给了那个寡妇。至于那个寡妇究竟是何人,袁婆一概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个女人是京城口音,她亦是自己做事的客栈中遇到的。陈大人知道这些,派人再去客栈寻那张寡妇,如何还能寻到,那寡妇早就在当夜离开了巴陵城。
此案便就这般不了了之,阮莺娘的女儿自然无处找寻。那阮莺娘丢了女儿,如何甘心,自然将一肚子怒气发到了袁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