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人证
到了房间里,贺初对那妇人道:“这间房留给夫人和公子住,你们先安顿下来,过一会,我们再来。”妇人拉着孩子一同拜谢。
两人离开,回到自己房中,崔彻问:“你这般行侠仗义,就不怕遇见歹人?我们一来投店,她就被赶了出去,这么巧现在就住在我们隔壁,她会不会是今晚派来杀我的刺客?”
贺初道:“我怎会那么鲁莽,置你的安危于不顾。放心吧,我之前就有观察过,从那娘子的手,便能看出她生活的点滴,多数时候修饰自己,少数时候做做针线活,那并非是刺客的一双手。还有,我们一进客栈,那伙计把她的行李扔到水坑里,还威胁孩子,她的第一反应是护着孩子,而不是去捡行李。伙计污言秽语的时候,她紧紧捂着孩子的耳朵,种种都是出于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这一点,刺客想装也装不像。”
“你那位卓兄又是怎么回事?”
“那日去郊外送顾兄,回城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正逢卓兄出城,他给我指了一处凉亭避雨,后来,城门要关了,雨还没停,他又借了蓑衣斗笠给我。”
“就是放在我宅子里的那套雨具?”
“嗯,我让鹤心好好收起来。想着如果以后遇见他,能还给他,想不到真得遇上了。他说距离木樨镇最近的是杏子坞,那他会不会和我们一样,也是去杏子坞参加这场茶会的?”
“想必是。”崔彻乜斜着眼,“红花是凉亭避雨的时候,他送给你的?”
“怎么会呢。卓兄不是轻浮之辈,也不爱说话。他是爱马之人,避雨的时候,他就站在一边,对透剑看也不看,只字不提。”
崔彻思索道:“他不是四世家的人,又一副独来独往的样子,京城的人物在他眼里似乎都不值一提,他会是谁的人呢?”
“不卑不亢,独来独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不是就是卓青莲所向往的‘风骨’?”
想起第一次见卓见素的时候,那张娃娃脸上充满正气、掷地有声说:没想到大人一朝为官,便忘了读书人的风骨,两人不由地相视一笑。
*
等了一会,贺初拉着崔彻到隔壁房间,拿出几两碎银和一张银票道:“夫人,这些给你做盘缠,明天一早带着孩子回家乡吧。”
妇人只收了碎银,没拿银票,“恩人给的银子足够我们回家了,多谢您仗义收留,敢问恩人是哪家府上的千金,我好记下您的恩惠,回到家中,便让人将银子送还给恩人。”
贺初道:“夫人不必客气,叫我九郎便好。出门在外,理当相互照应。这些不必差人送还,日后如果有缘相见,夫人再还也不迟。只是,夫人去了趟安都,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妇人忙点头,一脸焦急道:“我带着小儿是来找我郎君的。可是,他不见了。”
“是怎么一个不见法?”对大理寺来说,在安都找个人并不困难,交给卓见素办,很快就能找到,贺初道:“夫人不必着急,你若信得过我,不妨对我们说说。”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妇人在安都举目无亲,又视贺初为恩人,见贺初和崔彻气度不凡,心中萌生出一丝希望,“我姓宋,家住南山县丹青街。郎君姓柳,名直。”妇人摸摸孩子的脑袋,“他是柳家唯一的孩子,柳陶。”
“其实,我只是郎君的妾室,在南山县的时候,我们从小就认识,原本还定了亲。郎君的母亲是雍王的乳母,后来,他母亲接了他去雍王府,此后就一直陪在雍王殿下的身边。”
雍王是陛下和娘娘的次子,贺初的兄长,也是陛下最宠爱的皇子。原本崔彻只是立在窗前等贺初,听到这里,便移步坐了下来。
“再见面时,他要和我解除婚约,另娶妻室。我也知道,他和我的身份日渐悬殊,不能强留,所以,家中父母和我便爽快答应了。哪知一年后,他又来了。他和正室不睦,且心里一直不能将我放下,恳求我做他的妾室。
我们自小相识的情分还在,彼此又不能相忘,在我眼中,没人比他更好了,我便答应了下来。只是有一个条件,我不想陪着他回安都,不愿和柳夫人周旋,只想在南山县独自过我的生活。他同意了。于是,之后我们又有了陶儿,我在南山县也过得十分自在。
他每月都要来南山县小住一段时日,可自从去年九月,他就再也没来过。他临走的时候,我们曾吵了一回,一度我以为,他还在生我的气,我便赌气也不理他。可两个月后,他还是没来。那时陶儿生了一场大病,我一边照顾陶儿,一边等他,他却一直杳无音讯。
一直到几天前,我鼓足勇气来安都找他。到了他府上,出来的是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传的是他正妻的话,柳夫人不认我,也不认陶儿,说我只是外室,而非妾室,还让人把我行李里的首饰、银两等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都抢了去,她明摆着要我和陶儿流落街头。
后来,府上有位老丈偷偷告诉我,说郎君去年夏天就病逝了。我大吃一惊,他身体一向很好,在南山县临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会毫无征兆、说病就病,说走就走了呢?
我问老丈是什么时候的事。老丈说,是去年七月,郎君的葬礼也办过了。我心中更加吃惊,因为去年八月,郎君还来南山县住过几天,我和陶儿都见过他。
我知道,他绝不会丢下我、丢下陶儿。所以我出来的时候,满心以为找到他之后,他必然会接纳和照顾我们,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数。我很担心他,不知道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我又找去雍王府,雍王府的人说,雍王殿下出去了,要好些天不在安都。而我在安都举目无亲,便想着赶紧带着陶儿先回南山县,再从长计议,我们在南山县有家有薄产,我和陶儿至少不会流落街头。”
崔彻问:“去雍王府的时候,宋娘子有问过柳郎君的下落吗?”
“雍王府的人也说,他在去年七月病逝了,可八月的时候,郎君真得来过。”
“八月的时候,你和陶儿见过柳郎君,你有跟他们当中的任何人提过吗?”
“没有。我心里觉着蹊跷,跟谁也没有说。”
崔彻思量一番,“宋娘子,也就是说,你是去年八月见过柳郎君、能证明八月的时候他还活着的重要。如此一来,你和陶儿还是不要回南山县的好。明日一早,九郎派人送你去安都,然后到春台县县衙找一位叫卓见素的人,他现任春台县县丞。我会让他先安顿你和陶儿。过几日,等我回了安都,你郎君是生是死,必然会给你一个交代,你看如何?”
妇人迟疑,“敢问这位公子是?”
崔彻拿出自己的官牒。
“原来是崔大人。”妇人看后,泪盈于睫,立起身来行了一礼,“真没想到这么幸运,能在这里遇见大人,我本来也是想回南山县后,备齐盘缠,再去安都找崔大人报案。我愿听从大人的安排。”
贺初和崔彻回到自己房中,贺初心中疑惑:“你亲自过问柳直的下落,是怀疑他的失踪和我四哥有关?”
崔彻道:“是,也不是。一则是因为雍王,更为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找一个这样的人。你还记得,林老丈在心疾发作之前说过的话吗?”
贺初恍然,“林老丈说,那不是他的刀法。”
崔彻道:“林老丈被抓,当即就承认了自己是凶手,他说死者死有余辜,他和死者之间有深仇大恨。可他确认尸体的时候,却突然改了口,他说,那不是他的刀法,还激动得心疾发作,当场毙命。
他看到的尸体,是顾大人的,当然不是他的刀法。
当时,我也曾推测,还有一具被凌迟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出来,那人身上所用的,才是林老丈的刀法。
顾大人一案中,其中一封匿名信已经确定是戚衡君写的,那另外一封呢?谁写的?那人认识林老丈,所以说“林老头是义士”,且很肯定地说,林老丈不是顾大人一案的凶手。也就是说他对另外一件凌迟案的经过十分了解,他是知情人,还是主使?
柳直和那个死者高度吻合。第一,他失踪了,可没有人报官,所以另一件凌迟案迟迟没有浮出水面。第二,时间也很吻合,据宋娘子说,柳直是去年九月失踪的,和顾大人一案的时间差不多,这才会导致林老丈混淆,并对此供认不讳。第三,也是我们经常提起的,凌迟到底意味着什么?谋逆或无道,一旦是前者,那关系大了。所以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先将宋娘子送到大理寺保护起来,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谋逆?贺初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感到心烦意乱。如果被凌迟的人真是柳直,这件案子和顾大人一案可不一样。在顾大人一案尚不明朗的时候,他们也曾怀疑凶手是在指控顾大人谋逆,可那毕竟是前朝旧事,且打开安都城门,对新朝来说,是功不是过。而如今和“谋逆”一旦产生关联,便是腥风血雨,更何况,柳直还曾是她四哥身边的人,凶手到底想说什么?
崔彻见状,走过去轻轻拥着她,“别想了,顺其自然,多思无益。”
她收敛心神问:“今晚,你紧张吗?”
崔彻亲亲她的眉尖,“你保护我,我怕什么。”
贺初想,刚才是谁,还笑话孟小双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