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人有暗伤的大队
47、人人有暗伤的大队
“虽然胎儿小落了后恢复得要快一些,但流产损伤身体是无可避免的,有的人甚至因为落过一胎后留下后遗症,不孕不育或者习惯性流产都有可能,这些情况你自己得清楚。”
白露和马晓蕊都知道,她这一胎非落不可,这个时代对未婚先孕这种事情非常苛刻,马晓蕊也不可能把□□犯的孩子生下来。但作为医生,白露必须告诉她可能出现的意外。
“没事沈医生,要不是你,我这条命早晚都得没。不能生就不能生吧,我已经这样了,没再指望嫁人,以后一个人过夜挺好的。”
“倒也不用这么悲观,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很长,总会遇见一个真心疼爱你不计较你过去的人,所以啊,这药吃了以后你要好好休养身体。我的建议是去木家堡后再吃药,那边不需要你强制上工,可以休息一个月再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粮食的事情也不用担心,我可以先借给你。”
白露之前就答应了马晓蕊让她去木家堡大队,村子里最不缺的就是长舌之人,她留在这里处境会很艰难。
“木家堡路难走,你一个人过去肯定不行,等梅子树大队选好去学习的学生后跟他们一起去,外婆跟丽华嫂子说一声,让她照应你。我还要去三里大队走一趟,大概四五天后返回木家堡,到时候再给你用药。”流产这事到底不安全,白露也不放心她自己喝药。
马晓蕊其实想跟着白露一起走,自从杨卫把事情叫破之后,大队里的人对她就起了异样。虽然杨柳私下骂过,不让他们议论,但哪里管得住别的嘴巴和眼睛,好在知青点的知青们因为莫薇薇的事情愧疚,对她倒是只剩同情,她现在都不敢出知青点的门。但白露她们是骑马走的,她去了会影响到白露,所以没说,接受了白露的安排。
白露骑马往三里大队赶,她是按照各个大队的地理位置决定顺序的,三里大队在梅子树下游的位置,同属于柳江公社,但两个大队在同一条线上,都和姚县更近些。走完这个大队,白露便打算回木家堡修整后再去其他大队。
说起三里大队,白露还有几个认识的人在这边,当初一起来姚县的知青廖芳,她的哥哥在三里大队,因为听说这个大队的风气好,何萍萍、黄安安、赵霞给廖芳送了东西买消息,最后都到了这个大队,一起来的还有两个男知青。几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
白露在想着一起廖芳,殊不知在三里大队知青点,知青们也在谈论着白露。
“怎么样?确定是和我们一起坐车来的沈白露同志吗”
一群知青坐在院子里纳凉,见廖杰回来,廖芳递上一杯水,着急问道。廖杰擦擦头上的汗,咕咚咕咚几大口喝完,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沈医生就是那位沈知青,队长说跟你们一批来还带着妹妹,不可能是其他人了。”
“那真是太好了,沈白露同志是位非常热心好相处的同志,我们请她帮忙跟木家堡大队说说,陈可姐利索认真,他们那边应该能接收。”黄安安开心的道,其他人却没有那么乐观,看着躲在屋子里的人,想着她的性格和面对的处境,心里都不好受。
三里大队看着是一个正常的大队,和当初廖芳说的一样,大队长赵龙为人正直,在这里你只要好好干活就行。只是两任队长都是工作狂,天天带头搞生产,底下的村民们干活也一个赛一个勤奋。三里大队有个采石场,县城周围盖房子的人家都会来这里买石头,村民们干完了农活还要干采石头的活,一年到头没个得闲的时候。好处是这个大队比其他大队富裕,是周围大队姑娘们嫁人的首选。但隐患也有,如今大家都困难,舍不得吃好喝好,饭食没有油水再玩命的干活,不少村民都出现了身体亏损,留下了暗伤。
大队给白露安排的临时诊室就在办公处附近,一连接诊了十几个同样情况的病人后,白露便叫木雄去把赵龙从地里找回来。
赵龙刚回来的时候还以为白露有什么急事,晓得白露竟然是叫他在旁边听村民病情,他非常不高兴,他一个种地的,看病这事半点不通,在这看着又有什么用。不过白露到底是木家堡大队来的,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嘛,少不得要给她点面子,倒也老老实实坐在旁边听着。可这一听,就听出问题来。
“怎么这么多人身体都有问题。”刚刚看病的这几个,才三十来岁吧,竟然就落下了腰伤这样严重的病。赵龙和他们同龄,他倒没有腰伤,却晓得腰伤的厉害,上一任队长是他亲叔,前几年开始一年有大半时间都腰痛,阴雨天疼得起不来床,才五十来岁的人,如今竟然就干不了重活了。
“常年干身体负担不了的重活,又得不到好的休息,也补充不到营养,身体不出问题才怪。”白露语气有些不好,当医生的最见不得病人不爱惜身体,但她也知道这怪不得赵龙,国家现在难,大环境就是这样,三里大队村民们还只是留下暗伤,在全国各地搞建设的,不知道多少无名英雄累死在岗位上。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的付出,才有几十年后的好日子过。
赵龙和前任队长的初衷只是想要三里大队富裕起来。
赵龙沉默下来,他开始想这些年村里生病和去世的老人,不算不知道,这一算,那些寿数没有超过六十的老人,的确不少到了晚年都是这里疼那里痛,腰伤的最多。不仅仅是采石场干活的男人,女人们也一样,男人去采石场干活,田地里的重活便是女人撑着,就连犁地这样的,也是媳妇子们在干。
赵龙使劲搓搓脸,感到迷茫,难道说他和小叔一直以来的坚持错了吗?他们村的确比其他村过得好,整个姚县就他们村的大瓦房最多,工分最高也是他们,骡子数量仅次于木家堡,但他们有自行车!连县城周围的几个大队都羡慕呢。可如果这是拿乡亲们的身体甚至寿数来换的,那值得吗?三里大队是最先个木家堡签订购药合同的,他当时甚至都没怎么讲价,不就是因为木家堡的那个去痹丸流传到队里以后,村民们都说好用,一提要集体购买,人人都支持吗?
“沈医生,那你看这怎么办,这些病了的......”
“腰痛去痹丸也能用,出现了亏空的可以吃养身丸,平时饭食也要跟得上,多注意补钙。这点你要和村民们说,身体是自己的,挣了钱别总惦记着大瓦房自行车,肉难买就多吃点鸡蛋和鱼。平时干活不是说完全不能干,但要有个度,感觉累极了的时候就好好休息,千万别想撑着一口气也能干完。今天撑一口气明天撑一口气,那身体能好得了吗?按说这些道理应该大家都明白啊,哪里用我们医生来说。”
腰痛就难治了,再加上骨质疏松,这些人老人不后悔才怪。
赵龙苦笑,哪里不明白呢,以前村里人虽然勤奋,却也没这么疯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好像是第一家盖了大瓦房后吧。那户人家是整个大队他最讨厌的人家,因为他家爱惹事。奈何儿子多家族大,性格虽然讨厌但吃得了苦,家里富裕。偏偏娶的媳妇也不是什么好性子,平日里掐尖要强惯了,和不少人都有矛盾。自从他家盖了房子之后,每次吵架就奚落人家没房子。次数多了谁受得了,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硬干,有了大瓦房又想着自行车,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为了这些东西每天累死累活,下工的时间越来越晚。明明挣的钱不少,但为了这些东西,家里别说补身子了,节衣缩食,有几个鸡蛋都赶紧拿去卖了。
可身体是自己的啊,病了疼了受不了,花钱买药的时候倒是大方了,这简直是自作孽。赵龙越想越不得劲,整个人都阴郁了不少。
“先看病吧,严重的那些除了去痹丸外还得用其他的药,我开好方子到时候你们自己去木家堡取。”
赵龙哪有不应的,生怕病人多白露嫌辛苦不干了,还派了两个小子来给白露使唤,饭菜也做得丰盛。整整四天时间,白露都在看病,三里大队的劳动力和老人基本都来了一圈。好在大队离县城近,严重的病症家里都送医院去了,不用白露来处理。
看完了村民们,最后才是知青,几个月不见,廖芳几人黑了不止一个度,天知道她第一天来看得时候,瞧着坐在那里白的发光的沈白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沈白露太忙了,他们便没有过来打招呼。
“你们过得还好吗?”都是熟人,白露招呼木雄给知青们倒茶,还拿了一包小河村知青送的果干出来招待几人。
“还行,队长对我们不错,村民们也好相处,倒是你,真让人想不到,这才几个月,我们隔这么远都知道木家堡沈医生的大名。”廖芳说的是实话,赵龙虽然是个生产狂,但是这人对读书人比较尊重,而且三里大队之所以人人搞生产,说白了是村民自己愿意的,他们是为了挣工分挣钱,不是为了业绩名声什么的。所以不管是村民还是队长,都没有强求知青们去采石场干活或者在地里加班。反正你干多少活就分多少东西,你不干别人还能多分一点。
比起村民们的疯狂,知青们就淡定了很多。不淡定也没办法啊,采石场的活他们确实干不动不是。廖杰是知青点的负责人,这人有想法有能力和赵龙处得很好,这些年三里大队挑选知青都是廖杰一起去的,带回来的知青大多是那种老实听话的,所以三里大队的知青点是白露跑了这几个大队里唯一一个知青们集体开伙的。老知青们带着新来的知青干农活,能干的就在地里多干点,地里干不动的就在家里多干点,平时还去山上整点野货,二十几个人竟然相处得非常和谐。
人才啊!
作者有话说: